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创新的探讨】 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目录

【www.zhangdahai.com--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摘 要:教材是教育的物质载体,主要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辅助实现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基于苏教版语文教材,探讨高中文言文教学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苏教版;语文教材;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26-1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折射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品性和哲学思想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不仅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古时先贤圣哲精神的发扬。高中课本中文言文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还能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文言文在中学课本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教好文言文,怎样让学生领会文言文已经成为新课改苏教版语文教师的研究重点。本人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分析如何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进行教学创新。
  一、高中苏教版语文教材特色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占据了40%的比重。新版文言文教材突出两个特色:①人文背景浓厚。新版教材在内容上改变了老式课本过分强调字词句解释,相反的,深化了语文科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共识,以人文课文统领专题全面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如《江南的冬景》中“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寥寥几笔就细致刻画了北方冬季的闲暇生活,充满了北方憨厚朴实的人文气息,给江南的学生一种很直观、详细的生活场景。“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此句更是以江南典型地域钱塘江为标准细腻刻画了江南具体的人文地理特点,深度表现了江南的生机和韵味,开阔了北方学生的眼界和人文知识增加了南方学生的认同感。②学习方式人性化。新版教材增设了“活动体验”和“文本研习”等模块,更加人性化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对《红楼梦》中“刘姥姥进荣国府”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两个选段中讨论了不同眼睛折射出不同的人情世故和生活样貌。这样的训练内容安排很明显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不同于普通的训练能力与知识积累。
  二、创新性文言文教学应具备的特性
  1.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运用于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影视资料和作者简介,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个宏观的把握和掌控,还可以播放名家学者对本文的见解和深度剖析,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这样方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
  2.有效合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应该通过文言文教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文字美的阅读而忽略强调语法,注重内容美的感悟而忽视固定化的教授,注重形象美的感动而忽视课文的词句解释。例如:《项脊轩志》的“月夜桂影图”,教师应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感悟那三五之夜,桂影斑驳,明月半墙,珊珊可爱的意境。体会句子借景抒情,表达的那种动人含蓄,宁静致远而又韵味的环境,让学生有种被带到风花雪月、花香弥漫的恬静美妙世界的感悟。
  3.体会作者思想的闪光。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学生的成长接受者各种思想的熏陶,教学工作者应该通过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思想的闪光,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远大的理想。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指引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古为今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通过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加文化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传承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知道文化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是新一代学生所具有的共性。教学老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点加大对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指引学生学习文言文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提升准确运用与正确理解词句的能力,充分挖掘汉语文在精神与物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继承弘扬古代先哲思想中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争取自由,追求真、善、美等优秀文化精华,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文言文教学中的古为今用措施,内容丰富,施用面广,对学生的影响深刻而久远。所以教学老师应时刻注重挖掘这一广阔领域,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任课老师应根据以上准则灵活地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争取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生活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对文化认同感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增强,为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相文,王松泉.语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周庆元,于源溟.《诵读法的历诗演化与现时解读》.《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3]王雅萍,司亚飞.《建国后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评价》.《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
  [4]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
  [5]徐九年.《语文要怎样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07.
  [6]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教材研究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推荐访问:文言文 苏教版 高中语文 探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gerenduizhaojianchacailiao/2019/0317/1984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