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CT【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关系的评价】

【www.zhangdahai.com--感谢信】

  【摘要】 目的 评价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MSCT多平面重建检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加深对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与副鼻窦炎性病变及相关性的认识。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对经平片及临床证实的96例慢性副鼻窦炎患者先行轴位薄层容积扫描,在此基础上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重点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结构的解剖变异。结果 96例慢性副鼻窦炎中,筛泡过渡气化46.8%,钩突偏移34.3%,中鼻甲过度气化52%,中鼻甲反向弯曲15.6%,鼻中隔偏曲69.7%,Haller气房44.7%。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图像(MPR)能清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慢性副鼻窦炎的程度和范围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副鼻窦;螺旋CT;多平面重建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结构变异是该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了解该区域的解剖变异和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可以为临床治疗、尤其是术前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CT检查能指出慢性鼻窦炎的病变范围,除横断扫描外常需行冠状扫描以利观察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但对于老年患者或颈部不能过分后仰者会使患者十分痛苦,且难以达到标准冠状面成像的要求。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能清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解剖结构及变异,其冠状面重建图像近似或优于常规冠状面扫描图像,对于术前鼻内窥镜不能显示的部位(如筛窦、蝶窦)均能清晰显示。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8至2009年12月96例经临床诊断的慢性副鼻窦炎,男52例,女44例,年龄15~84岁,平均47.8岁,既往无鼻腔鼻窦手术史,病程3个月至41年。
  1.2 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的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仪,患者仰卧在扫描床上,常规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扫描范围从额窦上缘至上齿槽,管电压120kV,管电流230 mA,层厚1.25 mm,螺距0.65,利用Bach模式进行冠状面MPR,重建范围从额窦开始至蝶窦结束,MPR图像屏幕显示1 mm层厚,间隔2 mm,窗宽2500 HU,窗位290。并将原始数据传至AW4.1工作站选择Volume Viewer中的Sinus Review,调整最佳视觉图像以最佳显示为标准,从各方向观察OMC诸结构及其与周围的关系。重点观察钩突、中鼻甲、鼻中隔、筛泡的结构、形态和位置及变异情况,以及与慢性副鼻窦炎的密切关系。
  2 结果
  诊断为慢性上颌窦炎58例,双侧上颌窦炎32例,右侧上颌窦炎15例,左侧上颌窦炎11例,慢性上颌窦炎伴筛窦炎33例;慢性筛窦炎 38例,双侧筛窦炎25例,右侧筛窦炎7例,左侧筛窦炎6例;额窦炎24例;蝶窦炎19例;全组慢性鼻窦炎31例。本组病例临床症状以鼻塞、流涕、头痛伴有闷胀感及嗅觉下降为主,病史3个月至38年不等。主要CT表现有:鼻窦窦腔密度增高,窦壁黏膜增厚、窦腔缩小,窦腔积液,并可伴有中下鼻甲肥大,鼻道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鼻窦黏膜及粘液囊肿等;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结构变异情况有:钩突偏移33例(34.3%),其中向内偏移19例,向外偏移14例;中鼻甲过度气化50例(52%);中鼻甲反向15例(15.6%);鼻中隔偏曲66例(69.7%);筛泡过度气化45例(46.8%);Haller气房43例(44.7%)。
  3 讨论
  3.1 窦口-鼻道复合体正常解剖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是近年鼻内窥镜检查和手术开展后提出的新名称,此区域是前组鼻窦引流的所在部位,也是功能性鼻内窥镜和手术的重点区。OMC是指钩突、半月裂、筛漏斗、筛泡、中鼻甲及中鼻道所在区域,额窦、上颌窦和前组筛窦均引流于此,鼻腔、鼻窦病变与此区域关系密切。OMC中主要解剖标志是钩突、筛漏斗、半月裂、筛泡。在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上下两个突起,前下方呈弧形的嵴状突起称钩突,后者称筛泡,含气房。它们之间有一个凹面向上的弧形裂隙称半月裂。额窦通过鼻额管开口于筛漏斗,前中组筛窦开口于筛漏斗的中部,上颌窦开口于半月裂后部[1]。筛漏斗由眼眶纸板和钩突前部组成,呈喇叭状,上窄下宽,是额窦、前中组筛窦引流的汇合处,向内后方经半月裂通中鼻道。钩突上缘游离并向内倾斜[2,3]。该区的通气及引流障碍是导致鼻窦炎性病变的关键因素[4]。而鼻和鼻窦炎症也极易侵犯该区,同时其也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重点区域,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对手术医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2 常见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3.2.1 钩突偏移 本组为33例,约占34.3%。钩突为筛骨的一部分,与筛漏斗和中鼻道关系密切,其上缘向内侧偏曲,则可以接触中鼻甲,阻塞中鼻道前部;更为严重的是向外侧偏曲,阻塞筛漏斗,引起鼻窦炎。显著的外偏还可与纸状板融合,钩突切除术时易危及眼眶[5]。实际上变异钩突常常伴有骨质增生肥大,本组中即有12例钩突偏移伴有骨质增生者。李源等[4]指出,变异钩突可致筛漏斗狭窄及其与额隐窝解剖关系改变,内偏者抵触中鼻甲,骨质增生者凸入并可完全阻塞中鼻道,为鼻窦炎发生和经久不愈的原因。
  3.2.2 中鼻甲过度气化 本组为50例,约占52%。中鼻甲气化又称为鼻甲泡或泡性鼻甲。中鼻甲过度气化可以引起中鼻道狭窄,防碍中鼻道正常的粘液纤毛消除运动和通气,中鼻甲球部气化可阻塞半月裂和筛漏斗,引起上颌窦和前组筛窦炎症[6]。
  3.2.3 中鼻甲反向弯曲 本组15例,约占15.6%。中鼻甲反向弯曲可阻塞中鼻道入口,妨碍鼻窦通气和引流。国外学者[7]认为,中鼻甲反向弯曲与鼻窦炎关系不明,但亦应视为鼻窦炎病因,特别是与其他变异同时存在时。
  3.2.4 鼻中隔偏曲 很常见,本组66例,约占69.7%。鼻中隔弯曲多位于筛骨垂直板和犁骨连接部,偏曲的鼻中隔可压迫中鼻道,引起鼻塞、头痛,还可以导致中鼻甲和钩突向外偏曲,引起筛漏斗狭窄[8]。
  3.2.5 筛泡过渡气化 本组45例,约占46.8%。筛泡为前组筛窦中最大最恒定的气房,大者过度气化,可以占据中鼻道,阻塞筛漏斗,影响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通气引流而引起相关鼻窦炎症[9]。
  3.2.6 Haller气房 也称眶下气房,存在于筛泡之下,附着于上颌窦顶壁,非常精确地出现在上颌窦口[8]。本组Haller气房43例,约占44.7%。Haller气房开口于中鼻道,当它过度气化时,可压迫钩突造成上颌窦引流不畅[10]。
  3.3 MSCT多平面(MPR)重建技术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表明,清晰、准确地显示该区的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与程度,为手术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影像解剖资料,是临床医师制定术前方案的重要保障。由MSCT容积扫描得到的原始数据重建出的MPR图像,克服了单纯横轴位、矢或冠状位显示OMC结构空间定位与鼻窦病变范围与程度观察欠准确的局限性,能够全面的显示OMC结构中临床医生所关心的解剖结构与变异,进而明确反映出与鼻窦炎性病变发生的相关性。因此,与常规横轴位或冠状位扫描以及MRI图像对OMC解剖及变异结构显示比较,具有如下优点:①在所感兴趣区域范围内无扫描信息丢失;②扫描时间短,提高了时间分辨率,减少了运动伪影;③容积扫描,信息量大,可以各向同性成像,多方位观察不遗漏病变,同时亦符合医生观察习惯;④轴位扫描冠状重建,用薄层1 mm重建,图像逼真;⑤对于老年患者以及颈部不能过分后仰者常规冠状面扫描会使患者十分痛苦甚至出现危险,16层螺旋CT扫描的重建图像质量已具备较好的各向同性,故可代替常规冠状面扫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MSCT多平面重建(MPR)图像,能清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慢性副鼻窦炎的程度和范围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而,MSCT多平面重建(MPR)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前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张在沛.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副鼻窦炎(附70例分析).放射学实践,2000,15:23-25.
  [2] 张枚.窦口-鼻道复合体影像学的研究进展.山东大学医学院学报,2001,15(4):250-252.
  [3] TF Gotwald,SJ,Zinreich,F Corl,et al.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display of the nasal ostiomeatal channels and paranasal sinuses.Am J Roentgenol,2001,176(1):241-245.
  [4] 李源,许庚.内窥镜鼻窦外科应用解剖.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29:311-314.
  [5] 朱俭,段承祥.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及变异.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5(4):238.
  [6] 鲜军舫,田其昌,王振常.鼻和鼻窦解剖变异的CT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53.
  [7] Laine FJ,Smoker WRK.The ostiomeatal unit and endoscopic surgery:anatomy viariations,and imaging findings in inflammatory diseases.AJR AmJ Roentgenol,1992,159:849-857.
  [8] 王荣光,姜长驷,顾瑞.8~40周胎儿OMC发生学观察.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4,29:131.
  [9] 王正敏.耳鼻喉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141-144.
  [10] 朱俭,段承祥.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及变异.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5(4):239.

推荐访问:复合体 鼻窦炎 变异 解剖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ganxiexin/2019/0411/6801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