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探析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章 元 汪晓莺

(东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1]先进的科技水平是国家的强大力量,我们发展科学技术,通过科技的主导作用迅速发展经济、国防、文化等各个领域,实现强国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其科技强国重要论述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马克思、恩格斯等多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他们对科技的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的思想之源,我们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分为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大力培养科技人才、以自主创新三个部分进行阐释。

(一)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和动力,它改变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社会发展进程。人类通过发展科技使得生产力和经济实现了空前的增长,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强盛的关键和发展的基础,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成为各国关注的核心问题。

十八世纪,正值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快速发展的时期,“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3]通过发展科学技术,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并且绝不仅仅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作用,人民群众是一切科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创新,这一重要论述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时代作为理论依据指导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也为世界科技创新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现实之基: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走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根本政治保证。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5],改变落后状况必须依靠科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克服艰难险阻,研制出“两弹一星”等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4]的政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的论述,大力推动科技发展,研制出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等,并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接入因特网。进入21世纪,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胡锦涛提出科技自主创新思想和科技人才思想,先后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人造卫星等,从建设科技大国转为建设科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7]坚持建设科技强国,就必须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在党中央的领导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多次实现载人航天,涌现出诸如蛟龙号探海、北斗导航、射电望远镜FAST、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成果,跨海大桥、高速铁路等大型技术工程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些成就表明我国科技发展将重点落在科技自主创新、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等方面,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三)实践之道: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8]。科技事业人才辈出代表国家科技发展后继有人,因此,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根本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9],表明科技人才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10]。我们要致力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培养各方面的科技人才。国家对人才需求始终迫切,人才是科技创新和发展最有力的后备军,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重中之重。“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要提高公民总体素质,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多方面人才;
“知人善任”,要合理发掘潜能,将有志之士的才能和热情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伟大科技事业中去;
“选贤任能”,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体系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在各领域重用德才兼备之人,以建设科技事业凝聚科技人才、激发创造活力,加快科技人才引领我国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

(四)国家之重:以自主创新为根本建设科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1]“第一动力观”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中心,随着实践不断深化丰富,为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7]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之路。

科技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之基,现代化国家依赖高质量科技运行,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新时代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科技强国一直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随着科技发展快速增长,国力也日益增强,在许多核心技术领域有着质的飞跃,居于世界前列,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我们党一直致力于发展科技自主创新,经过百余年的检验已经充分证明,以自主创新为根本建设科技强国是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压舱石。

科学技术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国之重器,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科技强国的讲话,为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照。

(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牢牢抓紧科技发展这面大旗,党和人民不断总结多年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新时期“两步走”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指明我们发展科技事业是为了造福百姓、实现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始终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1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在一些重要领域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日趋提高。科技和现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所必需的坚实力量。

(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近百年的科技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使得大量全球性问题持续涌现,如气候变化显著、自然灾害频发、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传播等,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在全球化冲击下,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超脱在外。基于此,我们明确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美国政治学家基辛格曾表示:“美国必须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能在经济和科技实力方面保持‘单极霸权’了。”[12]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宁愿将更多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浪费在封锁他国上,而拒绝选择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当前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利用科技手段对他国进行制裁无异于“损人不利己”,不仅阻碍本国科技发展的脚步,还可能会增加全人类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面对当前全球范围的各种变化带来的挑战,世界各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共商抵御自然灾害的解决措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共享绿色科技研究成果。世界各国应秉承多边主义,积极响应科技创新全球化,在各方面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三)为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首次创造性地将科技、经济、国家和人民统一于科技发展当中,不断向科学技术进军,为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指明前进方向和目标任务。这是今后我国科技发展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

话语权是指一种信息传播主体潜在的现实影响力,国际话语权是国与国之间以及地区之间争夺的一种话语权力。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以强大的军事能力、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对他国进行帝国主义侵略,并在国际社会上长期施行霸权主义,占据国际话语权的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中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上话语权大幅下滑,一些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统领了国际舞台。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体系,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学术资源和科研成果的交流也逐渐提升,科学技术向着开放包容和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全球化的科技发展。科技创新是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的关键,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对待科学技术秉持开放包容的合作态度,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科技影响力和话语权也逐渐提升。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水平奠定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新时代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对于抓住新科技革命机遇、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一)为法治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保驾护航,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坚实后盾,反过来,科技的发展也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贯彻落实和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支撑。

当今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安定因素,面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运用法治思维调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科技进步也推动了法治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建成“智慧政府”“智慧法院”,推动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有着促进作用,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动AI打假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这些事例表明快速发展的科技正在为逐步改善社会风气、提升法治运行效率、加快建设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强化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能力,能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技术支撑。科技在人类历史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是促进社会发展、缓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有力的工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善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13]我们要在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加大执法力度,让人民的生活既拥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又能享受现代化的便利与社会和谐。而科技能够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为了让更多群众能够参与社会治理,我们以现代科技为基石,在合理的范围内运用科学技术,构建多元共治的有机治理体系,从而顺利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弘扬勤劳奋斗与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14]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伟大的创新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建设科技强国,引领肯吃苦、敢创新、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气。建设科技强国要大力培养社会主义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弘扬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营造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为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榜样,引导全体人民勤劳奋斗、积极向上。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15]53青年人才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因此,社会各界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一大批具有全球国际水平的青年才俊和一流创新团队,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一)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

习近平科技强国重要论述始终以人民的切实需求、保障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技术。步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民对科技的期待和依赖程度也逐步增加,人们在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的同时,也对科技改善人们生活抱有极高的期待。

毫无疑问,科技强国思想的形成必将遵循维护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发展高水平科学技术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让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也为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效支撑。“天网监控系统”是利用设置在大街小巷的成千上万摄像头组成的监控网络,是公安机关打击街面犯罪、追捕逃犯的重要法宝,是城市治安的坚强后盾。既可提升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又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增进经济和国防建设,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高速发展的科技带给人民的是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全民基本素质、明显增强的社会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民生导向日益突出,成果造福千家万户。在交通出行方面,从90km/h的普通列车到145km/h的特快列车,再到现在分布全国的高速客运列车,时速已超过200km,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更是达到了350km/h的运行速度,速度飞速提升的同时,车站建设和列车的服务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在通信方面,我国5G网络覆盖范围广泛,带给人民更便捷的生活,如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以及海量机器类通信等,这些科技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初心,使得百姓的日常生活发生史无前例、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科技为民”始终是创新步伐的前进方向。

(三)提升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科学技术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在物质方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要保证人民的精神食粮得到满足,进而提升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5]124。坚定文化自信为科技发展提供精神引领。

随着网络覆盖面的广泛,数字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网络技术影响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增加了,也越来越关心国际形势。我国航天科技成果显著,航天科技的不断跃升,引领着民族工业的整体进步,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尖端技术的垄断,部分尖端领域还实现了对西方在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中国风、国潮、汉服重新站在时尚的前沿,深受年轻人喜爱。科技的蓬勃发展让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看着国家越来越强,社会越来越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只有准确把握习近平科技强国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科技事业科学技术强国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2年2期)2022-04-20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21年12期)2022-01-10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华人时刊(2021年13期)2021-11-27《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4期)2021-09-06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科学大观园(2021年13期)2021-07-12纺织强国再出发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1期)2021-03-19《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1期)2021-03-17“学习强国”礼赞青年歌声(2020年2期)2020-02-27秦晋争霸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5期)2018-10-10老科学家的爱国观探析及启示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4期)2017-12-02

推荐访问:探析 总书记 强国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7/60846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