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雌激素与人体健康|植物雌激素对人体的作用

【www.zhangdahai.com--保证书】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是指某些能结合并激活哺乳类动物及人类的雌激素受体,从而具有雌激素样和或抗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活性成分。1979和1982年分别在灵长目和人类尿中发现了植物雌激素,其对人体机能的重要作用和健康意义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现就植物雌激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1雌激素的分类及来源
  
  植物雌激素可分为五类:异黄酮、木酚素、二苯乙烯类、香豆雌酚、真菌类。异黄酮主要来源于大豆、三叶草、葛根等豆科植物;木酚素主要存在于亚麻籽、油籽、黄豆芽、水果和蔬菜中;二苯乙烯类是何首乌、大黄、虎杖、金雀根等常用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葡萄和花生中也有较高含量;香豆雌酚仅存在于苜蓿或紫花苜蓿及一部分豆类中;d一玉米赤霉醇(ZAL)则是最近发现的一种真菌类植物雌激素。
  
  2雌激素的吸收代谢
  
  食物中的植物雌激素大多与葡萄糖结合形成糖苷,如大豆的主要糖苷是黄豆苷、染料木苷等,经消化道中的细菌或体外发酵水解脱掉葡萄糖基,分别形成糖苷配基黄豆苷原、染料木黄酮,这种非结合形式糖苷配基才有活性。植物雌激素主要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降解,Stephen,Burnes(1998)提出大豆中异黄酮的苷元在胃和小肠的上部开始吸收,β―糖苷能在小肠末端被吸收,而丙-酰化和酰化的糖元被大肠中的微生物降解后被吸收,被吸收的异黄酮及其分解产物在解毒机制作用下,在胃肠黏膜、肝和肾中被结合成葡萄糖醛酸酯的形式,少量结合成硫酸酯的形式;葡萄糖醛酸酯可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然后在小肠中被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1]。
  
  3植物雌激素的生物学特性
  
  植物雌激素对机体具有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植物雌激素在体内能够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相结合,当植物雌激素使用足够的剂量,它可以产生与体内雌二醇相似的效能[2]。它还可刺激肝脏合成性激素结合蛋白,以此调节体内激素的活性。另一方面,植物雌激素也可对靶细胞产生抗雌激素作用。这一作用的主要机制被认为是竞争性抑制的结果。此外,一些异黄酮和香豆素可减少体内雌激素的生成,所以,植物雌激素既能作为雌激素又能作为抗雌激素使用[3]。至于植物雌激素在机体内发挥雌激素样和抗雌激素样何种效应,则取决于剂量和机体内甾体雌激素状态,低剂量时,其与雌激素竞争结合ER,表现为抗雌激素作用,中剂量时,产生一定的雌激素活性,高剂量时,其可以活化因雌激素剂量不足未能活化的ER,产生雌激素增强效应。
  另外,植物雌激素的生物学效应因其种类、年龄、剂量、靶器官的功能状态、营养途径和活性代谢产物等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4]。体内所有细胞均可摄取体液循环中的雌激素,但不同的组织中因雌激素受体差异而亲和力不同,植物雌激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依次为生殖系统中的子宫、乳腺、前列腺和心血管组织中的动脉及骨骼组织等。
  
  4植物雌激素与健康
  
  研究证实,植物雌激素是一类非固醇类植物来源的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化合物。它不仅对许多疾病有预防作用,而且还能作为一种选择性的治疗手段,其临床作用正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4.1对心血管的作用
  大量研究证实,植物雌激素对心血管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是通过影响血脂水平、血管平滑肌收缩及血小板聚集来实现的。日本进行的一项4 83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摄入豆类蛋白后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胆固醇浓度[5],同时还可明显降低血浆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从而起到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植物雌激素还能抑制血压升高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高血压恶性循环;同时, 植物雌激素还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活性,可减少酪氨酸磷酸化,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如以异黄酮喂食大鼠后,大鼠血小板体积明显变小,且处于不易激活的状态[6]。
  4.2抗癌、抗氧化作用
  大豆异黄酮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特别是与激素相关的肿瘤,如乳腺腺癌和前列腺癌。美国的一项研究(1 554例)显示[7],豆腐的摄入与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呈负相关。在体及离体研究均证实,二羟异黄酮可抑制白血病细胞HL260的生长,三羟异黄酮在浓度为5~40 μmol/L时可广泛抑制多个器官,如乳腺、前列腺、大肠、皮肤的多种激素依赖性和非激素依赖性肿瘤细胞。
  植物雌激素的抗氧化作用体现在能阻止细胞膜脂的氧化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以及DNA的氧化损伤,而细胞膜脂的氧化损伤与LDL氧化修饰会导致动脉硬化、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生。李国莉等[8]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一定剂量的大豆异黄酮,能降低小鼠肝脏组织中MDA (甲二氧基苯异丙胺)和H�2O�2的含量(P   植物雌激素的研究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经公开确认长期食用豆类制品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由于在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方面有着确切的作用,并有很多雌激素不可替代的优点,植物雌激素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们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植物雌激素大家族中各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有何不同,各自作用有何特殊性,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治疗剂量的制定,长期服用有什么不良反应等。在研究植物雌激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时,从细胞分子水平、动物模型到人体实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有时不一致,其对疾病的防治作用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较大的争议,实验中植物雌激素用量通常远高于食物中的含量,且使用的种类、纯度、用量、采用的细胞系以及实验条件等均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给植物雌激素的研究工作和广泛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18]。所以迄今为止,国际国内尚无将植物雌激素作为药品上市的产品,均是按保健品销售和推广。目前比较安全的做法是在日常饮食中消费更多的豆类制品,而不擅自应用提纯的植物雌激素。
  
  6参考文献
  
  [1]亢守亭,车向荣,高俊杰,等.植物雌激素在畜牧生产中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4,5(3):31-34.
  [2]Niksicek RK.Estrogenic flavonoids:structural requirements for biological activity[J].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1995,208:44.
  [3]Collim BM,McLachlan LA,Arnold SF.The estrgenic and antiestrogenic activities of phytochemical with the human estrogen receptor expressed in yeast[J].Steroids,1997,62:365.
  [4]余文三.植物雌激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6,26(2):84-87.
  [5]Nagata C,Takatsuka N,Kurisu Y.et a1.Decreased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intake of products in Japanese men and women[J].J Nutr,1998,I28(2):209―213.
  [6]闫祥华, 顾景范, 孙存普,等. 大豆异黄酮对LDL 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J].卫生研究, 2001,30(6):346-349.
  [7]Wu AH,Ziegler RG,Hom ross PL,et a1.Tofu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Asian Americans[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1996,5(11):901.
  [8]李国莉,杨建军,任彬彬,等.大豆异黄酮抗氧化效能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10):211-213.
  [9]涂平生,冯英,徐杰,等.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2005,27(3):173-175.
  [10]Aukema HM ,Housini I. Dietary Soy Protein Effects on On2 gerited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re influenced by Gender and Protein level[J]. J Am Soc Nephrol ,1999 ,10 (2) :300 -308.
  [11]Ranich T ,Bhathena SJ ,Velasquez MT. Protective effects of dietary phytoestrogens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J Ren Nutr ,2001 ,11� (4) :183 - 193.
  [12]么晓轶,李颖. 植物雌激素对去势雌性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J].中国神经免疫学与神经病学杂志,2005,12(3):160-163.
  [13]高晓兰,宋焱峰,侯一平,等.植物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肽Y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6):51-54.
  [14]张响林,王根林.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在动物中的作用[J].饲料研究,2000,(11):11-14.
  [15]Kilkkinen A,Virtamo J,Vartiainen E,et a1.Serum enterolactone concentration is not associated with breast cancer risk in a nested cage.control study[J]. Int J Cancer,2004,108:277-280.
  [16]Maggiolini M,Bonofiglio D,Marsico S,et a1.Estrogen receptor alpha mediates the proliferative but not the cytotoxic close-dependent efects of two major phytoestrogens o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J].Mol Pharmaco1,2001,60:595-602.
  [17]Grace PB,Taylor JI,Low YL,et a1.Phytoestrogen concentrations in serum and spot urineas biomarkers for dietary phytoestrogen intake and their relation to breast cancer risk in Europe 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cancer annutrition-norfolk[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ov,2004,13:698-708.
  [18]孔令娜,左萍萍.植物雌激素研究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03,12(1):46-49.
  (收稿日期:2007-01-09)

推荐访问:雌激素 人体健康 植物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baozhengshu/2019/0329/4215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