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沙刚

(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20世纪上半叶,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创立了全新的生活教育理论。先生以生活为师,让教育与生活联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成功赋予了教育以全新的生命力,开了我国教育现代化之先河。2020年1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1]。新版课标最大的亮点是紧扣中职学生的实际,着眼于中职学生未来的生活,结合学科特点凝练出了体现课程育人目标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凸显了思想政治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开启了当代生活教育的思想政治篇。当前,作为后来人,我们应重读和把握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在更高站位上理解和把握新版课标的精神内涵,更有助于在更深层次处激发出教育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1年以前,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以及三维目标在本质上并无二致,都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但遗憾的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教学的方向却在无意中被异化为了“以本为本”,将本该“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硬生生地蜕变成了“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进入新世纪,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力度空前,不仅课程名称被改成了“德育”,而且还配套出台了教学大纲和四本教材,全方位地凸显了职教特色。然而,用课程性质和课程功能作为课程名称的做法却意外地模糊了思想政治的学科属性,致使课程存在感不足,首位度下降。

以上两次改革启示我们,生活教育在逻辑上并非是生活与教育的简单相加,在位次上也非并驾齐驱。而是生活在先,教育在后,生活在上,教育在下。要想实现生活教育的真正落地,就需要寻找在知识和教学之间的中间层和过渡带。而新课标所提供的学科核心素养,正好弥补了这一缺口。因此新课标将课程名称调整为“思想政治”,从而使课程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逻辑链中形成了闭环。即中职毕业生未来的人生要求确定了其需要拥有一定的必备素质与基础技能,也就是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课程也以其独特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彰显出其独特的专业教育意义。从生活到学科核心素养再到思想政治课程,从思想政治课程到学科核心素养再到生活,“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不仅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创立者,也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者。为后来者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财富,也提供了大量鲜活的实践样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则更为今天贯彻落实新版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二者均着眼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先生眼中,教师因活动而产生,因活动而成长,因生命而丰满。生命是教师存在的唯一依据,是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所以,“生活”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具有本体意义。同样,“生活”二字也以六十三次出现,成为新版课标的高频词。在前言部分,新版课标要求“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利用或设置职场情境,突出实践取向”。由此可见,源于生活,为了生活,是生活教育思想和中职思想政治学科二者共同的价值追求。

(二)二者均注重“生活力”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在《我们的信条中》首次提出了“生活力”主张,即“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在晓庄学校办学目标中,他提出了70种五大类生活力体系,涵盖健康生活、劳动生活、科学生活、艺术生活和社会改造生活,着力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同样,新版课标也把培养中职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目标,即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领域,致力于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二者均强调真实的生活情境

陶行知先生的另一大主张就是“社会即学校”,这是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先生的“学校即社会”理论的扬弃,是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的逻辑必然。他坚定地认为,只有拆除“围墙”,联通社会的学校,才能“成为民主的温床,培养出人才的幼苗”。同样,新版课标也突出了对真实生活“情境”的营造,全文“情境”二字出现多达21次,贯穿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全过程。可见,二者都反对脱离真实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

(四)二者均把活动作为达成教育目标的载体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他在《教学做合一讨论集》中指出,“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在先生看来,“生活力”的形成最根本最有效的路径就是“做”,在“做”上教是“真教”,在“做”上学是“真学”。这启示我们要达成和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必须要切实重视“活动”的课程意义,即“活动学科化”。正基于此原因,在新课标中,“活动”二字也已出现五十二次,成为仅次于“生活”的第二高频词。课标明确要求“要创造生动直接而又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注意引导其从活动体验、合作探索中学习经验”[2]。课标还专门要求“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大课堂”“社区实践活动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实习实训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可见,无论是生活教育理论,还是新版思政课程标准,都不约而同地把活动作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方法。

新版中职思想政治课标的诞生修复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断层,但要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愿景,续写好新时代的生活教育篇章,还必须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即课堂教学上实现根本的突破。

(一)将学科核心素养具象为课堂教学目标

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具体育人目标的凝练和抽象,是整个中职阶段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灵魂。五个核心素养要点之间既各有侧重点又彼此密切联系,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特定教学任务,思考相应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孕育点、生长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使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有效达成学业要求。”例如,当提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课的教育目标时,我们就必须在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高度来统筹确定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三个维度的具体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应能在政治立场上认同我国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情感上拥护我国的政体,在行为上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学会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进而生发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学科核心素养因子以日常教学目标形式进行点滴植入,为最终培养出有立场、懂职业、明法治、人格全、敢担当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二)强化知识体系建构

陶行知先生历来反对脱离生活实际书呆子式的读“死”书现象。确立学科核心素养本位,也是旨在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问题。但毋庸置疑,中职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又是达成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学科育人价值的基础。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有所信,进而有所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学科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时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客观上要求中职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知识储备和一定深度的理解力,即所谓的“理论功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重新检视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现状,改变知识教授上的种种错误倾向,排除干扰,力争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深刻性上实现根本转变。学生唯有系统掌握并深度理解相关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心理学知识、就业知识、哲学知识、道德与法律知识,才能真正在内心里播下学科核心素养的种子。

(三)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生活教育因生活而教育,生活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支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旨在于个体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能够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念,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重视学科知识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迁移和运用,应该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根本要求和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最大限度进行仿真训练,尤其要借鉴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我国孟子的辩论术等先贤们的道德培养方法,综合采用议题辨析、主题讨论、专题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我国国家制度的独特优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结合起来。

(四)将课堂教学与德育实践相结合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不仅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更是所有教育的落脚点。知识建构、仿真训练,难免有“纸上得来终觉浅”之感,要想“绝知此事”,还得“要躬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上指出,认识世界只能回到实际中才能实现第二个飞跃。认识世界是为了改变现实世界,而唯有用理论去引导实际,方可达到改变世界的真正目的。理性认识则唯有回归现实中去,方可得以检验、充实与发扬。思想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律意识、健全人格、公众参与都离不开对现实的支持与评判。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以技能立校的独特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为什么做”与专业课的“做什么”和“怎么做”有力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过程中启迪思维,增强情感,磨炼精神,提高专业技能。学校要坚持与德育活动单位密切配合,利用特色团日、志愿者课堂、社团活动、外出采风等实践时间,使学生走入大自然、走向社会。另外,我们还要主动邀请镇、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有关人士走进校园,分享案例,释疑解惑。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加速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巩固,缩短理论到实践的距离,避免坐地论道,纸上谈兵。

(五)加大与其他课程的合作力度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的“生活”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仅仅是中职学生若干核心素养中的一分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着眼于中职学生未来生活的全貌,除了要加大与专业课的合作外,更要主动与语文、英语、历史、综合文科等人文学科相融合,找到文科育人的最大公约数。还要主动探寻与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制图等理工类学科育人的契合点,共同画出立德树人的最大同心圆,真正构建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德育格局。

如今,斯人已去,但先生的思想依旧穿越时空,历久弥新。重读经典对推进新版课标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首次从党和国家长远事业发展的高度,明确了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作为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率先提高政治站位,有意识地承担起思想政治制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责任。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学思想为指导,坚守学科核心素养本位,扎扎实实磨碎好每一节课文,日积月累,持续感化,以积小胜为大胜,久久为功,思想政治课的功能也就必然会在学生的发展中得以“开显”!

猜你喜欢 陶行知核心学科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学科新书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4期)2022-08-15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陶行知:书香年少时科学导报(2022年9期)2022-02-23陶行知夜归高中生·青春励志(2019年5期)2019-07-15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7年10期)2017-12-28“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年6期)2017-06-15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 浅谈 素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28/59049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