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苗种人工繁育与成鳅土池养殖技术初探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摘 要:本文介绍了2013~2014年在宁化县水参水产养殖场(城郊乡瓦庄村)内开展泥鳅苗种人工繁育与成鳅土池养殖技术初探情况。笔者初步摸索和总结出山区土池养殖泥鳅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有利今后进一步推广,从此优化调整宁化县水产养殖品种结构。

关键词:泥鳅;人工育苗;成鳅养殖;技术初探

中图分类号:S966 文献标识码:A

宁化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是典型的内陆山区县。宁化县现有池塘养殖389hm2、水库养殖572hm2,多年来县内水产养殖品种主要是草鱼、鲤鲫鱼、鲢鳙鱼等常规鱼类,因养殖的这些低质鱼类,长期以来当地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制约了宁化县大面积池塘、水库养殖效益和品质的提高。为加快宁化县现代渔业发展,近年在抓好标准池塘建设及高效养殖技术推广,水库大水面渔业综合开发,建设施渔业养殖基地的同时,注重优化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大力引进和推广水产优新品种养殖,促进了宁化县渔业提质增产增效和渔(农)民增收。特别是近年宁化县推广渔业“五新”技术,重点引进和推广泥鳅等新品种养殖,取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现将2013年以来宁化县开展泥鳅苗种人工繁育与成鳅土池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开展时间和实施地点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择在县水参水产养殖场(城郊乡瓦庄村)内开展。

1.2 主要技术内容

1.2.1 泥鳅苗种人工繁育

苗种人工繁育设施:2013~2014年在县水参水产养殖场内建设泥鳅亲本精养池8670m2(其中水泥精养池1380m2,土池7290m2);建设泥鳅产卵池230m2和配备孵化缸10个等苗种繁育设施设备一套;在保温棚内建设泥鳅育苗池2660m2;建设泥鳅开口饵料(光合细菌、藻类)培育池1300m2;建设泥鳅生物饵料(轮虫、枝角类、红虫)培养水泥池、土池、保温棚1hm2。

亲鳅选育:人工繁育的泥鳅亲本为本地选育及从江西省南昌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引进的青鳅、黄板鳅。

育苗时间:每年4~9月对引进和选育的本地青鳅和黄板鳅进行人工催产、孵化、育苗。

催产激素:采用绒毛膜、地欧酮、LRH-A2等催产激素,单独或配合使用。催产激素使用连续注射器在泥鳅胸鳍注射。

泥鳅苗培育饵料:采用熟蛋黄、豆浆和培养的光合细菌、轮虫、水蚤、红虫等,单独或配合投喂。

1.2.2 成鳅养殖

1.2.2.1 养殖规模

2013年、2014年在县水参水产养殖场(城郊乡瓦庄村)开展成鳅养殖池塘面积分别为5.33hm2、8hm2。

1.2.2.2 主要技术措施

养殖池塘建设: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周围无污染、光照好的地方建造泥鳅养殖池塘,也可利用现有池塘改造后养殖泥鳅。池塘单口面积在667~2001m2,池塘深度1.2~1.5m,池塘水深要求在0.7~1m之间。池塘底部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池塘排水。建造的连片池塘有单独的进排水系统,每口池塘要设置独立的进排水设施,进水管为直径160mm的PVC管,在池塘进水口的另一端设排水管,排水管应比池底低0.5m,以形成落差,便于排水和捕捞。排水管通过套接弯头连接直径为160mm的PVC管,竖立水中,露出水面40~50cm,上半部分钻有直径为3mm的数个小孔,当水位高出设置水位时,即会自动从小孔中排水,达到自动控制水位的目的。

设置防逃网:池塘内四周靠边埋设置高1~1.3m的防逃网,防逃网要埋入池底30cm并压实,防逃网要高出水面30cm,上有网纲,用木桩或水泥桩支撑。

清塘消毒:饲养泥鳅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才能有效地除害灭病,既可改善底质,又可增加肥力。泥鳅苗放养前15d,池塘水深在10cm左右,池塘用生石灰75kg/667溶水全池泼洒。

施足基肥:苗入池前8d注水施基肥,每667m2施粪肥500~1000kg,先培养池塘内浮游生物。

苗种放养时间和密度:在每年5~7月投放该场人工繁育的3~5cm泥鳅苗种,尽量提早苗种投放时间,确保在10~11月开始收获上市。池塘用生石灰消毒后10~15d,药性消失后即可放养泥鳅苗种。一般每667m2投放规格为3~5cm的泥鳅苗种10~15万尾。泥鳅苗下塘时用聚维酮碘浸洗消毒10min再放入池塘。放养的泥鳅苗要求无病无伤,规格整齐。

饲料投喂:人工养殖泥鳅,主要靠投喂适合泥鳅生长需求的配合饲料进行养殖,养殖前期,因泥鳅个体小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34%,养殖后期饲料蛋白质含量30%左右。2013~2014年该养殖场主要选择投喂了福建海大饲料公司生产的泥鳅膨化颗粒饲料。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2%~8%,具体应根据泥鳅的个体重和水温情况来调整,5~6月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3%~4%,7~8月为泥鳅体重的6%~8%,9~10月为4%~5%,11月为2%~4%。投喂方法应按“四定”原则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6月以前和9月以后每天投喂2次,9:00和17:00各1次,6~9月每天投喂3次,即7:00、12:00、17:30各1次,因泥鳅有夜间摄食的习性,在6~9月,中午要投的少,约占全天投喂量的20%,早上和下午投的多些,约各占全天投喂量的30%。

水质调节:养殖池水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通过施放肥水素,调节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为30cm左右,若水源充足能保持微流水最好,不能保持微流水的池塘,夏季每3~5d应加水1次,每次加水10cm,可调节池塘水温,有利泥鳅度夏。

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主要是要加强巡塘,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水质变化情况、吃食情况、设施运转情况等,并做好生产记录。高温季节保持微流水,定期注入新水。每天投饵时,观察有无泥鳅逃到网外,检查有无因田鼠嚼咬、操作不慎造成防逃网损坏等。做好防鸟类、蜻蜓、水蛇等敌害也是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在池边设置防鸟网等方法预防鸟害。

病害防治:泥鳅的抗病能力较强,只要水质清新,管理得当,一般较少发生病害。通过水质调控措施,形成良好的水域环境,泥鳅就会生长旺盛,抵抗力强。在养殖过程要尽量做到不用药或少用药,用药时要选用符合无公害养殖的高效、低毒、无药残的渔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确保养殖的泥鳅水产品质量安全。泥鳅常见的疾病和药物防治方法主要有:水霉病:水霉病主要是在鱼体受伤、水温急剧变化情况下易发生。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消毒,消灭病源菌;操作细心,防止受伤;对发病的泥鳅用2%~3%食盐水浸洗5~10min,或用水霉净0.15g/L全池泼洒,连用3d。赤皮病:病鳅鳍条充血、腐烂,有的发白。外用强氯精0.2mg/L全池泼洒,按饲料重的0.3%拌入氟苯尼考内服,连用5~7d。肠炎病:腹部出现红斑,肠道充血发炎,肛门红肿有黄色黏液流出。外用二氧化氯0.2mg/L全池泼洒,每50kg泥鳅用大蒜素7.5g拌料内服,连用5~7d。车轮虫病:病鱼体表黏液增多,食欲减退,离群独游。防治方法: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0.5~0.7mg/L全池泼洒。

收获捕捞:每年5~6月在池塘内放养3~5cm的青鳅、黄板鳅,经5个月左右的投饵养殖,当个体重达到70尾/kg左右时,10~11月即可开始分批捕捞上市。大量上市时可用拉网捕捞,捕捞量不大时可用地笼诱捕。

2 结果

2.1 泥鳅苗种人工繁育

县水参水产养殖场开展泥鳅苗种人工繁育,2013年4~9月人工繁育2~4cm泥鳅苗3000万尾,创产值84万元(按平均每万尾280元计);2014年4~8月人工繁育3~5cm的泥鳅苗4850万尾,创产值164.9万元(按平均每万尾340元计)。该场生产的泥鳅苗除主要提供本场养殖池塘进行成鳅养殖外,还外销福清、泉州、莆田、周边县等地泥鳅养殖大户。

2.2 成鳅养殖

2013年县水参水产养殖场养殖成鳅池塘5.33hm2,在5~6月每667m2投放3~4cm的泥鳅苗10万尾,10月下旬开始收获上市。11月中旬经组织验收测产,养殖成活率在63%左右,平均每667m2可收获成鳅1100kg,创产值3.96万元/667m2(按当地市场价36/kg元计),扣除需用地租金、养殖池塘建设、防逃设施、苗种、饲料、药品等生产成本2.57万元,可获利润1.39万元/667m2。

2014年县水参水产养殖场养殖成鳅池塘面积8hm2,投放鳅苗时间5~6月中旬,平均每667m2投放3~5cm的泥鳅苗12万尾。10月18日开始收获上市。2014年10月23日经县水技站组织现场测产验收1口1734m2的养殖池塘,今年5月投放的3~5cm的泥鳅苗,经测量规格达到14~18cm,体重达到70尾/kg左右,养殖成活率在68%左右,平均每667m2产成鳅1360kg,产值4.352万元/667m2(按当地市场价32/kg元计),扣除需用地租金、养殖池塘建设、防逃设施、苗种、饲料、药品等生产成本2.7万元,可获利润1.652万元/667m2。

3 小结与讨论

为提高泥鳅苗种人工繁育的催产率、授精率、孵化率和鳅苗培育成活率,认为应重点把握以下关键技术措施:严格引进和选育好本地青鳅、黄板鳅亲本,应放在种鳅池内专池精养,在每年4~9月鳅苗人工繁殖季节应分批选择个体规格大、成熟度好、怀卵量大雌雄亲鳅进行催产,催产水温保持28℃左右为好;刚孵出的泥鳅水花苗,应及时投喂蛋黄、培养的光合细菌等开口饵料,育苗池应先培养好丰富的轮虫、水蚤、枝角类等浮游生物再放入泥鳅水花苗;提高泥鳅寸片苗培育的成活率,前期可投喂豆浆,关键是投喂的饵料要合理安排,要求培养的动物性饵料(红虫、轮虫、水蚤、枝角类等)占60%,人工配合饲料占40%;在育苗池培育泥鳅苗过程要注意防蜻蜓、蚂蝗等敌害。

成鳅养殖要提高养殖成活率,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认为应重点把握以下关键技术措施:应选择放养规格为3~5cm泥鳅苗,放苗时间最好在5~6月,苗种下池时水温不能相差3℃,经5个月左右养殖,保证在10月中旬开始可将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分批收获上市,避免11月下旬后养殖的本地泥鳅处于越冬期难于回捕;养殖池塘要求水质无污染,定时进行池塘水质消毒,夏季池塘注意定期加水、勤换水;严格要求投喂的饵料新鲜、无霉变,做到“四定”投饵,夏季高温季节不宜投喂过饱;养殖过程要加强日常管理,每日巡塘,观察泥鳅摄食、活动、水质、病害、防逃设施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以免造成损失;汛期和台风来临及时做好防汛抗洪工作;注意夜间防盜泥鳅和防电、毒泥鳅,日常防水蛇、鸟类、蜻蜓、田鼠、蚂蝗、蛙类等敌害。

加强泥鳅的病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这2a养殖过程泥鳅发生的病害主要有水霉病、肠炎病、赤皮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等。主要措施以预防为主,每10d杀虫、杀菌各1次,杀虫一般采用车轮杀、指环杀,杀菌一般采用碘制剂。如发现个别活动不正常的泥鳅应及时捞出镜检,看是否有寄生虫。一般寄生虫先发生在个体小的泥鳅身上,而肠炎一般发生在个体大的泥鳅身上,肠炎病可在饲料中拌喂大蒜素。发生寄生虫用药后,应杀菌以免发生赤皮病,治赤皮病药物以中药五倍子为好。

参考文献

[1] 王亚军.泥鳅池塘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8):134.

[2] 赵全东,刘铁钢,郭军.北方泥鳅健康养殖技术[J].黑龙江水产,2012(6):17-20.

[3] 李荣春,侯玉兰,王松刚.当前泥鳅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养鱼,2013(4):89.

[4] 冯爱明.泥鳅养殖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9):162.

作者简介:夏清文(1962-),男,汉,福建省宁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大专,水产养殖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技术。

推荐访问:苗种 泥鳅 繁育 初探 养殖技术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10/58215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