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微创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30例与经腹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50例的临床资料,对二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经腹疝修补术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较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组减少(P<0.05)。结论 经腹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优于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

【关键词】 小切口;小儿腹股沟疝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51-02

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非手术疗法效果不理想,传统的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被公认为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基本方法[1]。随着手术向微创发展,小切口手术治疗腹股沟疝已经成为潮流。我院2005年1月——2013年7月采用经腹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50例,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腹疝修补术组患儿(试验组)例,男1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0.5)岁。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组(对照组)130例,男11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0.3)岁。两组患儿均术中证实为单侧可复性腹股沟斜疝。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静脉复合麻醉成功后,患儿平卧,在患侧腹股沟管内环上方约1.0-2.0cm(相当于患侧下腹部最下皮肤横纹平面)做一长1.0-1.5cm横行切口。切口的内侧端起于患侧腹直肌外缘,切开皮肤和浅筋膜后,切开腹外斜肌腱膜,顺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切开腹膜,进入腹腔。牵拉切口下缘的腹膜找到内环处的疝囊口。提起疝囊后唇,将其与腹膜上缘用2-0不可吸收丝线做连续锁边缝合闭合腹腔,再将疝囊前、后唇间断缝合2-4针。检查无活动出血,用4-0可吸收线缝合各层组织。皮肤切口采用皮内缝合。

1.2.2 对照组 静脉复合麻醉成功后,患儿平卧,在耻骨结节上方做腹横纹横向切口,长1.0-2.0cm,切开皮肤和浅筋膜后,不切开腹股沟管,仅在外环口处钝性分离提睾肌,在精索(圆韧带)内侧找到并游离疝囊至高位,高位结扎疝囊,用4-0可吸收线缝合皮下,皮肤切口采用皮内缝合。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阴囊水/血肿、腹腔感染及肠梗阻、术后复发)进行比较。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无显著差异。

3 讨 论

3.1 小儿腹股沟疝为先天性 常为鞘状突未闭或关闭不全所引起,一般无肌肉薄弱或者缺损[2],仅行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治愈的目的。6个月以前婴儿疝囊壁很薄,剥离易撕裂,手术易复发,且有自愈可能,所以国内多主张一岁以后再手术。随着腹股沟疝的反复脱出,局部粘连增厚,剥离疝囊时容易损伤疝囊旁的重要组织,增加手术时的操作难度;嵌顿疝对精索血管的反复压迫,增加了睾丸萎缩的发生率。国外有学者认为小儿腹股沟疝一旦诊断明确,无明显的禁忌症,即行手术治疗。我们的经验是一岁以内的患儿以保守治疗为主,一岁以后建议手术,且越早手术,手术效果越好。

3.2 小儿腹股沟管短约1cm,且近乎垂直 这是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解剖学基础。8岁以后,腹股沟管变长、斜向,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不能完全保证疝囊剥离至高位,复发风险加大;经腹疝修补虽然能保证高位结扎,但因为腹股沟管的变长、斜向,腹横肌筋膜的缺损也将随之增大,经腹疝修补无法修补缺损,同样复发风险加大。所以我们认为小儿腹股沟疝行小切口手术的最佳年龄上限为8岁。

3.3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疝修补术相比 需要寻找疝囊及剥离疝囊,这是前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不如后者的主要原因。在并发症上,因入路不同,二者存在专有的并发症,前者是阴囊水(血)肿,后者是肠梗阻、腹腔感染,共有的并发症为复发。有学者认为经腹疝修补术容易引起肠粘连,笔者认同,但因为没有症状及依据,没有临床意义,所以并未将其列入并发症中。

3.4 小儿腹股沟疝的特点是 鞘状突未闭、内外环口扩大、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薄弱,据此我们需要先关闭鞘状突,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存在不是在高位结扎的风险,而经腹疝修补术则没这种担心;腹腔脏器频繁通过鞘状突进入腹股沟管,使内环扩大,增大腹压时,小儿的内环接近或与外环重叠,致使外环也扩大,小儿的内外环一般无需修补,但缩小内外环对预防复发是有一定作用的,尤其是对于巨大疝及少年疝,且适当的缩小不会对小儿的发育造成影响,经腹疝修补术不能缩小内外环,这方面不如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薄弱,增大腹压时腹股沟管关闭不全,强行修补腹股沟管前后壁影响小儿发育,且随着年龄增大,小儿的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会得到加强,所以我们的做法是不修补腹股沟管前后壁。

3.5 对于嵌顿疝、巨大疝的患儿 我们一般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术中视情况缩小内外环。双侧疝一般不做经腹疝修补,因为肠梗阻和腹腔感染的风险增大。

3.6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是革命,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是创新,二者都是微创治疗。在肯定腹腔镜治疗的同时,也要客观的看到和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住院费用高、手术时间长及较高的复发率趋势。

参考文献

[1] Neill JAJr,MLCrosfeld JL,et al.Pediatric Surgery.Fifth edition [M].St Louis:Mosby-YearBook Inc,1998:1071-1086.

[2] 陈杰.实用疝外科手术技巧[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6-93.

[3] 邵华信.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3-103.

[4]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泗.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971.

[5] 余雷,杨楚墩.择期手术在幼婴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1997(18).

推荐访问:腹股沟 小儿 手术治疗 小切口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06/58038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