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陶琴琴

(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慢性胃炎是目前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疾患,该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炎性病变。近年来,在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慢性胃炎临床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且又以4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要发生群体;
随疾病进一步发展,慢性胃炎会演变成为胃癌,增加患者病死率,并对其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2]。经临床研究证实,刺激性物质、高发胆汁反流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均可诱发慢性胃炎;
此外,在环境因素、生活不规律以及长期服用药物等因素的作用下,慢性胃炎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3]。患者以“上腹隐痛、消瘦、腹泻”等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
病情较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黑便、腹部绞痛以及呕血等症状,从而危及患者身心健康[4-5]。幽门螺杆菌是典型的微厌氧细菌,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胃部;
在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下,胃黏膜发生病变,进而引发胃炎等病[6]。经临床医学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且二者呈正比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增加,会明显增加慢性胃炎发病率;
可见,诊治慢性胃炎,需进一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7-8]。幽门螺杆菌感属于慢性胃炎的主要诱发因素,作为幽门螺杆菌的刺激物质,尿素酶也会对人体胃部上皮细胞产生影响。此外,幽门螺杆菌的附着性较强,在其与糖蛋白结合后还会影响胃部黏液的分泌,患者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出现一系列炎症,还会促使胃部黏膜萎缩,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症。目前针对这种情况,对慢性胃炎患者展开幽门螺杆菌检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体会在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开展幽门螺杆菌检测的临床价值,特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内接诊的慢性胃炎患者63例展开研究,具体分析见下文。

1.1 一般资料 此研究采取回顾性研究方式展开,随机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内接诊的慢性胃炎患者63例设为观察组,其中30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45.05±15.36)岁;
病程1~8年,平均(4.50±2.15)年。同时选取该时段内无上消化道症状的健康者6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30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22~67岁,平均(45.06±15.88)岁。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齐全;
经胃镜检查,均符合临床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肝、肾功能正常;
自主判断能力完好;
沟通正常者;
配合度较高;
无其他内分泌疾病;
不存在智力和语言障碍;
血压、血流动力学稳定;
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此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4]。

排除标准:不符合临床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酗酒、存在胃肠道手术史者;
无法有效沟通者;
临床资料欠缺、近期内接受过抗Hp治疗者;
依从性、配合度较差;
精神类疾病者;
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重大病变者;
恶性肿瘤者;
合并心脏大血管损伤者;
合并活动性血胸者;
存在免疫功能障碍者;
预期生存时间<1年,存在可能不依从或失访情况者[9]。

1.2 方法

1.2.1 胃镜检查、病理检测 先均借助电子胃镜开展各项操作,详细观察胃黏膜状况,然后取胃窦、胃体等部位的鲜活组织;
将病理组织送至检验中心开展检测,期间以甲醛(10%)做固定处理。

1.2.2 Hp检测 借助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室温15~28 ℃,将血清样品100 μL置入反应孔,静置15 min后观察检测结果[10]。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对象慢性胃炎阳性检出率;
观察两组对象检出准确率[11]。

1.4 统计学分析 此研究借助SPSS 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观察的计量资料应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慢性胃炎阳性检出率、检出准确率)应用(χ2)检验处理;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对象慢性胃炎阳性检出率相较 观察组患者阴性例数为2例,阴性率为3.17%,阳性例数为61例,阳性率为96.83%,对照组患者阴性例数为60例,阴性率为100%,阳性例数为0,阳性率为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象慢性胃炎阳性检出率

2.2 两组对象检出准确率相较 观察组患者误诊率为3.17%,漏诊率为1.59%,检出准确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误诊率为0,漏诊率为0,检出准确率为100%,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对象检出准确率[n(%)]

慢性胃炎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会随着人群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与其密切相关的就是幽门螺杆菌。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与慢性胃炎的患病率基本一致,在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在40%~60%,而人群中的慢性胃炎患病率为50%。慢性胃炎常因为饮食不规律、长期生活不健康、经常食用速食、食用重盐及生冷热烫食物过多所导致,同时饮酒、吸烟、精神压力较大都会不同程度上的增加发病率。慢性胃炎属于胃黏膜内部出现炎性反应,缺少特异性症状,临床对幽门螺杆菌检查可以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幽门螺杆菌检查,无创检测,血清抗体检测,13C、14C尿素呼气试验,粪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等方式进行检测。幽门螺杆菌属于常见的致病菌,经研究证实,人体胃部内长期存在幽门螺杆菌,可诱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且对机体造成的危害较大;
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多途径进行感染。感染幽门螺杆菌,且在各种内外源因素的联合作用下,胃黏膜遭受损伤,诱发炎症、免疫反应等,加速胃黏膜屏障损害,从而诱发慢性胃炎[12]。

我国近几年慢性胃炎发病率逐渐上升,患者在患病后会存在多种症状,如上腹部疼痛、腹胀、腹泻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所以目前需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提升慢性胃炎的治疗有效率。随着我国生物检测技术的逐渐发展,其成为了慢性胃炎的主要诊断方法。胃部若幽门螺杆菌残留过多还会逐渐出现致癌因子,增加胃癌的患病率。

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约有80%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而病情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
由此可见,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与慢性胃炎病情严重程度间呈现正比关系[13]。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细菌,在人体胃黏膜多以弧形或螺旋形呈现,若幽门螺杆菌进入胃部,在自身动力的推动下会伤害胃部细胞;
加之胃部环境较黏湿,会加速细菌运动能力,从而诱发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的活动性较强,能够与上皮细胞结合,所以这也使其不易随着食物残渣排除。另外,幽门螺杆菌为了避免被中性粒细胞杀灭,还会分泌过氧化氢酶。

目前已经证明了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胃癌之间的联系,但是因为不同地区医疗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无法实现全面幽门螺杆菌检测,这时就需要在临床开设幽门螺杆菌检测通道,实现理想的常规检测。在检测结束后可以采取针对性治疗方式。现阶段,我国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如在治疗后存在较高的复发概率,且老年人对治疗药物的耐受程度较差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后续逐渐解决。通常而言,胃部可以通过多途径开启自我保护模式,如胃酸分泌正常和黏液层良好等,均可以很好的保护胃黏膜,规避微生物侵犯[14]。幽门螺杆菌进入上皮表面,可有效结合上皮细胞,从而避免肠胃运动[15]。而且幽门螺杆菌中含量较高的尿素酶可以水解产生氨,对幽门螺杆菌形成一种表面保护层,预防胃酸侵蚀。

由于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故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可使用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提升临床疗效[16]。此次研究中,为进一步体会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开展幽门螺杆菌检测的价值,特择我院63例慢性胃炎患者和60例健康者开展对比研究;
本次研究数据为:观察组患者阴性例数为2例,阴性率为3.17%,阳性例数为61例,阳性率为96.83%,对照组患者阴性例数为60例,阴性率为100%,阳性例数为0,阳性率为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误诊率为3.17%,漏诊率为1.59%,检出准确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误诊率为0,漏诊率为0,检出准确率为100%,差异显著(P<0.05)。证实了对慢性胃炎患者开展幽门螺杆菌检测到价值。

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慢性胃炎患者,均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导致的,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进一步进行验证,从而明确病因后对患者开展对症治疗。

猜你喜欢 胃部螺杆菌幽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7期)2022-04-22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6期)2021-11-20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5期)2021-11-02胃部爱情青年文学家(2021年16期)2021-08-05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9期)2021-01-18胃部反酸吃什么好科教新报(2021年50期)2021-01-06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年6期)2019-06-03什么原因造成男人的肠胃不好人人健康(2019年1期)2019-01-10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18年2期)2018-02-28

推荐访问:幽门 螺杆 临床应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18/61300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