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思维主要指哪些方面【中医药在癌症治疗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www.zhangdahai.com--工作计划】

  【摘要】分析中医药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和抗癌植物类中药的研究进展,提出临床证明中医药中有很多成分具有抗癌、治癌活性。中医药治疗癌症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能从患者全身考虑,副作用少,经济方便,固本康复。
  【关键词】癌症;中医;中药
  【中图分类号】R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139-02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据国家卫生部统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为70万,九十年代为117万,二十一世纪初则上升为150万[1]。而治疗水平大致可概括为:仅有部分患者能够治愈,大多数患者为症状缓解,而全部患者均需要关怀和照顾。
  目前,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传统中药和生物治疗等,二十世纪现代医学所形成的三大常规疗法(即手术、放疗、化疗),使癌症的治疗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临床治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其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手术治疗对早期及部分中期患者确实可以起到“手到病除”的作用,但那些全身转移患者或癌症晚期患者就不能进行手术。此外,对于高龄癌症患者来说,手术风险增加。放疗主要适用于癌细胞全身扩散前、相对局限、对射线敏感的肿瘤,但癌细胞一旦扩散或局部广泛浸润,放疗就达不到治疗效果,且放疗本身也会带来一些近期或远期副作用[2]。化疗多用于某些癌症的中、晚期治疗,但该疗法同放疗一样,会对人体正常细胞和内脏器官造成极大的损伤。
  近几年来,在应用中医中药抗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对术后或接受放、化疗的癌症患者,能有效地抑制残留癌细胞增殖,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3]。
  
  1 中医药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治疗癌症方面较为肯定的临床作用有:减轻癌症患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减轻化疗和放疗造成的副作用;提高放疗或化疗的治疗效果,抑制或延缓肿瘤的生长;促进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后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机体机能状况如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期[4-5]。
  1.1 增强机体免疫力:中医学从整体观出发,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留滞客邪(致病因子),致使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相互胶结,蕴郁而成肿瘤。癌瘤进一步耗损正气,正不遏邪则又助长癌瘤的发展。现代医学亦认为,恶性肿瘤的产生、发展与与肌体免疫功能衰退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癌症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正邪相争的过程。近年来,西医运用生物反应调节剂(BRM)治疗癌症,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加强和保存机体的有效抗病能力,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而中医学向来崇尚治病求本,对于癌症的治疗,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虚则补之”、“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的原则,应分清标本虚实、轻重缓急。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提出:“若所急在心,可速攻;若积聚渐久,元气日虚,越攻越虚,就不死于虚,而死于攻”,此时“故凡此虚邪者,当从缓治,只宜专培脾胃,以固其本”。因此,肿瘤的治疗目的就不能单纯着眼于抑制消灭肿瘤,更重要的是调整已经失衡和因治疗带来的新的不平衡,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亦即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机体达到新的平衡,促使恢复健康。因此,中医药学的扶正祛邪双向调节原则,是治疗癌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用扶正培本法治癌就是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选用具有扶助正气,培植本元,治疗虚损不足的中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的不平衡,增强机体内在抗病能力,纠正异常的免疫状态,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再配合祛邪药物杀灭癌细胞,抑制癌肿生长,缓解病情,达到强壮身体(提高生存质量),稳定或缩小癌肿,延长生命,甚至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2 抑制癌细胞转移:侵袭和转移是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性,也是恶性肿瘤的主要致死原因。据统计,临床发现原发肿瘤时,约50 %的患者已产生远处的转移,而目前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对已多灶性分布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也不理想[6]。因而,寻找有效的抗肿瘤转移药物对于防治肿瘤、降低癌症的病死率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循环系统中的瘤细胞滞留是造成转移的关键因素。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粘滞状态,肿瘤细胞在高粘血液中易于形成癌栓,滞留在毛细血管内并粘附毛细血管壁。研究证实许多活血化瘀中药、提取物及复方制剂可通过降低血粘度、抑制瘤细胞与血小板的聚集而实现抗肿瘤血行转移的作用[6]。如川芎嗪、苦参碱、中药三参冲剂(苦参、人参、沙参) 等。
  1.3 诱导癌细胞凋亡:所谓细胞凋亡, 是指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杀性行为”, 由于这些细胞规律地死亡, 似乎是按已编好的“程序”而进行的, 所以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一旦生物体正常细胞的生理程序紊乱, 就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根据这个原理,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肿瘤的凋亡治疗。 肿瘤的凋亡治疗是除了传统的放疗、化疗、手术切除以外, 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中药诱导肿瘤发生细胞凋亡机制大致可分为以下个方面:①DNA损伤作用:引起DNA的降解, 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如冬凌草甲素、乙素、大黄、人参、三七皂贰、藤黄、绿舒筋等均有良好的损伤作用, 从而发挥抗白血病的作用[3]。②分化诱导作用:促使肿瘤细胞分化,最终结果是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实验证明, 莪术提取的有效成份榄香烯能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 其作用环节主要是减少由细胞周期S期进入G2M期的细胞数目, 减少其有丝分裂, 抑制增殖[3]。人参皂甘、苦参、熊胆、巴豆与葛根有效成份S86019,三七皂贰、猪胆汁酸钠等, 均有良好的诱导分化作用[7]。③蛋白激酶阻断作用:法国研究人员研究表明, 中药方剂当归龙荟丸中含有的成分靛红及其衍生物可阻断依赖细胞周期蛋白激酶的作用, 这种酶与细胞分裂有关。由于癌症是异常细胞无控制的分裂所致, 阻断这种酶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疾病的进程。
  1.4 降低癌细胞耐药性:恶性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出现耐药性的同时,对其它结构不同、作用靶位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称为多药耐药。这是癌症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迄今筛选出的多类耐药调变剂(Resistance modifier,RM)本身具有一定毒性,从中药中筛选RM具有广阔的前景。川芎嗪能显著增加具阿霉素耐受性的K562(K562/2ADM)增加对阿霉素的敏感性[8]。有研究发现在应用类钙通道拮抗剂汉防已甲素作为耐药逆转剂时, 汉防已甲素有明显的化疗增效作用, 推测其增效作用是间接的阻断隔膜上P-170的非排泵作用, 使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增高,加重细胞破坏[9]。
  
  2 抗癌植物类中药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抗癌中草药的研究与发现取得了许多新成果。目前,有40%的抗癌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其中植物来源的药物在治疗癌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临床上使用的植物源抗癌药可分为4 类:长春花碱、喜树碱、紫杉烷类和鬼臼毒素[10]。
  2.1 生物碱类:从长春花分离出的生物碱,多具有抗肿瘤作用,已经临床使用了近40年, 其中以长春碱、长春新碱最有价值。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特异地结合微管蛋白并使之解聚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长春碱主要用于何杰金氏病、绒毛膜癌。长春新碱对何杰氏病作用较长春碱弱,而对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性肿瘤缓解作用较强,特别对儿童急性白血病之效力与可的松、抗代谢药物相当,作用快,抑制骨髓较弱, 即使存在全血球减少症亦表现疗效,但对出现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则无预防作用。
  喜树碱分离于喜树科植物喜树,最初由于具有抑制骨髓细胞的严重副作用而被放弃,但在发现其具有抑制拓扑异构酶I的活性之后,又重新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它可以使DNA发生裂解并重新组装[11]。喜树中所含喜树碱对小鼠白血病L2615 、腹水型网状细胞肉瘤(ARS) 、肉瘤180(皮下型) 、艾氏腹水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大鼠瓦克氏癌、古田肉瘤等均有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理为主要作用于细胞核,通过抑制DNA拓朴异构酶I ,造成DNA单链断裂而损伤DNA。此外,大剂量喜树碱能降低肝中核糖核酸的磷含量,抑制核酸代谢[12]。
  2.2 紫杉醇类:紫杉醇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抗癌药物,其作用机理为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 并阻止微血管正常的生理性解聚, 使其细胞周期移行阻断,因而抑制了癌细胞的快速分裂。与顺铂无交叉耐药性[13]。林益彬等人对紫杉醇脂质体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的效果做了分析,治疗组15例,治疗有效率为66.7%,骨髓抑制7例(46.7%),胃肠反应6例(40.0%);对照组17例,治疗有效率为64.7%,骨髓抑制14例(82.4%) ,胃肠反应13例(76.5%)。两组治疗有效率相似,但治疗组骨髓抑制及胃肠反应较轻,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4.50、4.39,均P

推荐访问:中医药 癌症 治疗 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gongzuojihua/2019/0311/959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