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分析|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www.zhangdahai.com--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均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年,平均15个月。结果: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神经功能改善根据JOA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22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5.0%,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稳定效果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74.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b)-172-02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的退变造成了对脊髓的直接压迫,加上剧烈的运动或长期的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等。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患者,平均年龄50~55岁。由于脊髓型颈椎病起病隐匿,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脊髓受损表现多种多样,其发展速度、趋势和转归也各有差异, 一般需积极手术治疗解除脊髓压迫和节段性不稳[1]。笔者采用颈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月本院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2岁,平均54.5岁,病程3周~10年,平均20个月。病变累及1个间隙34例,累及2个间隙6例。患者以下肢麻木、活动不灵、走路如踩棉花感觉为主26例,以上肢麻木、颈肩痛为主14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X线、MRI检查。X线显示:以颈椎生理性退变表现为主,如弧度减小、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MRI检查:颈椎间盘变性突出,椎体骨赘形成,脊髓受压。
  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或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行颈前右侧斜切口或横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血管、神经,充分暴漏病变椎体或椎间隙的前方,透视下确定病变椎间隙以及上下椎体,然后进行充分减压,切勿伤及两侧椎动脉、脊髓以及神经根。自体髂骨或钛网植入,带锁的钛板螺钉内固定。透视确认位置满意后,置橡皮引流条,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常规监护,应用脱水剂、激素以及抗生素治疗5~7 d,佩戴颈围3个月。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及床边活动。术后第3、6个月摄颈椎正侧位片复查。
  1.3 疗效评定
  ①神经功能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率为(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17-术前JOA评分)×100%。改善率≥75%为优,改善率为50%~74%为良,改善率为25%~49%为可,改善率≤24%为差。②临床功能评价:优,四肢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自我感觉无异常,排便功能正常,生活能自理;良,四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自我感觉较好,易疲劳,生活基本自理;可,运动受限,上下肢无力,仅能借助手杖行动,生活尚可自理;差:步态不稳,双手无力,常需卧床。有效=优+良+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推荐访问:脊髓 前路 减压 颈椎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wenhuajianshe/2019/0420/8444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