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结核药物性皮炎临床分析】结核性皮炎

【www.zhangdahai.com--章程规章制度】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性皮炎的防治对策,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完成。 方法 对50例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药物性皮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本组病例经积极观察和抗过敏治疗预后良好,均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结核药物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
  确保抗结核治疗疗程的结束,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 结核;抗结核药物;药物性皮炎
  
  作者单位:450008 郑州,河南省胸科医院内四科
  药物性皮炎简称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药物性皮炎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本文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50例住院患者,因用结核药物引起的皮疹进行临床分析。现把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28例。女22例,男女比例为1.27∶1,年龄18~76岁,平均35.8岁。痰结核菌涂片阳性18例占36%;阴性32例占64%;血行播散型结核5例(10%),继发性肺结核28例(56%),结核性胸膜炎10例(20%),结核性脑膜炎5例(10%),骨结核2例(4%)。
  1.2 诊断方法 ①结核病诊断明确。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痰菌阳性;痰菌阴性者根据X线胸片或胸部CT典型表现,PPD结核血清学抗体检查可以确诊。②药物性皮炎发生在抗结核治疗时,并排除其他药物引起皮疹的可能。③在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出现的皮疹,须经重复使用而明确所致药物者。
  2 结果
  2.1 50例患者中有单一一种药物引起,亦有两种及以上药物引起,其中利福平15例(30%),链霉素8例(16%),乙胺丁醇6例(12%),吡嗪酰胺3例(6%),异烟肼2例(4%),对氨基水杨酸2例(4%),利福喷丁2例(4%),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1例(2%).两种或以上结核药11例(22%)。
  2.2 药疹类型 抗结核药物性皮疹,形态可呈多样性,常见有荨麻疹样、猩红热样、湿疹样及紫癜性药疹。50例中不同的抗结核药物,可出现同一类型药疹,同一药物有时在个体上可产生不同类型的药疹,无明显特殊性。本文由5例严重剥脱性皮炎(其中3例利福平所致,2例为链霉素所致。)较为特征性表现得如麻疹样皮疹多见于异烟肼;双上肢及下肢对称性斑疹,常见于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为全身充血性皮疹并可相互融合成斑片状。
  2.3 治疗 在对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时,由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疹有轻有重,根据病情的轻重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①轻度:可用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葡萄糖酸钙治疗等,无需停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用药。②中度:由明显水肿出血点,皮疹广泛密集融合成片,伴发热,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除服用抗过敏药物外,加用皮质激素。③重度:出现剥脱性皮炎,出血性皮疹,应立即抢救治疗。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药物、抗过敏的同时,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补液,静脉输入足量的皮质激素。
  2.4 转归 50例结核药性皮疹,经积极观察治疗后痊愈,并都完成抗结核治疗至疗程结束。
  3 讨论
  药物性皮炎(药疹)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可以是免疫性或非免疫性机理,但大部分药疹是变态反应。各种抗结核药物均可引起程度不同的超敏反应[1]。本文50例药物性皮疹以利福平、链霉素所致居多,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利福平是利福类抗生素半合成衔生物,它做为一种半变应原在体内可与血浆大分子结合形成利福平变应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间歇用药较每日连续用药更易发生过敏反应[2]。当间歇用药时,使用大剂量利福平就可产生中分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引起系列变态反应,出现药物性皮炎(皮疹)。链霉素可和血清蛋白结核形成复合抗原,引起机体出现变态反应,常见有皮疹、发热等。
  有些药品可与皮肤组织结合成复合抗原,并针对抗原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当皮肤再次接触同一药品时,致敏淋巴细胞在局部被激活释放一种或几种因子,由于这些介质作用,吞噬细胞在反应局部集聚,产生以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皮肤反应因子则使用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由于组织分化、增值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反应出现较迟,是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常见的药品有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氟喹诺酮类药品等。
  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核药物性皮炎(皮疹)表现形成多样,轻则给患者带来痛苦,重则可能危及生命,易造成不规则治疗,终止治疗甚至治疗失败。患者因为药品不良反应就诊治疗或住院,增加了患者家属乃至社会的经济负担。
  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时,要全面了解并注重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严重后果,不但关系到患者治疗的成败,还关系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获得良好成本效益等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肖东楼,马�,朱莉贞.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诊就手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
  [2] 严碧涯,端木宏谨.结核病学.第1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139-1141.

推荐访问:结核 临床 药物 性皮炎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zhangchengguizhangzhidu/2019/0415/7612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