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门诊楼的主要流线_综合医院医院街的构成要素与门诊流线设计

【www.zhangdahai.com--承诺书】

  【摘要】以“人性化”为主题,通过合理组织门诊流线,以“医院街”营造空间, 形成崭新的医院设计模式。医院设计“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概念,通过广场(共享中庭)、街道(门诊街、医技街)、巷(医生通道、患者通道)将复杂的各功能空间组织起来,形成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的树状交通体系。
  【关键词】医院街 构成要素 门诊流线 医院
  
  【Abstract】through the rational organization the clinic track, Hospital Street to create space, the formation of a new hospital design patterns. Hospital Design "patient-centered" core concept, By Square、Street、Complex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various functions to form prioritize, the clarity of the tree transport system.
  【Key words】Hospital Street; Inscape; Clinic track; Hospital
  
  引 言
  
  医院是人类维护身体健康、恢复劳动技能的场所,是人类生存繁衍、与疾病抗争的重要之地。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现代医院的功能结构和组成要素也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之中。医院专业分科越来越细,组成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功能流线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将复杂的流线清晰表达出来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有数据统计,除工作人员外,平均每一门诊患者有2.98人陪伴家属,若再加上内部人员,门诊次数为4500人的门诊每天将有近20000人出入门诊部。如果人流组织不当,必然会造成极其拥挤的现象,给病人增加心理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相互交叉感染的机会。因此,人流组织及相应的空间变化,在医院的设计中极为重要。
  
   一.医院街的形成
  
  医院的总体布局方式可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
  老式的医院基本以分散式为主,各功能单体间距一定的距离,有利于自然采光和通风。新式的以集中式为主,是集门诊、医技、急诊、急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1、背景条件
  目前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匮乏,特别是医疗诊断技术的日益发展及医疗模式的变化,使医院的主体建筑门诊大楼也由过去的单一功能转变为集门诊、医技、急诊、急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其内部科室多,功能复杂,传统的“一”字型交通流线远远满足不了日常使用的要求。新的建筑形式必然会有新的交通流线与之相配套。
  2、功能要素
  医院街并不特指新的医院机构组合形式,主要是由于医院建筑人性化和可识别性的要求,参照城市或者传统市镇的形态,在一条主要的人行公共交通主脉上,联系重要的公共空间(会聚节点)、各个部门的公共出入口(发散节点),引导人流,甚至设置中心的回归空间(市场),其总体空间形态好象街道。当然功能上,医院街也结合一些商业和服务设施。说到底就是在医院的机构化背景下,对于日常空间结构的一种回归或者模仿。
  
  二.医院街的构成要素
  
  1、医院街的定义
  医院街初期的概念和直观印象是医院内部中的商业街,为病人、医生等提供便利服务。但由于人流集中,空气不流通,空间不便于划分感染区和非感染区而在使用上受到一定制约。结合分散式医院的总体布局方式特点,将医院街设计为半开敞式的室外空间,增加自然通风及采光,可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新的建筑形式。这种空间组合模式是以广大人民群众“走街串巷”的空间认识经验为依据而设计的。因而识别性强,便于辨认。
  2、医院街的构成要素
  由于医院功能分区多,流线复杂,功能科室分布范围广,与一个城市的城市规划有相应的相似之处,借此也可将一座综合医院理解为“医院城”。相应的医院内部的走道及公共空间也可理解为一座城市的“广场、街、巷”。并由此来分主、次来组织医院内部的各功能分区,以使医院内部的患者有个清晰、明确的流线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医院街的概念。
  1) 广场
  即共享中庭空间。“共享空间”主要指建筑中局部空间通高几层或垂直贯穿全部建筑高度的科技空间,它也称中庭,也就是建筑物内有顶的庭院。按照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对中庭的释义,它是一个流通能够和到达的集中点。
  多年以前,天才的约翰.波特曼便以他对建筑的独特思考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共享空间”的超凡理念。人们在共享中庭空间中,建筑的各个部分可以一目了然,还可以了解到如何到各处去的交通路线,而且在其它空间中人们只要看到中庭,就可以很容易辨析自己的方位。
  自从在亚特兰大的海特.摄政旅馆里首次出现现代建筑的共享空间之后,这种空间形式迅速传布世界各地,纷纷为各种建筑公共建筑所效仿。这种带有共享空间德的中庭建筑“由于能满足这样多的梦求,它很快地表现出来把未来的惊奇与过去城市的娱乐结合起来了,……它为现代建筑带来了 ‘符号的内含’,使之成为可进行交流的和大众化的建筑。”
  (1)共享中庭空间的文化功能
  共享中庭空间唤起了人的思想意识,将人作为空间的焦点,使人们重新获得了由于现代化的发展而失去的良好空间环境,共享空间从文化上表达了一种广受欢迎的、大众化城市的建筑,它适应了信息社会的需要,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共享中庭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人看人”的场所,人们在其间随意散步、交流,享受着自然和社会生活,它给当今沉闷的内部空间带来了全新的活力。
  (2)共享中庭空间的庇护功能
  正因为“中庭的释义”是有顶的庭院。因此这种共享空间既给人提供了有如身处室外庭院的空间感受,而且又得到了庇护,可以免受风吹雨晒,被遮蔽的中心庭院是非常舒服的。
  (3)共享中庭空间的经济功能
  虽然围绕在共享中庭空间周围的空间是直接需要的但它本身也能提供有用的空间。除了能作为门厅和起分流作用的交通空间之外,集中型门诊楼、住院楼或门诊住院综合楼的空间与一般大型公共建筑较为相似,但又更为复杂。它有银行建筑所需要的柜台式大型前台空间――保安、咨询、预约、挂号、收费、金库、便利银行等;有旅馆建筑所需要的各类空间――聚散大厅、咖啡厅、快餐厅、公用电话区、等候厅、便利商店、厨房、营养餐厅、洗衣中心、住院病房、管理办公等;有商业建筑所需要的购物、等候空间――划价、收费、取药、配镜、设备采购、库房;有交通建筑所需要的等候厅――候诊厅、大量水平及垂直人流、物流、车流、停车流线关系; 有居住类建筑所需要的各类空间――院内休闲活动场地、职工住宅、值班公寓。因此,医院建筑内这些功能性极强的多元化空间必然导致广义空间和街区概念的产生,也为建筑师提供了创作上无尽的思路和源泉。
  2) 街
  围绕共享中庭设计了两条主要的医院街,分别为门诊街、医技街。其次还有物流枢纽通道物流街。通过高效、便捷、宽敞、明亮的“医院街”联系各部空间,有效缩短病人就诊路线和流程,也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
  ⑴、门诊街
  门诊街与各功能门诊单元通过候诊空间相连通,并通过门诊单元内部的医生通道及患者通道将各诊室等串联为一整体。门诊街为医院门诊的枢纽交通,通过宽敞的水平交通空间、共享中庭的垂直交通枢纽及街两侧鲜明的医疗标识,将医、患等人流引导到各个诊区。在各门诊单元的尽端专设了一条医生通道,形成医生自己的工作、休息空间。体现了医生、患者处于同等关怀的设计原则。门诊街内的各个服务点――诊区可根据自己科室的特点做不同的建筑布局。如儿科门诊,在候诊空间里可专门开辟一独立空间作为儿童活动天地,同时儿科护士站也可根据儿童的特点在色彩及造型上做些独特的设计,使儿童有家的感觉,便于儿童放松心态,提高诊疗的效果。各科室个性化的设计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很好的标识导向的作用。
  ⑵、医技街
  医技街将各类医疗技术诊断用房按不同用途布置在街道的一侧,通过宽敞明亮的候诊空间与街道连通。诊断检查用房后为医生专用区域。街道与巷通过候诊空间联系,形成五指交叉的交通模式,医生、患者通道的分离也便于医院的管理。
  ①心脑电、B超一条“街”
  把有关生理机能和内窥镜诊断的彩色B超、扇超彩色多普勒显像仪、胃镜、肠镜等电子设备集中沿街布置,医患分区,候诊区和诊断区布置相互独立,通过色彩的淡雅与凝重变化对空间加以区别,以形成安静舒适的诊断环境。
  ②检验、化验、病理一条“街”
  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需要全天候电脑控制的诊断设备、摄录像及计算机中心、实验研究室集中呈街区状布置,集中使用毒气柜、单独排风直放外界。可使研究人员、标本运送人员、物流系统、管线系统高效工作,环境洁净、舒适、安全。
  ③放射治疗“街”
  放射治疗和放射诊断等大型、贵重、精密的医疗设备对恒温、恒湿、防潮、防霉的要求特别高,人流进出频繁,可集中设于地下室或底层,这样对病房楼和门急诊楼病人的就诊都较方便。对于防护要求最高的直线加速器和钴60、有铜屏蔽要求的核磁共振、螺旋CT和后装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单光子断层扫描机拍片和透视、螺旋CT、各类X光等放射用房,一般要求较厚的混凝土保护层,按设备的要求内墙面还需敷设适当的铅板作防护措施;MRI和微波等设备要采用专用的屏蔽措施,避免与其他设备仪器相互干扰。对其“成行成市”排布,管线系统简明、空调机房可以共用,对维修、保养、节约能源和投资都有利。作为“街道”的公共走道可以达到3米宽,同时满足了人流和设备安装通道的要求。
  ④核医学“街”
  核医学、巨检、同位素等要有专用的防护通风设施,厕所有专用的防护排污管道,直通室外的衰减池,要防止有害、有毒气体的排放和污染。
  ⑤康复理疗“街”
  把各类康复理疗功能用房集中布置,自成一区。
  ⑶物流街――物流枢纽通道。设立“清洁街”和“污染街”,把中心消毒供应室、营养厨房、洗衣中心、制剂中心、太平间、动物房、动力设备房等医疗后勤保障用房布置在该“街道”旁,形成物流供应一条街,既便于交通组织易于识别又便于统一管理,实现了辅助用房空间资源共享。
  3) 巷
  医生通道、患者通道。各科室的内部道路则为巷的概念,并相应的加宽以作为二次候诊的空间。
  
  三.医院街的门诊流线设计
  
  整个医院通过广场(共享中庭)、街道(门诊街、医技街)、巷(医生通道、患者通道)将复杂的各功能空间组织起来,形成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的树状交通体系。
  1、使用功能的横与纵
  医疗流程的执行过程应是立体的,既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甚至是交叉的。这个过程是维系整个医院从局部(某个科室)到全局(整个医院)的中枢。确切地说,这个中枢包括了竖向及水平交通,人流及物流的组织,也包括了图像传输、信息交互、智能化管理、自动化物流系统,甚至包括了能源供应、综合管线的敷设。然而,这个中枢形态是可变的,它取决于医院的功能设置、设施的标准控制以及功能的使用频率等因素,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医院形态。
  随着医疗流程的变化,使用功能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尤其在当今专业学科分工趋于细化,并强调边缘学科互相渗透的形势下,医院使用功能远不止于平面中点与线的交织形式,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全方位的、立体的形态。这也是我们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建立起的功能设计理念。
  2 、横向交通系统连接多个尽端
  在高层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中,横向交通系统连接着多个竖向的交通核,这一形式构建了医院的基本交通模式。随着实际医疗功能的展开,横向交通系统又连接着由若干个诊室单元或医技单元或护理单元组成的区域,这些区域成为医院功能的目标,也是病人就诊的理想尽端。创造尽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目标明确;领域不被穿越;为医患分流作准备;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服务环境。
  3、树形功能理念
  基于上述的思考,与以往横卧的树状功能理念不同,在设计过程中建立了同根而生的立体树形理念,这个根就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概念。上述这些需求,正是经历了较长时间发展的医院在顺应社会医疗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的功能需求。这种变革预示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多种医疗功能形态并存,择优发展,突出医院的特长,并逐渐形成向先进的医疗功能形态演变的一种良性发展趋势。
  
   四.医院街设计实例
  
  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设计中,就尝试利用医院街的概念组织医院的复杂交通体系,同时将医院街设计为半开敞的立体生态型公共空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的医院街概念倾向于室外空间的理解,类似于露天的商业街,其最大的优点是把商业功能排斥在医疗空间之外拥有独立的空间,不与就诊治疗空间公用空调系统,而利用自然通风设施,既减少了医院街对诊疗区的干扰,便于独立管理,减少运营费用,同时利用医院街在医院内部形成清晰的交通体系,内部各功能分区均靠次要的道路“巷”来与医院街相连通,形成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的交通体系,从而增加医院的导向性。
  医院街通高四层、横贯南北;大片水面上漂浮着一个“蛋状”建筑;整个裙楼屋顶上覆盖着一个钢结构格架,格架上爬满生态的绿色植物,既遮阳又通风,且改善与净化空气。通过主入口雨蓬、裙楼凹凸造型、主楼虚实处理、台阶、环廊、屋顶绿化、休闲空间及灰空间的设置,构成立体化的建筑环境景观,它以洗练的大手笔与张家港西城区规划、空间序列及城市环境、绿化体系和建筑小品取得默契与呼应,从而营造出与建筑环境相匹配的全新环境景观。宽敞的室外通道(灰空间)与室内通道(较长的纵向大厅)贯穿整个建筑,形成“医院街”把各个分区和部门串联起来,建立了各部门紧密的相互联系,既可使患者能够方便地找到所需要去的目的地,完成相应的检验、检查、治疗、交费、取药等就医过程。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也极大地方便了各部门医护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同时“街”的两侧还安排人流不太集中的公用服务空间和专科门诊候诊厅出入口,在空间形式上采取酒店惯用的“共享大厅”概念(贯通四层、设回廊及天桥)。从而在空间尺度上改变了传统医院的拥挤、狭窄、低矮与嘈杂现象,换之以宽松、开阔、高大、明亮,使人们的就医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和舒适。这反映了在当前社会发展条件下医院建筑硬件与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医院所负担的功能与定位所产生的微妙变化,以及新的健康医疗概念的普及与深入人心。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建筑造型正是基于“融入城市环境,丰富城市风貌,创造城市新景观”的设计理念之下,努力追求富有独特个性的现代化、生态型、高技术的建筑形象。其立面设计简洁、庄重、大方、得体,通过生态型建筑屋顶(钢构架)柱廊、阳光庭院、圆拱形玻璃通廊(医院街)、浮在水面上的“蛋”形建筑以及建筑灰空间等形成统一完整的大裙房,并与舒展的圆弧形板式住院部大楼形成因果与拓扑关系,给人以强调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并通过空间的交错、渗透以及立面肌理、材料的对比与变化,创造出一个强烈时代特色,反映新时代大型综合医院建筑个性的“绿色医院”形象。
  从门诊大厅到各科室候诊厅之间通过医院街来联系,各科室的内部道路则为巷的概念,并相应的加宽以作为二次候诊的空间。这种空间组合模式是以广大人民群众“走街串巷”的空间认识经验为依据而设计的。因而识别性强,便于辨认。其特点是:
  1、医院街向医院的各个单体建筑开放,而不向城市街道空间开放,外观整洁,安全便捷。
  2、医院街由一层向二、三层延伸,同时服务于各个功能单体和不同的楼层,最大限度的满足医院内部人性化的要求,同时在医院街的周围布置庭院绿化,共享中庭,商业空间等,丰富医院街的内涵。不仅给患者以视觉的变化,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3、通过医院街将各单体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串联为一体,将复杂的医疗流线简单化。
  4、利用室外空间自然通风,减少日常运营成本,同时也避免了集中式大型综合医院公共空间相互交叉感染的问题。
  这种形式的医院街兼顾了分散式医院和集中式医院的优点,既简化了复杂流线,增加了导向作用,同时也有效的节约了用地,创造了舒适的院区的整体环境,舒缓了各单体之间的间距感。结合医院街,在门诊的主入口处设计了三层通高的共享中庭,作为人流主要集散地,在共享中庭附近设计了楼层服务台,为病人提供挂号、付费、诊疗、导医等一站式服务的运行模式。真正起到了城市广场的作用。便于人群的迅速分流。
  
  五.医院街环境艺术设计
  
  在当今,社会学、心理学和生物医学的多元模式代替了生理医学一元化。医院设计应更加注重病人的心理情绪,创造出优美舒适的环境,病人在其中就诊产生良好的情绪将配合医药促进病人康复。门诊是病人最集中、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病人心态情绪最多暴露的就诊阶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建筑意识,让病人一进入医院就能感到亲切、方便、舒适、信任的愉快感观。因此,门诊的建筑设计装饰格调和布局流程是医院整体规划设计的重要区域。
  1)人文环境设计
  重视医院环境与病人的情感交流,以缩短病人从家庭到医院的心理距离。目前许多医院的候诊厅及其它活动空间都布置各种流派的绘画,患者观赏入迷,自然忘却了候诊的烦恼。伴随着交通体系的建立,还要对医疗建筑空间及一些建筑细部进行园林化、艺术化的处理,这是柔化高技术、渗入人情味的有效手段。如在门诊街及医技街两侧可结合景观设计,在街道内可设计绿化、休息椅、背景音乐、绿化庭院及一些必要的服务设施等,使病人始终处于一个宽松、亲切的环境中。在CT\MRI等检查诊断空间里也布置了风光如画的灯箱式心理窗和发光天棚彩画,使病人仰卧时,可随意观赏,减轻焦躁的情绪。
  2)视觉景观设计
  由于共享空间地空间层次非常繁多,水平的、垂直的空间交织在一起,相互流通、渗透,如富有韵律的层层回廊、出挑的平台、露明地电梯、自动扶梯、楼梯、天花的结构构架、空中的悬垂物、姿态各异的绿色植物……,如果外墙上有大玻璃,还能将室外的景色引入,人们在静中观动,或动中观静,整个空间里一派繁荣、活泼、生动的气氛、视觉景观极为丰富。
  3)室内陈设艺术设计
  意欲借助艺术软装饰陈设及材质呼应,使较冰冷的医院空间产生亲和力和温馨感。并将“生命”、“跃动”、“希望”通过设计手法引入室内空间,让进入这一空间的人,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勃勃生机。共享中庭空间一般都大量争取自然采光,多开天窗或大面积的侧窗,良好的采光效果使得身处其间的人们虽在室内,却犹如处在室外的庭院。为了不使这一超常尺度的空间给人以高峻、冷漠之感,共享中庭空间的内部常采用效法自然的设计手法,上借天光,下借山水,移栽花草树木,筑造亭榭桥廊,而且因为属于室内空间,可以不受外界气候条件的限制。既可纳千秋之涟漪,又可收四时之烂漫,成为一个全天候的庭院空间。人们在共享中庭空间中可以不出城郭而有山林之乐,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致,人们进入共享空间会把它当作一个替代性的外部空间 而获得满足。见图-- 长春吉林大学医院,结合长春的气候特点,在室内、室外以及灰空间处合理引入“生态概念”和“四季厅空间”,引种栽植适合北方的植物,让阳光与绿色无处不在,从而大大改善医院环境,提高建筑的品位和档次。
  
  结 语
  
  全球性绿色和平运动的兴起,反映出人类回归自然、保护自然的热切愿望。天然药物、自然疗法、绿色医院已逐渐为世界瞩目和向往。绿色医院除应采用天然药物、自然疗法外,还应强调天然、无害的绿色医疗环境,要求良好的室内外环境品质和自然生态绿化,更重视自然采光、通风和天然材料的利用。自然界中的山、石、林、泉、阳光、雨露能使万物欣荣、生机和畅,是养生健体的珍贵资源。结合广场、街道及巷的设计必然会创造一个脉络清晰同时也赋予人情味的交通体系。
  
  参考文献:
  [1]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编写组.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2] 鲍家声杜顺宝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 刘 芳苗 阳编著.建筑空间设计.2001年4月
  [4] 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1964年8月
  [5](日本)小泉健比子病院建筑.1959年
  [6]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7] 天津大学.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推荐访问:门诊 综合医院 医院 构成要素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chengnuoshu/2019/0402/5055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