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两优875,的选育及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陈文华 杨海波 卢伟林 王 波

(1 江苏龙信佰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 210014;
2 南京汇利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4)

江苏地区大田生产以稻麦两熟制为主,其中长江以北以及沿淮、淮北地区小麦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高,全域种植水稻220 万hm2左右,其中常规粳稻占85%以上[1]。随着土地流转加快、机械化程度提高,轻简化农业生产变为主流,江苏籼稻推广面积呈上升趋势。江苏是籼稻最北种植区,具有生产优质籼稻的地理气候优势,推广籼稻-小麦两熟高产种植具有广阔前景。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芒种季节茬口交错严重影响家庭农场式流转耕地的水稻播种移栽时间,影响水稻生长,造成水稻迟种、迟收,小麦迟播、迟收等循环现象。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强调产量与品质并进的选育策略,迫切需要选育适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早熟品种[2]。

江苏龙信佰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选育适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高产、早熟、优质及多抗新品种为主要方向,采用早熟材料明308S 与优质恢复系R3075 杂交,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加快抗稻瘟病基因聚合,育成了集抗病、优质、早熟及丰产为一体的水稻新品种明两优875。

有性杂交结合系谱选择是选育水稻新恢复系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海南、南京两地穿梭加代加快选育进程。母本明308S 系Y58S/桂农占经海南-南京定向筛选的两系不育系,通过低温筛选、抗性检测、米质筛选等,2015 年进行广泛测配,2016 年暂定名明308S。该不育系株型较矮,株型前期紧凑、后期松散,叶片直立且内卷,叶耳、叶鞘呈白色,稻瘟病抗性好,谷粒有芒尖,具有理想抗倒伏能力。

父本R3075 是通过恢恢有性杂交把2 个恢复材料(五山丝苗、华占)的优良性状、抗性聚合于一体选育出的新恢复系。五山丝苗具有米质优、抗性好、株型好等优点;
华占分蘖性强、抗性好、配合力好,抗性检测都具备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2。2012年春季海南三亚组配五山丝苗/华占,2012 年南京春季种植F1,混收种子;
2013 年海南种植F2大群体500 穴以上,在分离群体中选择性状优良的单株12株;
2014 年南京夏季种植F3,每个单株种植60 株形成株系,择优选留6 个株系,并从中选单株19 株;
2014 年海南种植F4共19 个株系,通过米质筛选等选优系8 个,2015 年种植8 个株系,苗期进行抗性检测,选留4 个株系;
同年在海南进行试测配。至2016 年选至F8,将表现米质优、抗性好、稳定一致的株系163075 进行多组合测配制种,暂定名R3075。

组合明308S/R3075 于2016 年在南京进行杂种优势鉴定,2017-2018 年明两优875 参加在南京、淮安、徐州等地的多点产量比较试验。2019-2020 年参加江苏明天杂交中籼联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1 年通过江苏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210022)。

2.1 主要农艺性状该品种属两系杂交中籼品种。幼苗矮壮,叶色绿,分蘖力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群体穗层整齐,穗型大,叶瓦片状挺直,后期转色好,谷粒饱满。联合体区域试验中5 月上旬播种,全生育期136.1d,比对照Ⅱ优084 短10.1d,比对照丰两优4 号短7.3d。株高100.1cm,有效穗数313.5 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5.0 粒,结实率90.8%,千粒重24.4g。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麦后机插于5 月下旬播种,明两优875 平均全生育期153d,较丰两优4 号早成熟7~8d。

2.2 品质与抗性2019-2020 年区域试验统一送样,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整精米率69.2%,胶稠度75mm,直链淀粉含量16.4%,长宽比3∶2,垩白粒率5%,垩白度1.2%,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2019-2020 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穗颈瘟病损失率3 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25,白叶枯病损失率5 级,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损失率3 级。

2019 年参加江苏明天杂交中籼联合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0683.0kg,比对照II 优084 增产4.89%;
2020 年续试,平均产量9595.5kg,比对照II 优084 增产3.41%;
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139.3kg,较对照增产4.15%;
2020 年参加江苏明天杂交中籼联合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778.5kg,较对照增产3.08%。

2021 年在沭阳、宿迁、泗阳、睢宁等地示范种植,5hm2示范方,采用机插秧栽培。5 月25 日播种,6 月20 日栽插,10 月26 日收获,实产验收,每hm2平均产量10190kg,最高产量田块达10810kg(表1)。从产量构成来看,一般平均穗数318 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3 粒,结实率89.7%,千粒重25.2g,理论产量12436kg/hm2,穗粒结构表现较为协调,产量水平较高。明两优875 是多穗高产稳产品种,对明两优875 产量影响力最大的是有效穗数,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因此,要想提高明两优875 的产量,首先要保证足够的穗数,然后采取攻大穗提高穗粒数的栽培策略。

表1 2021 年明两优875 农艺性状及多点产量表现

4.1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3~4h,集中育苗,浸种预防恶苗病等种传病害的发生,采用多菌灵或者强氯精300 倍液浸泡6~8h,洗净改用清水浸泡,根据温度浸种时间一般在24~48h 之间,勤换水,采用日浸夜露方式,机插秧播种控制到种子破胸即可。

4.2 培育壮秧明两优875 熟期偏早,机插育秧于5 月中下旬播种,一般6 月中下旬机插,播种量45~60kg/hm2,盘播干种100~110g。移栽秧龄20d左右,株高13~15cm,主茎5 片叶以上,白根数10 条以上。

4.3 栽足基本苗前茬小麦秸秆采用机械免耕切碎,深翻暴晒上水沤田等,插秧前3d 上水泡田,旋耕打浆耙平,田块高低差低于3cm,沉实1~2d。一般机插行距30cm、株距12~15cm,机插27 万~29 万穴/hm2,每穴3~4 苗,基本苗120 万~130 万株/hm2,匀棵浅栽。

4.4 平衡施肥,保穗增粒明两优875 穗型偏大,分蘖力强,应施足基肥,分次早施分蘖肥,促早分蘖,中期烤田控制无效分蘖,中期增施钾肥壮秆[3]。一般每hm2需纯氮170kg左右,基肥施45%(15∶15∶15)复合肥375kg;
机插3~4d 用苄嘧·苯噻酰拌尿素100kg 除草;
再隔6~7d 追施尿素150kg;
7 月下旬烤田结束后施氯化钾75kg 增强抗倒性;
促花保花肥以稳为主,施复合肥75kg。

4.5 科学管水,促蘖增穗麦茬田重点考虑露田透气的水浆管理,机插活棵期间,利用梅雨季节阴天或阴有小雨天气脱水,促早发,忌长期泡水。活棵后浅水勤灌促分蘖,7 月上中旬开好丰产沟,当田间茎蘖数达到300 万/hm2左右时进行烤田。根据不同土质田块采取不同晒田方式,一般分2 次晒田,先轻烤,复水后自然落干,至田间烤硬再灌水。进入幼穗分化期后保持浅水灌溉,抽齐穗后田间干湿 交替。

4.6 病虫草害防治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使用低毒低残留的且具备防治功效的新型农药及生物农药。掌握重要防治节点:秧田育秧期可使用吡虫啉、烯啶虫胺等防治飞虱、稻瘿蚊等,分蘖盛期使用茚虫威、稻腾、噻呋酰胺等防治白背飞虱、螟虫、卷叶螟以及纹枯病[4],破口期前5~7d 可使用满穗、茚虫威等高效低毒农药重点防治螟虫、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灌浆期及后期预防稻飞虱为害。

5.1 选择好隔离制种地科学安排播差期为了保证杂交种子质量和制种产量,宜采用空间隔离,选择视野开阔且尽量避开山谷、风口地带,排灌方便,海拔在250~400m 之间。明两优875 在福建制种,安排在8 月25 日左右抽穗扬花,日平均气温27℃左右,温湿度适宜。父母本采用叶差为主,时差作参考的方法来确定播差期,Ⅰ期父本安排在5 月31 日播种,Ⅰ、Ⅱ期父本间隔10d,母本于6 月9日播种,母本与Ⅰ期父本播差期9~10d 花期相遇 较好。

5.2 适期喷施“920”,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安排在母本5%~10%见穗为宜,第1 次每hm2用“920”90g,隔日第2 次喷施300g,隔日第3 次根据母本分蘖抽穗情况喷施150g。分次喷施,解除包颈,保持柱头活力,提高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群体花期6~7d,每日视温度、田间开花散粉情况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一般10∶00-12∶00 为开花盛期,采用双人拉绳方式进行赶粉,每次赶粉间隔20min 左右,视父本开花情况有粉就赶。

5.3 严格去杂,预防病虫害,提高种子质量去杂工作贯穿整个生产时期,见穗期喷施“920”前是去杂重要时机,容易识别异型、早熟杂株,严格去杂。喷施“920”之后,应当每天上午开花前进行去杂工作,把控散粉杂株、早熟株、混杂株等,宁可错拔不可遗漏,杂株集中处理,防止复活串粉。为了确保生产过程顺利,根据各地植保部门的病情预报,及时对各阶段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特别注意后期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及稻飞虱的防治。

5.4 适时收割,防止机械混杂父本花期结束后,可以提前割除父本,保证通风透光,有利于母本种子灌浆成熟。在收割前将田间与母本粒型不同的植株全部割除干净,严格清理残余父本稻穗。待种子成熟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收割,做到单收、单晒、单储,严防机械混杂,及时入库保证种子质量。

猜你喜欢 株系父本母本 转BpGLK1基因白桦叶色变异规律及生长特性分析江西农业学报(2021年8期)2021-09-08转录因子OsNAC2对逆境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5期)2020-12-18玉米不同株系存放时间对种子胚活力的研究天津农林科技(2020年1期)2020-04-08转基因金叶银中杨叶色及生长变异分析植物研究(2020年6期)2020-03-05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人文杂志(2017年9期)2018-03-10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22期)2017-03-24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5期)2015-10-20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科技资讯(2014年26期)2014-12-03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期)2009-04-09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7期)2009-03-08

推荐访问:选育 栽培 高产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5/60756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