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清幽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53例临床观察: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www.zhangdahai.com--承诺书】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112-02�   【关键词】和胃清幽胶囊 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主要隶属于中医“胃痛”、“痞满”“嘈杂”等,我们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以西洋参、黄芩、黄连、丹参、白术、白芍、蒲公英、仙鹤草、薏苡仁、生甘草等组方,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
  1.1.1 性别年龄 治疗组53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7例;30岁以下4例,30~39岁9例,40~49岁主2例,50~59岁13例,60岁以上15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30岁以下6例,30~39岁10例,40~49岁11例,50~59岁13例,60岁以上10例。�
  1.1.2 病例来源 全部病例均系2001年6月~2007年6月消化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对照组50例。�
  1.1.3 病程 病程最短3月,最长25年,以1~3年为多。�
  1.1.4 慢性胃炎类型分布情况 治疗组53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对照组50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例。�
  1.2 诊断标准 10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均经电子胃镜及病理确诊,同时符合中医脾虚湿热、气滞血瘀辨证诊断标准的患者均可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
  
  2 治疗方法�
  
  2.1 和胃清幽胶囊 由西洋参、白术、白芍、薏苡仁、茯苓、黄连、黄芩、蒲公英、玄胡索、木香、丹参、仙鹤草、生甘草按2:3:4:10:3:1:3:3:4:3:4:6:l比例制成胶囊。0.375克一粒,每次4粒,每El 3次,疗程为一个月。�
  2.2 对照组 采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二次,果胶铋240mg每日二次,阿莫西林500mg每日二次,甲硝唑400mg每日二次,疗程2周。�
  
  3 治疗结果�
  
  3.1 慢性胃炎疗效评定 慢性胃炎治疗标准依据198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南昌会议制订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
  治疗组53例慢性胃炎患者,近期治愈6例,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58%。对照组50例患者,近期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3.2 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评定 停用治疗药物2周后复查阴性者为根除。�
  治疗组HP根除者35例,根除率66.03%,对照组根除者39例,根除率78%,治疗组根除率低于对照组。6个月后对部分HP阴转的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随访10例,有2例HP复转阳性,复发率20%;对照组随访9例,其中有5例复转阳性,复发率约55.56%。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 讨论�
  
  4.1 脾胃气虚是发病的内在基础条件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虚弱,升降失司,可致气机郁滞,运化失健,气血生化乏源。脾胃气虚又进一步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气虚而致气滞,升降失常,可致肝胃郁热;脾胃气虚,运化失司,可致湿浊内阻,从而形成气滞、血瘀、郁热、湿阻等病理变化。而气滞、血瘀、郁热、湿阻又进一步为幽门螺杆菌的孽生、粘附、繁殖、致病提供了客观条件。 �
  4.2 湿热阻络、气滞血瘀是病机的关键所在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致病与脾胃虚弱有密切关系,但幽
  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主要是湿热内蕴、气机不畅、瘀血阻络的结果。�
  幽门螺杆菌的发生与湿邪特别是湿热之邪密切相关。内湿、外湿相互关联,外湿困脾,必致脾失健运,内湿停滞,又易招受外湿之郡,正如章虚谷所云:“湿土之气,同气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同时脾虚易感受外湿,即陈士铎所谓:“内外所感,皆由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湿邪阻滞人体脾胃以后,由于人体五脏功能的差异及体质的不同,可出现寒化、热化两种倾向,而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往往多见热化的改变,从而形成湿热内蕴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表现口干而苦,或口中发粘,胸脘满闷,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等。根据我们的观察,在103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中有40例为黄腻苔,占38.83%;口干苦者占31例,占30.10%;大便于结者22例,占21,36%,说明湿热内蕴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一个重要的病理因素。�
  胃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故胃以通降为顺。各种内外因作用于胃腑,皆可导致气机阻滞。张洁古《医学启源》指出:“气机阻滞也,谓肠胃隔绝,而传化失常。”指出了气机阻滞的结果是引起胃肠之运化、受纳、传导功能失常,而形成各种病证,故本病常见脘腹痞胀、疼痛、嗳气等气机不畅的现象。本病之瘀血多由气机郁滞进而波及血分所致,即《临证指南医案》所谓:“初病在气,久必入血,”同
  时,热邪内积肠胃,亦能引起瘀血,如《医林改错》所说:“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此外,本病之瘀血的形成常与脾胃功能受损有关,脾胃气衰,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必因之而发生瘀阻。总之,本病之瘀血往往是在脾胃气虚、湿热内蕴、气机阻滞的基础上形成的,气虚、湿热、气滞、血瘀四者并见,单纯血瘀者较少。�
  4.3 益气健脾、清热祛湿、理气和血是治疗本病的主要原则 由于脾胃气虚是发病的病理基础,湿热阻络、气滞血瘀是病理机制的关键所在。因此,益气健脾、清热祛湿、理气和血则是其主要治疗原则。据此我们设制了和胃清幽胶囊,以西洋参、白术、白芍、薏苡仁、茯苓、黄连、黄芩、蒲公英、玄胡索、木香、丹参、仙鹤草、生甘草等为方,按比例制成胶囊。通过益气健脾,充分发挥脾胃的运化功能,还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慢性胃黏膜炎症的修复,还有
  利于HP的祛除和杀灭;清热祛湿,既可改善由于湿热内蕴所出现的症状,又可改变机体的内环境,不利于HP的孽生和繁殖,还可以通过清热药物直接杀灭HP;活血化瘀可使人体的血液流变状态得到改善,血流速度加快,组织营养供应增加,从而有利于炎症组织的修复。

推荐访问:幽门 胃炎 相关性 螺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chengnuoshu/2019/0310/673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