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后一个通才_傅山史上罕见的通才

【www.zhangdahai.com--考察材料】

  明末清初之际,太原府阳曲县出了一位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人物。他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还精通武术,其留下的拳法,已经成为一个流派。
  他就是史上罕见的通才傅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
  傅山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其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傅山少时博闻强识,15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就读于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指导和教诲,是袁氏颇为青睐的弟子之一。
  清初,为了笼络人心,泯除亡明遗老们的反清意识,康熙帝在清政府日益巩固的康熙十七年(1678年)颁诏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 “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 “朕将亲试录用”。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推荐傅山应博学宏词试。傅山称病推辞,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强行将傅山招往北京。至北京后,傅山继续称病,卧床不起。清廷宰相冯溥并一干满汉大员隆重礼遇,多次拜望诱劝,傅山靠坐床头淡然处之。他既以病而拒绝参加考试,又在皇帝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时仍不叩头谢恩。康熙皇帝面对傅山如此之举并不恼怒,反而表示要“优礼处士”,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傅山由京返并后,地方诸官闻讯都去拜望,并以内阁中书称呼。对此,傅山低头闭目不语不应,泰然处之。阳曲知县戴氏奉命在他家门首悬挂“凤阁蒲轮”的额匾,傅山凛然拒绝,毫不客气。他仍自称为民,避居乡间,同官府若水火,表现了自己“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品格和气节。
  在治学方面,傅山一反清初一般学者以经学为中心的研究范围,而是独辟研究子学的途径,冲破宋明以来重理的羁绊,开拓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成为清之后研治诸子的开山鼻祖。至于傅山的诗赋,则是继承了屈原、杜甫以来的爱国主义传统,他主张诗文应该“生于气节”,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为衡量标准。傅山一生著述颇丰,留世有《霜红龛集》和《两汉人名韵》等。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精妙,被列入逸品之列。
  傅山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他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术,而尤以妇科为最。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
  据《石膏山志》载,清顺治四年春,傅山携子傅眉到山西灵石县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戏,传与寺内主持道成法师,接着又传授给寺内和尚。当地名士吴成光也师承之。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父子乡间隐居期间,被何世基请至义塾讲学传武,遗留“傅拳”。其拳式动作名称与太极拳相似,又别于太极拳。傅山留下的拳法,已经成为一个流派。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傅山的爱子傅眉忽逝,年愈古稀的傅山悲痛异常,再也经受不得如此打击,不久则撒手人寰,与世长辞,时年77岁。

推荐访问:通才 史上 罕见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kaochacailiao/2019/0321/2800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