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姚加惠

(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下多次对教师队伍建设作了重要论述,这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有的着重探讨习近平关于教师素质、教师终身学习等某个方面论述[1],有的主要关注习近平关于教师角色、教师作用、教师地位、教师价值、教师素质等某几个方面论述[2],有的倾向于从“怎样建设”“如何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等宏观角度对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论述进行研究[3],等等。已有成果为本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扎实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已有研究大多“就事论事”,主要关注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几乎没有从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入手来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深度还不足;
尽管涉及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但还不够全面和系统;
对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的探讨基本没有。为此,笔者着重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角度入手探讨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论述的生成逻辑,从教师素养、教师使命与担当、教师价值、教师地位、教师成长以及对思政课教师要求等方面,系统分析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并分析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通过纵观历史、立足理论、着眼实践,力求准确客观地把握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以利于新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关于教师重要论述是源于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马列经典作家教师思想以及中共历任主要领导人的教师观,并基于新时代发展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客观需要而提出来的。

(一)历史逻辑: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师重教”的传承发展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不论是文献典籍记载,还是教育家的思想理念,都极力推崇尊师重教的美德。

1.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

“尊师重教”一词最早出自《礼记·学记》,其中,关于“尊师”的记载,主要从教师的重要性、教师的地位、教师的学问等方面分析为什么要尊师。例如,“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4]比喻教师的引导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5]指出了好老师能够使学生安心学习,愉快学习,劳逸结合,心生敬畏等;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6]25指出了教师的地位很高,国君都要给予特殊礼遇,等等。又如,《吕氏春秋》中记载的“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7],指出了教师的学问越高就越受尊重。而关于“重教”记载,如“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6]20指出了古代统治者通过教育建设国家、统治臣民、教化风俗等,凸显了国家层面对教育的重视。不仅如此,古代关于尊师重教的典故也不在少数,如“程门立雪”“子贡尊师”“张良拜师”等。显然,从古代文献记载中不难发现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自古有之的传统。

2.古代教育家极力提倡尊师重教的思想或理念

古代教育家、思想家从国家兴亡、人才培养等角度强调了尊师重教的极其重要性。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把“教”与“政”视为同等重要,主张实行礼仪教化。战国末期荀子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
人有快,则法度坏”[8],指出了尊师重教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9]117,指出了自古以来任何人的学问都得益于老师的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9]117,指出了教师为学生传授仁义道德、知识,并帮学生答疑解惑。宋代诗人苏轼认为,教育对于发展文化、培养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诸如此类,枚不胜举。显然,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教育家、思想家都高度重视尊师重教。

3.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是对尊师重教的传承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10],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他指出: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梦之队”的筑梦人,并系统论述了教师素养、教师地位、教师使命和担当、教师价值、教师成长和发展等。尤其在教师地位上,古人着重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入手提倡“尊师重教”,习近平则在传承古人“尊师重教”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和职业地位。他的这些重要论述既与古人对教师的认识相统一,又进行了创新性发展。

(二)理论逻辑: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是对马列经典作家和中共主要领导人教师观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既以马列经典作家的教师思想为理论源头,也是在传承中共主要领导人教师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以马列经典作家的教师思想为理论源头

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关于教师的认识上。马克思不仅鲜明地指出了教育的社会性及阶级性,也对教师劳动的性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早在1865年,马克思就在《剩余价值理论》一文中指出:教师“对自己的企业主来说,是生产工人”[11],最先对教师职业做出了明确规定。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包括教育在内的非物质生产领域资本对物质生产过程同样起支配作用。老板用他的资本交换教师的劳动能力,教师对学生来说不是生产工人,但对老板来说,却是他们雇佣的生产工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针对当时俄国形势,列宁反对把教师局限在狭窄的教师活动圈子,主张教师应该和广大劳动群众打成一片,并强调让全俄广大教师加入到俄国的无产阶级事业中,让教师意识到无产阶级工作的“十分重大”。在他的论述中,强调要提高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队伍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方面军,并坚持对教师采取争取、培养和放手任用的策略,要求确实提高教师的地位。显然,马列经典作家的教师思想为后来中共主要领导人对教师的认识提供了理论根基。

2.是对中共历代主要领导人教师观的传承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对马列经典作家的教师思想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和发展,主张对于旧教育工作者要采用团结教育的方法,让他们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他反复强调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指出“教育者首先应当受教育”。与列宁相似,毛泽东主张用“放”的方针来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尽最大可能争取教授、讲师、助教、研究人员等各类人员为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和文化科学事业服务。他强调说:“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12]。在他看来,教师的理想信念、政治素养等尤其重要,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并指出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依靠教师,强调了教师对人才培养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四大以后,江泽民分析了教师的重要性,认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都离不开教师的工作,教师是办好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力量,充分肯定了教师的作用和社会地位,指出“教师工作是无上光荣的,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强调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要求“广大教师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师德修养,钻研教学业务,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3],对教师的政治素养、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多方面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显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教师观传承了马列经典作家教师观中的“教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重视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如毛泽东提出的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正确政治方向、忠诚于党的事业”等,邓小平强调的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政治素养”等,江泽民提出的“合格人民教师的素质标准”等,胡锦涛对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师德修养、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等。

3.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是进一步提升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知识经济发展脉搏,在不同场合下多次强调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教师的价值、地位、作用、素质、发展、成长等多方面内容做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并针对思政教师、乡村教师教育等具体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期待。这些论述既是对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教师职业、教师作用论述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共主要领导人关于教师理想信念、政治素养、教师作用、教师地位、教师综合素质等论述的创新发展,是在马列经典作家的教师思想和中共历任主要领导人教师观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教师发展问题进行创造性探索,鲜明地体现了教师思想演进脉络的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并随着时代进步内涵不断丰富。

(三)实践逻辑: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21世纪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国际竞争力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迫切需要教育高质量发展,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教师。

1.把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加以推动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离不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则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主体。教师承担着对受教育者的知识传授、行为训练、能力培养、潜能开发等任务,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不仅如此,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14],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而通过教育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就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加以推动。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关键在教师

摆脱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则是摆脱贫穷最有效的手段。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要长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就需要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不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同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然而,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大,教育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成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主要障碍,从而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补齐贫困地区的教育不足和短板,而师资水平则是制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核心瓶颈。因此,教师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3.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广大教师

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之队,习近平曾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换言之,青年的本领和素质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广大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直接影响着青年未来的发展。因此,青年是否能坚定理想信念并练就过硬本领,关键倚赖教师的精心培养和引导。总之,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正是顺应了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对发展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迫切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新时代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六个方面。

(一)教师素养:要求广大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高度,强调培养大批好老师的重要性。他先后在2014年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2018年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等多种场合下,就好老师的素质标准作了重要论述,要求广大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1.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习近平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15]。理想信念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基础。党和人民的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习近平要求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就应该以此为基准。首先,好老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大先生。好老师不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好老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其次,好老师要自觉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好老师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全面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有针对性地用自己的学识、阅历和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见言见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最后,好老师要把小我融入大我,要明确自己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能够为后人所铭记的良师,毫无例外都是把自己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等,他们生活在国家贫穷落后年代,却胸怀天下、无私奉献,将社会发展、民族命运视为己任。如今好老师就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民。

2.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习近平认为,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好老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是学生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能照见美丑与善恶。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群体。首先,好老师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也就是对各种是非、曲直、善恶、美丑、义利、得失等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真正成为以德立身的楷模。好老师要以德树人,就要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和带动学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其次,好老师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人格魅力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好老师要有正确的三观、献身教育的精神、无私的爱心、坦荡的胸怀、乐观的情感、健康的心境等,才能深受学生的热爱和尊敬。最后,好老师还要把教书育人视为终生的事业追求,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要经得起社会上各种金钱、物质的诱惑,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并愿意为之不懈奋斗。

3.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习近平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15]扎实学识是老师能够顺利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是老师的看家本领。如果知识浅薄、见闻不广,就难以胜任教学工作。有些老师上课时严厉刻板、不苟言笑,往往让学生敬而远之,但是还可以被接受,因为严厉刻板只是教学方式方法问题。但是,知识浅薄不仅让老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造成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难以到达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也会让老师被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难倒。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教学内容和目标更新速度加快,好老师只有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才能满足教学需要。除了精通专业知识之外,习近平要求好老师还必须具备学习、处世、生活、娱乐、育人等多方面的广博文化知识,是智慧型老师。

4.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习近平认为,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尽管教师的教学风格多种多样,但爱心是好老师的共同品质。因此,好老师首先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好老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恰当的方式合理引导学生,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其次,好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好老师要懂得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上的需求,帮他们分析和解决各种困惑。同时,好老师还要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欣赏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树立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健康成长。最后,好老师要懂得宽严相济。好老师要善于运用轻松的方法与学生沟通,要用阳光的心态、正能量的言行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与兴趣中学习;
对学生的不当思想和行为,要及时制止并加以教育,但尽量不要用负面言语或措施处罚学生,让学生既不偏轨又能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和谐氛围。

(二)教师使命与担当:要求广大教师成为文明传承者、民族复兴筑梦人、学生成长引路人、教育改革与扶贫先行者

进入新时代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十分重要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从文明传承、民族复兴、学生成长、教育脱贫等多角度对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做出了重要论述。

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习近平认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16]。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即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重要的是还要立德树人,即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三传播”和“三塑造”体现了教师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责任与使命。通过“三传播”,教师完成了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使命;
通过“三塑造”,教师完成了培养人才的使命。正是通过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培养人才,教师将人类文明、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让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延续。

2.教师是民族复兴的筑梦人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教师则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因为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则是打造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培养一批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3.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2016年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习近平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青少年正处于知识积累和品格塑造的关键期,需要广大教师加以全面积极引导。对学生品格的锤炼,要求教师要用心灵去感化学生,用品格去陶冶学生;
对学生知识的获取,要求教师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变化,改变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教会学生学习能力和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在信息爆炸时代,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学会打破常规、破旧立新的创新思维;
对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境界感化和教育学生。

4.教师是教育改革与扶贫先行者

2015年在给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2014年国培计划)回信中,习近平指出,广大教师要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为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和下一代健康成长做贡献。在他看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手段,教师则是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扶贫先扶智,只有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才能让他们走出偏远地区、脱离贫困,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教师地位:要求从战略上赋予教师政治地位,在全社会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在待遇上改善教师职业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已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教育公平问题等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由于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习近平从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等方面就教师地位提升做了重要论述。

1.要求从战略高度重视教师作用,提升教师政治地位

提高教师政治地位,要保障教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机会。习近平从民族复兴和培养接班人的角度论述了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他指出,教师“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17],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广大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的发展方向,打牢思想之基、价值观之基。因此,他要求从战略高度上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

2.要求在全社会提倡“尊师重教”,提升教师社会地位

教师社会地位是社会对教师重视程度的表现。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和伟大重任,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习近平要求:“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18]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求通过各种荣誉表彰、改善待遇环境等,在全社会弘扬“尊师”的风尚,确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广大教师静心育人。

3.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教师职业地位

教师职业地位是尊师重教的实质性体现,也是教师素质提升、教师队伍稳定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制度建设上确保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等,以真正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在提高教师待遇上,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真正让广大教师能安心从教。在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上,他要求根据教师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关心教师健康并维护教师权益,确保教师衣、食、住、行基本需要,让他们舒心从教。

(四)教师价值:认为遇见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学校的光荣,民族的希望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首要资源,对人才培养、学校发展和民族振兴至关重要。习近平从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和民族振兴三个层面对教师的重大价值做了系统全面的论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15]。

习近平认为,教师之所以重要,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工作。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从知识传授,到能力锻炼,再到品格养成,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引导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好老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力量,更是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名师出高徒,只有德才兼备的好老师,才能培养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才能办出好学校。当前,我国正处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教师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中坚力量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依靠力量,是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习近平强调,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的心灵,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突出贡献。

(五)教师成长:要求以“好老师”为追求目标,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教师成长与发展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习近平高度重视教师成长,在许多场合下就教师成长的目标追求和路径做了重要论述。

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2016年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他再次指出,广大教师要引导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四个引路人”;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再次强调“四有好老师”的要求。习近平在不同场合下多次从师德、师爱、师识等方面对教师成长的目标追求进行系统论述,要求教师成长要以“四有好老师”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在教学管理实践和教育改革发展中不断锻炼,慢慢成长起来的。过去人们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必须要有一潭水。他要求广大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吸取知识来丰富自己,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19]。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始终处于学习状态,要与时俱进,站在知识发展前沿,通过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努力成为知识功底扎实、教学本领过硬、教学态度勤勉、教学方法科学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六)要求思政课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达到“六个要”素养

习近平反复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指出在大中小学中开设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思政课非常必要。由于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他一再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提升素养。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他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20]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则尤其重要,他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当“经师”,还要当“人师”,必须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1],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期待。比起普通教师,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要求更高更严。当今世界局势变化莫测,云谲波诡,而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辨别力差。思政课教师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增强政治敏锐性,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教育。他进一步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等,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其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的教师发展思想,这些重要论述既解决了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也为世界各国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价值: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特色和亮点之一。他立足现实,从战略高度和国际化视野对教师和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系统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所出现的教育问题是各不相同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共主要领导人分别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对教师作了相关论述,而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以马列经典作家的教师思想为理论源头并在继承以往中共主要领导人教师观的基础上,着重从系统性和时代性两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教师思想进行创新发展。

1.是对中共历任主要领导人教师观的充实与发展,更显系统性

从中共历任主要领导人关于教师论述的内容来看,毛泽东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待遇、教师素质、教师培养等进行了深入论述,邓小平对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教师待遇、教师素质等进行了详细论述,胡锦涛对教师的作用、教师素养等进行了相关论述,江泽民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素质、教师发展等进行了较多论述,而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中共历任主要领导人关于教师重要论述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教师素养、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价值、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以及对思政课教师的期待与要求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深入论述,更显全面性和系统性。

2.是对中共历任主要领导人教师观的补充与更新,体现时代性

从中共历任主要领导人关于教师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来看,中共历任主要领导人关于教师的重要论述都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如:毛泽东时代国家快速工业化急需大量人才,普通民众渴望接受普及教育;
邓小平时代国内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际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迫切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大量科技人才;
江泽民领导时期,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科教兴国成为主旋律;
等等。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已经出现了历史性飞跃,以高等教育为例,2016年我国已跃居为世界高等教育规模第一大国,当下正处于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实现这一重大转变必须紧紧依靠教师。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正是基于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审时度势而做出的判断。不仅如此,教师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梦之队的筑梦人,肩负着重大而又神圣的历史使命,其地位、作用和待遇等也理应受到空前的重视。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正是拓展了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认识,与中共历任主要领导人的教师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实践价值: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

从新时代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来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核心目的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22]。当前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管办评分离等。这些问题不纯粹只是教育问题,还与各种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新时代教育改革任务更为艰巨复杂,需要通过综合改革加以推进,即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等多管齐下系统展开。而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教师,因为教学方针的贯彻与执行、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无一不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既要求教师不断提自身素养,又充分肯定教师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尤其是强调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从战略高度上要求全社会要“尊师重教”,大大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成功指明了努力方向。

2.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师队伍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包含师范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确保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等诸多环节,其中,师范教育是关键,属于源头环节。换言之,师范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民族的素质。既然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那提高教师培养质量自然就刻不容缓。然而,反观当前教师教育的现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地方师范教育体系较为薄弱、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不够、教师素质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师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不足、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等等。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不仅对逐步建立起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改革和鼓励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还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其他环节改革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根本性问题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根本遵循。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老师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三悦文摘·教育学刊(2022年7期)2022-04-27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老师,节日快乐!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5年9期)2016-03-03老师的见面礼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10期)2015-10-14六·一放假么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5年6期)2015-07-03

推荐访问:意蕴 要义 队伍建设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13/61075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