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治疗腹部外科术后DVT疗效观察]心脏射频消融术多少钱

【www.zhangdahai.com--活动方案】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腹部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3月~2010年3月我科腹部外科术后发生DVT患者42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组(观察组)22例和单纯低分子肝素组(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肢周经缩小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00%和8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用尿激酶是治疗D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单纯低分子肝素治疗,且与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安全性无差异。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尿激酶
  [中图分类号] R619;R543.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0-75-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严重创伤、各类外科手术后、瘫痪等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由于DVT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易被患者及医生忽视,确诊时多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近年来我科对部分腹部外科术后发生DVT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10年3月我科腹部外科术后发生DVT患者4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22例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20例。观察组男14例,女8例,年龄42~70岁。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45~68岁,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卧床2周,患肢抬高30°。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杭州赛诺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00513)5000U,2次/d和华法林2.5~5.0mg口服,1次/d,重叠使用4d后,单独口服华法林抗凝。观察组抗凝的同时给予尿激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01121)溶于50mL生理盐水由患肢周围静脉微量泵持续泵入,首次剂量50万U,连续3d后改为25万U/d,持续7~10d,总量250万U。
  1.3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活动后无下肢疼痛,彩超证实髂股静脉再通无反流,肢周径差<1cm;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站立时有水肿或无水肿,彩超检查髂股静脉部分再通,肢周径>2cm;无效:治疗前后肢体周径无变化,症状未完全消失,下肢水肿明显,彩超检查结果髂股静脉阻塞未见明显改善。缩小率=(患肢治疗前各周径和-患肢治疗后各周径和)/患肢治疗前各周径和×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健、患侧周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14d后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2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5.00%;观察组治愈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36%,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14d后患肢周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髌骨上15cm处周径差值及髌骨下15cm处周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肢周径缩小率与对照组患肢周径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血流瘀滞、静脉瓣及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继发静脉管腔内血栓形成,是较常见的周围血管性疾病[1]。目前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有抗凝、溶栓治疗和手术取栓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手术治疗,认为手术可一次性快速清除静脉内血栓,但由于手术引起的静脉内膜损伤及静脉瓣破坏,增加了血栓的复发率,且5~7d后血栓表面已有内皮细胞覆盖,血栓与血管壁明显粘连,造成取栓术难以凑效[2]。因此,对DVT的治疗,目前多主张以药物抗凝、溶栓为主。作者通过对我科部分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为基层医院进一步做好患者术后发生DVT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主要通过血栓的迅速溶解、改善静脉回流及减少静脉瓣损伤,从而有效治疗严重肢体缺血和预防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尿激酶可激活纤维蛋白酶原转为纤溶酶,从而使纤维蛋白降解,发挥溶栓作用。尿激酶用于静脉血栓的治疗量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国内报道多为(15~50)万U/(30min~2h),连续7~14d静脉滴注,为小剂量溶栓[3]。作者在观察组患者中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多次溶栓治疗,22例患者中有效率为86.36%,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治疗中未发现肺栓塞、手术部位及其他部位出血。
  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应用4d后,单独使用华法林6个月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传统方法[4]。低分子肝素是通过化学方法或酶解聚普通肝素而成,分子量小,具有较强的抗-Xa和抗-Ⅱa活性,抗凝作用强,与血浆蛋白、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细胞非特异性结合较低,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且不会增加血管通透性和微血管出血的危险[5]。低分子肝素可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应用方便且无需特别监测[6]。本研究两组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均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3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髌骨上15cm处周径差及髌骨下15cm处周径差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联合应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治疗DVT疗效确切。
  因此作者认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是治疗D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且副作用小、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君娴,吴炳祥,富路. 负荷计量加中-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44(2):168-170.
  [2] 侯旭晖,杨松柏,尹健,等.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2例临床治疗[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7):2258-2260.
  [3] 王乐民,魏林. 肺栓塞与静脉血栓形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1-115.
  [4] 张树军,陈磊,陈泳. 亚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J]. 河北医学,2010,16(2):188-190.
  [5] 崔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安全性评价[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12):68-70.
  [6] 何小华,曹奔放. 肝素治疗颅脑手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报告[J]. 广西医学,2008,30(5):719-720.
  
  (收稿日期:2011-03-2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术后 疗效 腹部 用药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huodongfangan/2019/0423/9027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