[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0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www.zhangdahai.com--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5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血管狭窄或者闭塞是本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TIA患者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新概念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典型临床症状持续不超过1 h,且在影像学上无急性脑梗死的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诊断TIA患者50例进行分析,入院病例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TIA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32~78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并增加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这样可以较为准确地界定TIA和脑梗死,从而使研究更加严谨。除外局灶性癫痫、偏头痛等发作性疾病。�
  1.2 临床表现 其中颈内动脉系统2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21例。首次发作24例,反复发作26例,表现发作性偏侧肢体麻木和/或无力25例,发作性眩晕18例,跌倒发作5例,发作性构音障碍4例,发作性视野缺损3例,发作性单眼失明3例。�
  1.3 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患者37例,糖尿病患者29例,冠心病及心房纤颤患者7例,吸烟及饮酒患者6例,家族史20例,血脂异常患者45例。�
  1.4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脑MRI检查,发现有陈旧性脑梗死病灶23例,未发现病灶20例。所有病例均行行脑血管检查,其中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查50例,40例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存在不稳定斑块27例。磁共振全脑血管成像(MRA)检查32例,64排CT全脑血管造影(CTA)检查18例。共发现颅外动脉狭窄32例,其中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8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3例,颈总动脉狭窄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4例。发现颅内血管狭窄14例,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4例,大脑大脑后动脉狭窄5例,基底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3例。�
  1.5 治疗与预后 本组50例患者中,45例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日一次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5例因有哮喘或痛风改用氯吡格雷75 mg日一次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本组45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均控制发作,5例患者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
  2 讨论�
  TIA是由于局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失常,而无相应的脑组织坏死。过去,TIA通常被描述为持续时间小于24 h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事件。近来,多数研究显示这个时间段定义过宽,因为30%~50%诊断为TIA 患者在DWI上有脑组织坏死的证据。�
  到目前为止,TI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大多数认为与血流动力学障碍、微栓子脱落、血管痉挛有关[1]。有研究认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TIA发生的重要因素[2]。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最常见原因,当然还有动脉炎、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原因,但不论何种原因所致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导致TIA发生有几种机制,即:①栓子栓塞学说。②低灌注学说。③血管痉挛学说。④颅内-外盗血学说TIA作为一种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不是单纯的用药物治疗即可,而应追踪器发病原因,针对其发病原因作进一步处理,才能有效地防止TIA再次发作或发展成脑卒中。本组病例中高血压病患者占74%,糖尿病占58%,血脂占90%。证实了TIA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TIA病因和病理学改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在此基础上引起血管痉挛、斑块脱落、血流紊乱、微栓黏附等,血小板聚集功能活跃和纤维蛋白含量过高等血液成分异常均可导致TIA[3]。本组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占80%,其中不稳定斑块占54%。有研究表明,脑血管颅外段狭窄是TIA得主要原因。颈动脉斑块多发生在动脉起始段,或分叉部,在这些位置易出现血流紊乱切应力改变,导致内膜破坏,脂质炎症介质的堆积,斑块形成[4]。本组患者脑血管颅外段狭窄占64%,与上述结论相一致。�
  有文献报道,TIA后2 d内有5.3%患者出现脑梗死,3月内有11.1%患者发生脑梗死,其中半数发生在起病后2 d以内,5年内有33.3%的患者出现脑梗死[5]。 TIA无论偶发还是频发,都可能发展为永久性脑梗死。故公认为其为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些学者认为TIA就是已经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或小卒中。所以一旦确定是TIA,应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尽最大可能避免其发展成永久性脑梗死。主要是针对危险因素的治疗,包括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戒烟、减肥、降低血细胞比容及纠正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治疗心脏病及纠正心律失常等。控制发作、治疗病因、预防复发。�
  参 考 文 献�
  [1] 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129.�
  [2] 张志勇,李慎茂,朱凤水,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颅外狭窄的关系.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5(1):19-23.�
  [3] HillMD, Yiannakoulias N, Jeerakathil T, et al. The high risk of stroke immediately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population-based study. Neurology,2004,62:2015-2020.�
  [4] 王嗣欣,周丽红,林大正,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9(4):29-301.�
  [5] 田成林,蒲传强,李雪梅,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6):496-498.

推荐访问:发作 临床 短暂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wenhuajianshe/2019/0416/7987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