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www.zhangdahai.com--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10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痛经患者。结果 本组120例中,显效95例,其中5例不孕患者有4例已孕,2例足月分娩;有效20例;无效5例;有效率96%。结论 痛经是指月经到来前后以下腹部疼痛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候群,多伴有月经颜色紫暗或血块,恶心欲吐,不能正常工作学习,尤为青年女性多见。西医治疗用于急性腹痛,其中消炎痛通过抑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降低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水平,缓解子宫平滑肌持续痉挛而产生镇痛作用。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标本兼治,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痛经;临床表现
  
  作者单位:466700 河南省淮阳县妇幼保健院
  痛经是妇女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小腹疼痛或腰骶痛,常常因此而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1]。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痛经12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6年8月至2010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痛经患者,年龄16~38岁;其中未婚89例,已婚31例;原发性痛经102例,继发性痛经18例;胎次1~3次;产次0~2次;人流(或引产)次数0~5次;放置节育环55例,输卵管结扎15例,有腹部手术史30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制定。
  1.2 痛经的分型
  1.2.1 气滞血瘀型此型最多见,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掣痛或绞痛),拒按,血色紫黑有瘀块,涩少或经行不畅[2]。气滞甚于血瘀者,腹胀过于腹痛,常有两胁痛或经前乳胀;血瘀甚于气滞者,痛过于胀,痛势亦较剧。脉多弦紧或沉涩,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膜样痛经(整个子宫内膜膜型排出则腹痛自行缓解),多为血瘀甚于气滞;子宫肌瘤多为气滞甚于血瘀,现代研究表明,雌激素过多与肌瘤的发生有关,雌激素过多,可使乳腺充血水肿,盆腔充血而出现经前乳房胀痛,下腹坠胀等气滞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为气滞血瘀之象。气血本同一流,“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肝气郁结,气机不利,血为气滞而致血瘀胞宫,使冲任经脉受阻而致痛经。
  1.2.2 寒湿凝滞型寒湿伤及下焦,客于胞宫,血被寒凝,运行受阻,而致经前或经行少腹冷痛,呈持续性,畏寒便溏,四肢怯冷,得热则舒,且痛势减轻,经血量少而不畅,色淡,脉沉紧,舌苔白腻、舌边紫[3]。见于痉挛性痛经,如子宫发育不良,宫颈管狭小,经来子宫痉挛性收缩,热敷可使平滑肌痉挛解除而痛减。
  1.2.3 湿热瘀阻型湿热瘀滞下焦,阻于胞宫,伤及冲任而致经前腹胀,下坠,腰酸,带下绵绵,色黄秽臭,经行先期,色红,量多夹块,经来腹痛加剧,甚则拒按,口苦,舌苔黄腻,脉数等湿热之象[4]。多见于盆腔炎慢性疾病。
  1.2.4 肝肾虚亏型肝肾精血不足,冲任俱虚,胞脉失养,气血运行无力不畅而致经血量少色淡,少腹绵绵作痛,腰酸痛,头晕目眩,脉沉细,舌质淡。多见于原发性痛经,未婚育的少女,青年卵巢功能不足,亦因之影响子宫发育。
  1.2.5 气血虚弱型气虚血少,血海空虚,胞脉失养而致经行或经后少腹隐隐作痛,绵绵不休,揉按则痛缓,经量少色淡质稀薄,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脉虚软而细,舌质淡边有齿痕。多见于产后,月经过多,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的气血亏损。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原则 痛经不论因虚、因实、因寒、因热,其发病的主要机理不外冲任二脉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滞于胞中所致。因此在治疗上,依据“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原则,结合辨证,以“通”为用,或温而通之,或清而通之,或补而通之,或行而通之。
  1.3.2 中药治疗 采用自拟痛经汤,组方:白芍15 g,延胡索15 g,当归20 g,川芎12 g,益母草20 g, 白术10 g,木香15 g,香附15 g。本方调经养血,化瘀止痛,上方1剂/d,水煎至500 ml,分早晚2次服用,经前3~5 d开始服用至经净为止。加减:如脾虚虚弱,纳差,加陈皮15 g,焦山楂15 g;如小腹冷痛,加吴茱萸12 g,艾叶9 g,枳壳15 g,香附改为制香附;如血热,量多有血块,加牡丹皮、炒栀子、黄芩各10 g;气血虚弱加黄芪、党参各20 g。3月为1个疗程。
  1.3.3 西药治疗 对有避孕要求的妇女可口服避孕药,未婚少女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急性疼痛者,消炎痛胶囊50 mg口服,或者盐酸山莨菪碱10 mg肌肉注射,或者盐酸奈福泮注射液体20 mg肌肉注射,痛止停药。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下腹部疼痛症状消失,月经按时到来,且无任何不适,完全能正常工作学习,且2年内无复发;显效:月经来前,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稍有不适,工作学习基本不受影响;有效:疼痛程度减轻,伴随症状多,如恶心呕吐、汗出等,正常学习难以维持;无效:疼痛程度无减轻,正常学习不能进行。
  2.2 治疗结果 本组120例中,显效95例,其中5例不孕患者有4例已孕,2例足月分娩;有效20例;无效5例;有效率96%。
  3 讨论
  痛经是指月经到来前后以下腹部疼痛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候群,多伴有月经颜色紫暗或血块,恶心欲吐,不能正常工作学习,尤为青年女性多见。乳房作胀,腰痛如折,甚则晕厥等症。究其病因,无论寒热虚实,主要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不通则痛”。临床上所见痛经,概括有四种不同病机,如寒凝血瘀、肝郁气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其中最常见的病机是寒凝、血瘀、气滞,贯穿本病的自始至终,或兼有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痛经的病位在肝、脾、肾三经。临床痛经均以经前或经期腹痛为主症,其病理实质为气滞血瘀,经脉不通,故应辨证求因,以治其本。止痛汤正是基于上述思考,自拟而成。祖国医学及现代药理研究,木香行气止痛,对支气管、小肠、子宫平滑肌有解痉作用;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能弛缓子宫肌张力,有镇痛、抗炎作用,其挥发油有雌激素样作用;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有镇静、加强子宫收缩及抑菌、抗病毒作用;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益母草活血祛瘀,促进子宫收缩;白术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有抗凝血功效;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对子宫可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两种作用;白芍补血敛阴,柔肝止痛,对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故以自拟痛经汤为主方以养血调经,化瘀止痛。西医治疗用于急性腹痛,其中消炎痛通过抑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降低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水平,缓解子宫平滑肌持续痉挛而产生镇痛作用。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标本兼治,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袁耀萼,盛丹菁.妇产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185.
  [2] 邵素菊.邵经明教授治疗痛经临床小结.河南中医,1996,16(5):304.
  [3] 马宝璋.中医妇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9.
  [4] 孙舸.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126例临床观察.医药论坛杂志, 2010,18.

推荐访问:痛经 中西医结合 临床 观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kexingxingyanjiubaogao/2019/0412/7182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