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孟 薇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2021年5月31日,全面实行三胎政策。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2017年以来全国幼儿人数直线攀升,幼儿的健康与教育受到家长的重视、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院校增设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是本专业的核心和基础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幼儿艺术教育质量高低。

艺术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社会发展程度和文明程度,对于提高高职学生艺术修养、审美层次、教育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素养的培养相比其他学科,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目前本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两大矛盾,一是社会需要量大,家长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但从业人员艺术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满足提升幼儿素质水平的需求,另一方面,各类院校相关课程固化单一,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指人对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戏剧、影视等艺术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实践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艺术素养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较为全面的实践表现能力和深入浅出的传授能力。

艺术鉴赏能力主要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分析艺术信息的能力,强化对艺术的理解、艺术情感养成和艺术性格的塑造。

艺术实践表现能力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和思考能力。一般可以依托作品的创新和创作,引导学生从最初的模仿到自我的表达,通过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感染他人。

艺术传授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和行为,感染教育受体,提升其对艺术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模仿能力。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教育应以培养“面向未来、合格、全面发展的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人才”为核心目标,以“可教、可学、面向未来”为原则,注重艺术的传承和积极意义的发挥,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要求,但是,当前“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却仍是部分高职院校发展的弱项,往往过于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忽略文化艺术素质培养,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艺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艺术素养教育体系不健全,软硬件教学保障不到位。

(一)学生艺术素养薄弱

从不同教育阶段来看,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规定学生要接受一定的艺术课程,如音乐、美术、书法等,但这些课程的教材比较单一,内容有限。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高考上,学校减少甚至取消艺术课程,艺术素质教育的资源投入削弱,导致了学生们接受艺术教育受限;
升入大学后,只有部分艺术专业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专业艺术教育,其他大部分学生接受的艺术教育少之又少,严重影响了人文素养的提升。

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情况来看,他们的学习能力普遍弱于本科生,加上家庭投入有限,很多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并没有在早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为了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大学生的需要,我国逐渐加大对素质教育的投入,着力培养具有综合艺术素质的优秀大学生,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立了很多艺术门类的高校,很多综合性院校也相应增加了艺术素质教育的比重。然而从整体看来,艺术教育还是存在较大有待完善的空间。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艺术类课程门类少、课时少,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过于偏重于艺术知识的传授,忽略艺术技能的传授,导致很多毕业生缺乏将艺术操作融入生活和教育中的经验,在毕业后担任幼儿园或机构教师后,无法将专业技术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

(三)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

早期的艺术教育是以课本为载体开展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教育手段日趋丰富,音频、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成为重要教学手段,但它们主要应用于传达和展示,缺乏互动精神。现在,移动互联网已深植人们生活之中,学生接触艺术的渠道趋于多元,若继续使用重视“展示”却忽视“互动”的方式,会让学生因为缺乏参与感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将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有效引导学生提高艺术鉴别和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艺术品位和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我国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优化新环境,以素质教育为重点,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要突出艺术素养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艺术课程、艺术学科和艺术氛围的建设,培养适应幼儿教育、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大视野的高素质幼儿教育专业人才。

(一)培养学生艺术技能表现能力

2019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高校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促进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但艺术素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积累和感悟。

在音乐素养的培养上,音乐专业教师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通晓各类音乐的来龙去脉、演奏技巧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们带着新奇和兴奋的心情去理解,指导学生通过听乐器和器材分辨各类声音,建立牢固的音乐艺术基础,带领学生聆听巴赫、贝多芬、李斯特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名家优秀作品,鼓励学生从细节欣赏、从小处聆听、从生活中学习,开拓想象力和发展空间,在学生建立一定音乐知识基础后,再指导学生系统地欣赏。同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互相讨论、交流感受,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带领学生欣赏交响乐、音乐剧,歌剧,甚至音乐电影。

在美术素养的培养上,教师可以多设计简笔画、剪纸、折纸等系列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剪纸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对剪纸的兴趣。首先介绍来源和文化背景,用《木兰辞》中的“对镜贴花黄”为导入,“花黄”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剪纸,剪纸的艺术源远流长,既可以“旧时王谢堂前燕”,进入宫廷艺术领域,运用镂花雕空的手艺来装饰贵族的亭台楼阁,又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当代人的婚俗,以剪纸“双喜”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从主题上来说,剪纸和国画一脉相承,以花鸟鱼虫最为普遍的,剪纸还能表现劳动娱乐,节日庆典,文化祭祀等更为广泛的主题。教师通过多维度的讲解激发学生兴趣,远优于一味灌输、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

总之,教师要因材施教,要给学生留有自我表现的空间,鼓励他们从自身经历出发,观察生活,强化联想,培养创新意识,挖掘潜能,积极创造。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审美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能力。

1.美育是提高学生理想状态的有效途径

审美是个人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

提高审美能力对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促进性,能够促进审美状态从纯粹的情感状态提升到理性的道德状态。现代学者蒋勋说:“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审美不仅代表整体思维,也代表细节思维。面对网络文化产品的层出不穷,良好的审美品位能让学生们主动抵制庸俗、不健康的网络内容,成为健康内容的消费者,甚至生产者,完成从个体到社会学意义上更加完善的人格和道德。

2.美育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儿童专科临床医生研究发现,天赋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智商”,还包括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一个人可能智商很高,但对外界敏感度不够,现代人在科技领域和文化领域有所成就的人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但都是对外界敏感度极高的,有高度创造性的个体。

逻辑思维的发展依存于科学理论的学习,美育教育则重在通过审视形象促进学生右脑的进一步发展。审美素质的提高和智力开发结合起来,会使大脑更加灵活、富有创造性。现代心理学普遍认可“五大人格”理论,也就是说人格可以用五大特征来描述:对经验的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随和性和神经质,其中排在第一的“对经验的开放性”和人的艺术素质强烈正相关。艺术素质教育能促进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3.美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途径

审美力是对细节的提炼和感悟能力,体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对艺术的鉴别、小到挑选精美的配饰,拥有高审美能力的人,能够从生活中寻得的快乐,成为心理健康、心胸开阔的个体。

大学生追求美的过程是一种突破自身狭隘感受的过程,也是自身艺术素养升华的过程,可以通过提升社会美感、完善人格达到新时代身心健康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当今社会中,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的影响,出现不良情绪,甚至心理问题。美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通过感美、审美、知美、行美来保持乐观情绪,形成正能量导向,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奋发的意志,投入高效的学习和工作中,在此过程中,艺术素养发挥着“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三)采用多元化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艺术素质教育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天赋和潜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感受学习艺术的快乐,提高主观能动性,因此,应广泛使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和分析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学习方法,以及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课堂模式,同时,借助云班课教学平台、资源库、微信视频通话等数字资源及多种信息化手段,促动学生思考,带领学生学习,达到“做中教、做中学”的目的。

以“幼儿歌曲弹唱”课程为例,课前,要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前作业,教师通过查看测试答题和作业视频情况,发现不足,做好个别指导,针对共性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中,要剖析归纳、探究新知,以“为儿歌选择伴奏音型”为任务驱动教学,通过“作业展示、问题梳理、探究新知、学以致用、模拟演练、总结提升”六个环节,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落实“三全育人”。课后,巩固学习,拓展提高。完成课后学习反馈单,利于教师掌握学情。

(四)挖掘思政素材,丰富数字资源(以儿歌弹唱为例)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精心挑选具有课程思政代表性的儿歌作品,把思政内容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与家国情怀、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探索创新与劳动教育四个模块进行思政渗入,将思政教育有效落实到教学中。首先,可以从儿歌作品的背景中发掘思政元素,包括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等。《小兔乖乖》的词曲作者黎锦晖是中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作品的内容和语言反映了讲科学、讲民主的精神,传达了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其次,从儿歌主题中发掘思政元素。可以立足《可爱的蓝精灵》中蓝精灵守护家园的故事,激发学生捍卫祖国安全,保护人民生命,战胜新冠疫情的力量。第三,从音乐本体中融入思政素材。歌曲《听我说谢谢你》运用的是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创作的,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爱国之情。在幼儿教育中加强文化自信教育,能够助力培养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中国未来人才。

教师要创新使用原创数字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平台。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自制教学资源库。通过微课视频库将知识由无形变有形、由枯燥变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知识。视频库、教学课件库、数字化教材资源包以及教学设计库等,有效提高了情感的调动、情境的创设、意境的再现等效果。教师示范资源库丰富了学习内容,提供了学习标准,便于学生寻找不足并改进。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近年兴起了数字化沉浸式体验,用全息的数字技术立体化再现了很多名家名作,国家博物馆的全息3D画展形象再现了梵高画作艺术性,这种技术会将会走入全国各地、走进高校,让艺术走进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帮助他们成为综合性的充满审美能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结合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实际,探索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助力素质教育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美育素养专业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美育学刊(2022年5期)2022-10-18论公民美育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3期)2022-06-15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三版(2021年10期)2021-11-01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7期)2021-10-20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多思少箅彰显素养福建中学数学(2021年1期)2021-02-28部分专业介绍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4期)2019-09-10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湖南教育·C版(2018年10期)2018-10-22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50期)2018-02-22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求学·文科版(2018年11期)2018-01-10

推荐访问:素养 现状分析 幼儿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28/59060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