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人体解剖学新形态教材建设及适应性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李 勇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常州 213002)

自“新形态教材”建设理念提出以来,全国各职业院校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做了一定的研究,并已开发了部分新形态教材,但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形式各异,标准不清。现有新形态教材的建设形式各异,在新形态教材建设形式和标准方面的研究极少,形质繁杂,以致各类新形态教材无法被推广应用。②联结不深、研发不足。有的新形态教材线上与线下资源的衔接与匹配协调还有待加强,知识点或者能力点的趣味性开发不够到位,以致吸引力不足。无法满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需要,教材、教法、教学过程要深化改革,供求一致任重道远[1]。③医药卫生类新形态教材数量极少。已出版新形态教材占比不到5%,且以理工类教材为主[2]。已出版的医药卫生类新形态教材数量更少,目前尚无人体解剖学新形态教材研究相关信息。

鉴于此,本校以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材建设为契机,在“类型教育”背景下,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缘由,以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手段等方面更好地体现新形态教材所追求的目标,进而更好地适应“类型教育”背景下的教材革新,力争为高职层次新形态教材建设打造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板,以推动人体解剖学这一医药卫生类专业关键平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

1.1 教学内容整合

在“类型教育”背景下建设新形态教材,应当采取和普通教育教材不同的编写模式,在校院合作编写的基础上,从内容、体例、形式诸方面突出鲜明的职教特色。本校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内容上强调知识技能在后续课程及护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全面梳理后续课程中解剖学相关内容,整合知识点,将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重新整合。重构“系统—器官”内容体系,链接“功能—疾病”拓展应用体系,形成以解剖学为基础的医学知识架构体系,使解剖学精准对接后续课程,以达到基础与临床全线链接。

1.2 教学资源融合

在建设人体解剖学新形态教材时,以在线教学资源库为媒介,通过数字课程充分呈现多样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拓展教材内容,构建“课堂教学、纸质教材、在线课程”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移动化、自主性学习需求。探索在线课程移动端嵌入教材,打造闭环教学生态。根据学科特点,制作立体图片、3D动画等,使学生在识记相应器官的形态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结构规律,形成脑海中的立体图景。同时探索基于课堂应用的嵌入方式,教师与学生在移动端实现资源的共享与融合。

1.3 教学方法契合

通过协同建设、应用新形态教材及配套在线课程,推动课程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资源质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提升课程载体与课程使用主体及其环境的适应性。通过人体解剖学新形态教材的建设,课程团队探索基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化课堂模式,适应并助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胡格教学等模式,推动专业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重构新型师生关系、课程与教材关系。从而将人体解剖学建成一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受益面广、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受师生欢迎的课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助力职业化发展。

2.1 新形态教材开发

2.1.1 形式上直观便捷

新形态教材的纸质教材,除具有传统教材的全部特质外,还统一在边栏处标注二维码及资源名称,链接在线课程相应数字资源。因为有了在线课程数字资源的支撑,纸质教材可以更加简明,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新形态教材的数字课程多媒体资源直观可视,既可让纸质教材平面资源高清显示、动态呈现,又可拓展延伸相关教学动画、视频、临床案例等。

2.1.2 内容上注重“四个对接”

2.1.2.1 对接后续基础课程

在做好解剖学内容整合与知识、技能点衔接的基础上,本课程组根据后续课程学习需要,拓展正常结构与生理功能、病理改变的关系。通过对人体病理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等形态课程,及人体生理学、用药护理等机能课程对人体解剖学教学需求调研分析,列出需求清单,梳理后续课程相应教学项目名称,开发面向后续基础课程的知识链接资源包,实现主要基础医学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机衔接。从而使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正常与异常相结合。

2.1.2.2 对接后续临床课程

教师全面梳理护理临床相关课程的解剖学知识点,调研临床课程教学需求,帮助学生适应后续课程学习需要。实现解剖学与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后续主要临床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机衔接,引导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在临床课程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解剖学的学习兴趣。

2.1.2.3 对接执护考纲要点

现行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特别列出了各系统疾病相应章节须掌握的解剖生理学知识,可见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极其重要。笔者通过认真分析执护考试大纲,开发与执护考试相关人体解剖学教学项目及配套题库,引导学生尽早接触相关知识点、技能点,为今后顺利通过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2.1.2.4 对接临床护理操作

前导课程的学习,最终落脚点是临床操作。课程团队通过临床调查,对不同护理工作岗位的常用护理操作技术进行优选,遴选常用护理操作技术,转化为具体的解剖学知识点。面向护理工作过程,强化临床护理实用解剖学技能,开发、提炼、增删相关教学内容,做到“够用为度、实用为先”。同时挖掘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思政教育模块,注重辩证唯物主义与人文关怀、生命伦理、南丁格尔精神的感召及引领。

2.1.3 结构上遵循认知规律

为便于与后续课程及临床对接,新形态教材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4]。纸质教材于章首设置“内容提要”“知识导图”等,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内容及其关联性。扫描教材相应二维码,可链接不同视角的高清彩图、3D动画,还可进一步链接实体标本照片、实操讲解示教视频,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模块上既有知识点重点提示,又有链接数字资源的临床案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教材于章尾位置配备练习题、思考题,扫描二维码可链接“要点解析”,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2.2 在线教学资源及在线课程建设

在线课程数字化资源致力于服务课程教学活动全过程,并以二维码的形式融入纸质教材,实现纸质教材相关学习资源即扫即得。在线课程以“必须够用”的解剖学知识为课程设计基点,注重课程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开发配套数字资源,如教案、教学课件、动画、微视频、临床聚焦、拓展阅读、自测题库等,按学习模块进行数字资源配置,使相关知识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给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线上线下课程互相嵌套、深度关联、协同建设,使学生学习能向纵深扩展,以适应不同的个性需求。

2.3 新形态教材应用适应性研究

新形态教材建设应该综合考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不同需求,以适应不同对象与环境。笔者运用文献研究、调研访谈、扎根理论、层次分析法等,从教材与课程标准、教师、学生、教学条件等维度对教材的适应性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分析教材编写理念与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理念、目标要求、内容体例等方面的一致性,教材知识结构与组织形式是否符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教材能否为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提供帮助,教材能否适应同类学校高职护理专业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要求。

3.1 新形态教材开发先行

3.1.1 内容开发,符合认知规律

职业教育教材应是“类型教材”,教材内容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用性,应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及对本专业、本课程教学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富有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符合认知规律教材的开发建设,需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及对本专业、本课程教学的要求[5],适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注重思维启发与兴趣激发,突出知识链接与能力培养。以教材开发为纽带,兄弟院校解剖学教师与合作医院护理骨干分工协作。首先,基于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着眼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标注难点。其次,整理后续课程、执护考纲、临床应用所需的解剖学知识,梳理教学要求及相应知识点、技能点、疾病名称。在此基础上,按照必需、够用、融会贯通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整合。

3.1.2 资源开发,符合学习需要

新形态教材与在线教学资源库、在线课程建设协同推进,应基于其学科属性和教育属性,定位于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链接、学习过程支持及为教师提供教学组织支撑。根据课程内容,规划不同教学内容在纸质教材和网络教学平台上的配置。配套开发相应数字资源,如静态高清图片、平面动画、3D动画、微课、教学视频、临床病案、思维导图、习题库等。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既要适合教师讲授指导,也要适合学生学习。

3.1.3 教材制作,符合使用习惯

新形态教材通过二维码实现教材与在线资源的有效关联。纸质教材版式为两栏,一侧放置教材内容,一侧放置数字化资源导航图标及二维码。技术人员将纸质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二维码+图标+资源标题”的形式导航到网络教学平台上相应资源。同时制作纸质教材在线版,便于学生随时通过终端设备学习查阅。

3.2 在线课程同步建设

以在线教学资源库为原点,构建教学共同体。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开发原则[6],采用“正向设计、逆向建设”,即课程开发按照课程层-模块层-积件层顺序设计,而在线课程建设则从积件层-模块层-课程层逆向逐层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充分体现教学理念、教学活动设计,实现“1(教材)+1(数字资源和在线课程)>2”的教学效果[7]。

在线教学资源库将从课程层、模块层、积件层几个方面进行开发。一是课程层开发。课程层主要包含课程介绍、课程标准、课程考核、学科竞赛等。二是模块层开发。模块层包含具体项目、任务或单元的知识点、技能点,包含教案、学案、课件、案例、作业、习题等。三是积件层开发。积件层即学习的基本单元,包括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虚拟仿真等资源。

3.3 教学过程适应

3.3.1 促进教学要素融合

新形态教材建设,是“类型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教学法改革,需要在线课程、新形态教材等线上线下资源的有力支撑,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互联网+”教育时代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需求。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教学过程深度融合,着眼于人体解剖学知识、技能点的线上线下无缝链接,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互联网+”教育视域下,课程团队协同实施新形态教材建设与在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提升教师、教材、教法诸要素的融合度与适应性,着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3.2 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本课程改革致力于新形态教材与教材应用主体及其环境的适应性,为此,教材为平台数字资源提供导航,平台全程服务教学活动,教材与平台互联互通,全面适应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创新。引领师生开展适合的教法学法改革,重点推动以在线课程平台为基础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做到“教”“学”“评”协同,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形成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优质教学生态。

4.1 教材内容动态化

传统纸质教材受版面及形式限制,只能承载有限教学资源。通过新形态教材建设,使纸质教材聚焦于关键内容,提供丰富多元的数字资源。学生通过二维码识别,同步链接在线课程相应资源。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及时更新在线开放课程和数字资源库的内容;
学生通过知识链接,能及时了解学科现状及发展,扩充并完善知识结构,促进自主学习与发展[8]。

4.2 抽象内容可视化

新形态教材以立体化、交互式呈现,将教材内容中通常难以理解的内容实现可视化。以二维码链接彩色高清图片或3D图片,为学生提供直观立体的解剖图谱。相关抽象内容或临床案例,则辅以教学视频或知识链接,形象生动地将相关内容展现在读者面前,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3 “纸”“数”一体化

在“互联网+”教育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和课程平台资源同步,致力于实现教材建设与课程开发一体化,教材内容与数字资源一体化,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一体化[9],教材设计与教学理念一体化、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一体化,使形式与内容、过程与方法契合,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教学平台无缝对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高职护理专业新形态教材建设致力于体现“三新”:一是教材内涵新。新形态教材开发,形式上既包括纸质教材,又包括同步在线课程,动静结合、互联互补;
内容上,既注重以解剖学内容为本位,又注重服务后续课程学习。二是课程形态新。在线课程的资源链接纸质教材,结构上动态体现教学活动,使其成为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重要基础。既利于教师授课,也帮助学生更易对学习内容融会贯通。三是教学生态新。以“新形态教材+在线课程”为载体,构成综合立体数字化资源库,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和交流互动的载体,构建校本教学生态系统,推动在线课程内容持续更新、推动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实现教学品质持续提升。

总之,本教材建设通过同步推进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既注重提高学生对当前课程的学习能力,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且注重课程思政的融入,又为学生今后专业知识学习乃至临床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较好实现了教材建设内容与建设目标的一体化,如图1。

职业院校应优化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定位,将职业教育与教材建设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职教战线以“类型教育”为基点,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体现类型特色教材,在突出类型特色上下功夫[10]。而教材建设的连接点在于教学。所以,开展新形态教材建设对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第一,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和知识传播的物质载体,对教学的实施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解剖学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医学类课程,内容晦涩艰深。而人体解剖学新形态教材,突破了传统纸质教材文字、图片的局限,充分体现了形态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内容的重新融合,既帮助学生系统而有重点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了解相关医学基础知识,更为培育临床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新形态教材通过有效整合多样化的资源,为学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分层次、立体化的资源组合极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新形态教材建设可实现纸质教材与在线教学资源的紧密联结,实现“教材”与“学材”的双重价值,打通线上线下学习的“堵点”,让学习活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同时,在线课程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功能可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对学生进行精准评价、个性化评价。院校课程建设团队通过课程资源建设更新,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系统、更高质量的学习内容,给予学习者更加优质的体验。

第二,新教材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载体。课程团队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教材形态、建设在线资源、协同推进在线课程建设及应用,通过院校团队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出新形态教材在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的作用,通过一本教材建设促进一门课程建设,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项目,满足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需要,适应“三教改革”背景下课堂革命逻辑,促进了优质资源应用共建共享、优质教学项目开发、优质校企合作组合转型升级,有利于不断推进教材建设、教学实施与教学研究,有利于不断提升高职教育类型特色建设与人才特色发展。

猜你喜欢 新形态解剖学纸质 生成逻辑、内涵特征、重大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多维视角长沙大学学报(2022年3期)2022-11-21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爱尚书香(2020年3期)2020-06-24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知识文库(2019年6期)2019-10-20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3期)2019-09-10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武术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新形态西装智族GQ(2018年3期)2018-05-14张建五:深化改革 着力打造混合制经济新形态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纸质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办公室业务(2016年16期)2016-11-25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Coco薇(2016年1期)2016-01-11激活时装新形态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推荐访问:解剖学 适应性 人体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3/60668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