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磁共振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咳嗽?做个CT吧;头晕?做个核磁共振吧……在医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各种大型检查设备已经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主要“武器”。

然而,在先进仪器的光环之下,CT、磁共振的种种弊端也显露出来——这些大型检验仪器使用一次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大检查,已经成为老百姓药费以外的又一项沉重负担!更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警示人们,过度CT扫描可增加人们的辐射暴露,带来患癌症的危险!

于是人们要问,在自己接受的“大检查”中,究竟有多少是必需的,有多少是没必要的?这些检查对人体是否有辐射伤害,甚至成为致癌的原因之一?面对医生开出的“大检查”单子,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CT、磁共振——医生的“透视眼”

千百年来,医生诊断疾病的依据,主要是患者的外在表现。比如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问、望、触、叩、听,实际上都是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来推断病情,而不能直观地看到患者体内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X线和CT发明以后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从那以后,医生有了“透视眼”,能够真正看到人体内的病变。

X光机以X射线照射人体,由于人体中组织的密度不同,感光在荧光屏或感光胶片上的强度也不同,这种差异最终将人的器官形成了一幅平面影像,就像一张张人体的透视照片,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直观的依据。

不过,X光形成的影像还比较模糊,容易混淆,后来科学家又发明了CT。

CT的全称是计算机断层扫描,其原理是将X射线、探测器和电子计算机结合,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最终得到人体的一个个横切面的影像,将人体内的器官以立体的、高分辨率的形式显示出来,更真实地显示有关病变的详细情况和部位,特别是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它一问世就在临床上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推广,被认为是开创了医学诊断的新纪元。

和CT一样,MRI(核磁共振)也能为医生提供人体各个断面的影像。所不同的是它使用的不是X射线,不会像CT那样产生对人体有损伤的电离辐射,是利用人体内的氢质子成像,组织分辨力高,对神经系统、骨肌系统的检查明显优于CT,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甚至孕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时对胎儿也无任何不良影响。核磁共振还可直接作任意的切层扫描,所获得诊断信息较CT丰富,但其价格也比CT更贵。

“诊断利器”——CT让肿瘤无所遁形

现在无论是CT还是磁共振,均已成为临床上诊断肿瘤的重要方法。这是肿瘤诊断技术上的重大进步,也是放射诊断学上的一次革命。

对这2种大型检查仪器的应用,人们最关心的,可能还是它们在诊断肿瘤方面的功力到底如何。

微小癌肿,也逃不过CT“法眼”

众所周知,肿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因为许多肿瘤只有早期做出诊断并给予手术切除,才有可能获得治愈的机会。以肺癌为例,如癌肿很小,在1厘米时,用传统的X线拍片可以查出,如小于1厘米时,就很难发现。但CT则可以发现小于1厘米的癌肿,甚至小到0.2~0.5厘米的癌肿也可以被发现。这样就可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又如肺癌长在胸腔内的一些特殊部位,如心脏后方,以传统的X线拍片就很难检查出来。如用CT,同样大小的癌肿就可以被发现。腹腔内的一些脏器,如肝、脾、胰腺等部位的肿瘤,用X线检查也是很难发现的,但此时如用CT或磁共振就可以被发现。

另外,在肿瘤进行放疗或化疗的过程中,常需对这些治疗方法进行评价,这就要对肿瘤的大小进行不断地检查。如果用X线做检查,就很难对肿瘤的大小做出精确的评价,就不能决定是继续用原来的方法治疗还是更换新的治疗方法,而有了CT或磁共振,就可以用这些检查方法定期对肿瘤大小进行精确的评价。

CT、磁共振,并非十全十美

任何一种检查方法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CT和磁共振同样也是如此。它们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如在对空腔脏器内的肿瘤如胃癌、肠癌等检查时,CT或磁共振就不比X线钡餐检查好,后者可以发现比较早期的肿瘤。

由于肿瘤表现的多样性,对CT或磁共振的检查结果要结合临床症状做出判断,不能过于绝对。临床上常有这种情况,CT或磁共振诊断是肿瘤,而手术切除后却排除了肿瘤。这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种情况:当我们往远处看时,隐约看到一个留长发的人影,你一定会认为那是一个女人,当你走近一看时,却发现是一个男的。因此, CT或磁共振也难免有误诊。

由于CT和磁共振检查的费用相对比较昂贵,它们只能用在一些特别需要做这些检查的患者身上。另外,为了节省开支,应当是CT或磁共振的检查结果共享。在下级医院做了CT或磁共振,如果对诊断有疑问和怀疑,可以带上片子到上级医院去会诊,而不必重复做这些检查。这样不仅节省了开支,还可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CT、磁共振,为何成为“吸金黑洞”

当人们着力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时,导致看病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是“大检查”现象。

统计显示,1990年至2002年,我国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医疗费中,检查费用所占比例从28%上升到36.7%。特别是CT、核磁共振等收费高昂的检查项目,做一次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成为老百姓看病的重大负担。有患者戏言,当自己被推进这些大型检查设备的圆形腔室,就像进入了吸取高额检查费用的“黑洞”,不得不接受诊疗费用的直线上升。

那么,这些检查有多少是不必要的呢?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曾公布过一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2.5亿人次接受X线(包括CT)检查,而有20%的检查是无临床意义的。按此比例,我国每年有5000万人次不应接受X线照射。

隐藏的利益链,催生“大检查”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大型设备检查,如CT、核磁共振等,医生开单拿回扣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因为CT机、核磁共振仪等设备的价格都非常昂贵,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这些昂贵设备只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如果不使用,往往到了一定年限后就会淘汰。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检查,回收成本的压力自然大,更不要说赚取利润。

因此,个别医院为收回成本,往往以经济利益诱导医生多开检查单,而不顾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所以一些患者经常会遇到同时照B超、CT还要进行血液检查的情况,其实很多检查都不是必须的。

规避医疗纠纷,医生无奈“大检查”

除了经济利益以外,还有部分医生让患者多做检查,则是考虑到医疗责任问题。因为现在处理医疗事故纠纷,实行的是医疗事故责任的“举证倒置”,即发生医疗事故后,是由医生证明自己无过失,而不是由患者证明医生有过失。

对此,医生往往就会采取各种方式、方法降低或转移自己可能面临的医患纠纷风险,亦即小病大看、大检查、重复检查、撒网式用药治疗、“多头堵”等来降低漏诊、误诊的风险。因此包括CT在内的过度使用是无奈之举,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有些患者对医疗知识一知半解,认为设备越先进、检查越全面,对病情就越有帮助,主动要求医生放宽检查标准。有些则由于经济实力不凡或全额报销,也要求医生开具全身CT检查单,还有子女仅仅是为了尽孝道催生无效检查,或利用公费医疗给自己的亲友进行本来不必要CT检查。实际上,不必要的检查不但没有益处,还有可能埋下更严重的隐患。

CT扫描是临床常用且有价值的诊断工具,然而在它“大显身手”之时,人们却忽略了隐藏在其先进光环下的辐射危险。近年有多项研究都提醒人们,过度CT扫描可增加辐射暴露,带来患癌症的危险。

CT滥用,埋下癌症的种子

对于辐射,人们并不陌生。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都可以产生辐射。以前,人体收到的辐射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但现在,医疗辐射(主要是X线、CT检查)已经上升到辐射来源的第一位。

做1次CT,相当于3年辐射总量

CT辐射究竟有多大?让我们先看这样的一组数据:

◇ 自然环境对个人的辐射剂量大约是每年3 mSv(毫希弗,衡量辐射剂量的单位);

◇ 腹部、脊柱、全身CT的辐射剂量是10 mSv;

◇ 胸部CT辐射剂量是8 mSv;

◇ 头部、心脏CT的辐射剂量是2 mSv。

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不难发现,做1次全身CT受到的辐射约是自然环境下3年的辐射总量!

CT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来自X线产生的电离辐射。这种电离辐射与人体细胞、体液等物质产生相互作用,导致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因而可以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甚至可直接损伤细胞。

累积辐射堪比原子弹?

不久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影像中心的大卫•勃伦纳博士和他的同事共同完成了一项研究报告。报告指出,CT 扫描带来的辐射毫无疑问会增加患癌风险。虽然1次CT 扫描就导致癌症的几率不大,但长期接受该检查给公众健康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研究人员在对二战后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调查显示,在平均接受了40 mSv辐射的人群中,癌症危险明显增加。而通过对比前面的数字我们可以发现,只需几次全身CT检查,辐射剂量就可以达到40 mSv。况且,辐射造成的危害可不断累积,贯穿人的一生。

研究人员估计,在过去数十年中,美国有高达2%的癌症病例可能是由于CT扫描的辐射造成的。而我国也早已成为CT应用大国,CT拥有量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生病去医院就诊,自然要做一些影像检查。除了常见的拍X片、B超,还有CT、核磁共振。选择什么样的检查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费用、减少对身体的损伤,同时又能得到准确的诊断呢?

趋利避害:如何优选“检查线路”

各种影像学技术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各种技术不能彼此替代,而是相互补充。选择影像学检查时,应该遵循“简单——复杂、无射线——有射线、无创伤——有创伤、经济——昂贵”的原则。具体到某一种疾病,应该遵循优选检查线路,进行合理检查。

远离辐射,优选B超

除超声和磁共振外,其他影像学技术都属于放射性检查方法,对患者会造成辐射危害。因此,对于可以首先采用B超诊断的疾病,应首选B超。超声检查的费用一般为35~150元/次,是CT检查的1/10,核磁共振的1/30。这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是比较能够承受的。由于超声对人体没有辐射,对于特殊患者(如孕妇)可以优先采用。平常的定期体检,也可以放心使用B超进行筛查。

急诊检查,果断用CT

CT检查简便易行,成像迅速,尤其适用于各种急症的急诊检查,对包括中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各种急腹症和全身外伤都有极佳的诊断效果。

以脑卒中为例,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由于二者的治疗方法截然相反,一旦误诊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在CT问世之前,临床医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率仅为67%左右,而CT的应用将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提升到接近100%。对中风患者进行CT检查,虽然患者会受到一定量的射线辐射,但是其生命却能得到挽救,所以CT检查十分必要。

CT与磁共振,哪种更好?

各种检查方法都各有其适应证,不能简单地说哪种好,哪种不好。有时要一起使用才能准确地对疾病作出鉴别诊断。CT和核磁共振也是各有特点,比如CT有辐射,而核磁共振没有;CT成像快,核磁共振却成像慢,因此CT更适合于急诊检查;CT空间分辨率高,能更好地显示细小的结构;核磁共振的组织分辨率好,更适合软组织(血管、肌肉、神经系统)的检查;CT对骨质和钙化的显像更好。有时做了CT或磁共振检查后还需要B超和透视的帮助,在互补应用后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其关键是恰当选择和应用。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与选择检查方式同样重要的,是进行放射性检查时的个人防护。卫生部早就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应对受检者进行必要的防护。但是现在绝大多数患者仍在无任何防护下进行X线检查,而且很少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危害。事实上,大多的患者恐怕都不知道卫生部有这个规定存在。因此,在进行X线、CT等有放射性的检查时,患者有权要求检查人员提供防护用品,遮蔽不需要检查的部位(尤其是性器官、甲状腺、眼睛等),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推荐访问:磁共振 CT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07/58113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