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法探析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符田田(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 519000)

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重讲轻读”“重言轻文”。本文作者参与的珠海市市级课题《阶梯式训练模式促进初中生文言文学习效能的研究》研究于2018年结题。在此过程中探索出的文言文“五步”教学法具体分为:预习导航、析题激趣、加强诵读、练讲辩测、指导背诵,下面逐一阐述,希望能够为教育界同行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陶行知先生提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利用精心编写的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疏通文言文文意,并在导学案的关键处作些提示和指导。

课内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一般有五点:一是了解文体常识,积累字词通文意;
二是当堂成诵,熟读能背;
三是厘清结构层次,明晰布局特点;
四是了解写作背景,感悟作者情思;
五是探讨写作特色,学习写作技法。导学案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还要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导学案可以囊括以下六个方面。

1.积累常用词,疏通文意

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文言常用词,能够在不同语境下能准确推断词义,何愁读不懂浅易的文言文?在导学案中设置解答重点字词的注释题,并提示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扩展组词法、回顾旧知法、形声字法、成语法、等。导学案中应标注出具有文言句式特征如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句子的翻译方法,指导学生读懂大意。

2.划分节奏,准确朗读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的,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置学生划分全文朗读节奏并反复朗读的作业,在导学案中列出其规律,如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等。坚持训练,学生自能读出韵味、读出兴趣、读出语感。

3.厘清层次,把握结构

厘清文言文的结构层次有助于学生背诵全文及领悟文章的章法。教师应巧妙设题提示学生厘清文章思路,如学习《三峡》时可以要求学生从课文每段中选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每段段意。

第1段:三峡全景___________________。第2段:三峡夏季________________。第3段:三峡春冬________________。第4段:三峡之秋________________。

4.了解背景,把握主旨

作者在文章中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与写作时的遭遇、心境密切相关。在导学案中教师应提供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把握主旨。

5.改写文段,再现情境

课内文言文文质兼美,教师应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写中提升。以《出师表》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诸葛亮在接受刘备遗命以来“夙夜忧叹”具体情形是怎么样的,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对诸葛亮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进行描写。这一想象练笔不仅加深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象的理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诚信品格。

《醉翁亭记》设题:紧扣“乐”,醉翁写了哪些具体的景、事、人?请选择课文某一片断的“乐述”,品味文字,发挥想象,细绘乐图,并为其取名。学生练笔多彩纷呈,如《山水乐景图》《滁人游乐景》《太守游宴会》《众人醉酣》《太守乐山乐水乐人》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也可以选取凸显中心的文言文片段,将生活情境与文言文情节相结合设置驱动性问题。以《三峡》为例,学生选定一个季节以导游身份写一篇导游词。

6.挖掘美点,迁移积累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在写法上都有其特点,这一特点也许能成为课堂教学中交流、学习的热点,如《三峡》设题:两山夹水乃成峡,作者写三峡,哪些句子做到了既描山又暗含水?哪些句子实写“水”暗含“山”?

陶行知认为,要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就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要解放孩子的眼睛、双手、头脑、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广泛积累、拓展迁移,如《狼》设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狼是邪恶的,狼的形象具有狡诈、贪婪、凶残的象征意义。但时至今日狼形象的文化内涵发生了变化。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吉祥物扎西瓦卡狼就是以西伯利亚平原狼为蓝本而设计的。时至今日,人们赋予了狼怎样的形象内涵?

总之,预习当先,学了再教不仅能让学生提前知晓教学预设流程,充分做好上课准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习效果。

新课导入要“短”“趣”“快”,费时短,内容趣,快入文本。如何析题?

1.看标题的“文体”标志,介绍文体知识

文言文的标题往往能提示此文文体,如《马说》《桃花源记》《出师表》等,学生常析题辨文体、能增强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2.抓标题的核心要素,介绍背景知识

标题里往往涵盖人名、地名、中心事件等要素。教师分析其与文本的关联,抓住题目中的核心要素引出相关写作背景的介绍。《湖心亭看雪》的导入语:一般人喜欢选择“春夏”“花朝”“晴明”时节赏西湖,而有一个人却认为“秋冬”“月夕”“雨雪”三时赏景最佳。这位特立独行之人是谁呢?就是作者张岱。“短”“趣”“快”的导入可以加深学生对作者思想个性的了解,进而更易领会本文情感。再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抓住“承天寺”“夜游”,教师发问:“承天寺在哪里?”“苏轼为何要夜游承天寺?”接着介绍苏轼写此文时“因诗被贬”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心绪,使学生明白苏轼夜不能寐遂游承天寺的原因,为学生理解文中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要重视诵读、背诵的指导,让学生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

1.读准字音,读出字正腔圆之美

文言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解决正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

2.读出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之美

课前学生已对课文进行朗读节奏划分。课上教师进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长短的朗读训练。学生读清句子的停顿节奏、语气、语势,读出抑扬顿挫之美,在读中“其义自见”。例如,在指导《出师表》诵读时,让学生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表现诸葛亮的赤诚之心,用循循善诱的语气朗读诸葛亮于危难之际提出的治国之策,然后再用逐渐凄凉的语调读出诸葛亮对刘备的感激之情,用坚定的语气读出诸葛亮对后主的忠心和出师的决心。

3.读懂情感,读出“只可意会”之美

诵读难以尽懂全篇,但能领会音韵的铿锵、句式的整散、情感的变化等,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读背全文,读出结构层次之美

教师应采取多种诵读方式,例如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读等,让学生读顺、读熟直至背会。初中文言文大多结构精巧层次清晰,在诵读中厘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层次,不仅能“其义自见”而且能为背诵全文奠定记忆的框架基础。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导学案为抓手,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交流质疑互动提高的平台。教师仅作为教学的组织者、点拨者、点评者,小组代表则作为课堂的主讲者,采用小组竞赛评分制,逐一落实“练讲辩测”四个环节。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前(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导学案,并在小组内部交流所思所得,此为“练”的环节。由教师指定或小组自定本组的展示任务并由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解导学案上某一版块的知识点,此为“讲”的环节。小组代表讲解结束之后,其他小组对其讲解内容或进行指正或提出疑问或补充新知,此为“辩”的环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引进小组竞赛制,学生不仅特别关注主讲者讲解是否全面、准确,还能够踊跃指正纠错进而引发课堂有效生成,最终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究疑解惑共同进步。一堂好课的标准当然少不了将预设教学目标落实到“考”上。“代表讲、学生辩”后当堂考问,可由学生主讲者也可由教师,就刚涉及的知识点提问个别学生或全班,此为“测”的环节。练讲辩测,步步推进。

如果完全按照导学案式进行教学则容易陷入模式化,教师还得按需巧增教学内容打造课堂亮点。教师可用两个方法:一是借鉴写法,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醉翁亭记》写景技法有变化之美、动静相映、层层烘托、寓情于景四点后,学生选取至少其中两点来描写某处自然风景或场面。二是对比迁移,加深认识。选取主题相同或相反的文言短篇与课文进行对比探究。例如,在《醉翁亭记》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练讲辩测”后,出示一道思考题:同为贬官,同样寄情山水,柳宗元游小石潭先乐后忧,欧阳修游山酣乐,两人的“乐”是否完全相同?你对两人分别有怎样的评价

试“背”全文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最后环节。教师可用两招指导背诵。一招是结构板书法,选取课文每段的领头字、中心词串联整理出课文结构层次并将其浓缩于课件的一个版面,学生根据结构图示背诵。还有一招是以完形填空式帮助学生加强背记,如《三峡》完形填空式背诵板书如下。

自三峡__________,两岸__________,略无________________。重叠__________,隐__________蔽__________。自非亭午__________,不见__________。

至于夏水____________,沿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有时朝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江陵,其间_____________,虽乘御____________,不以____________。

春冬___________,则素____________绿____________,回____________倒____________,绝巘多生____________,悬泉____________,飞漱____________,清峻____________,良多____________。

每至晴____________霜____________,林____________涧____________,常有_________,属引_________,空谷_________,哀________久_______。故____________:“巴东____________,猿鸣________。

初中课内文言文采用“五步”教学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吸收,并有效强化知识记忆,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本文所提出的建议,合理改善自身教学方式,推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良好开展。

猜你喜欢 五步三峡学案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1年12期)2021-12-31原来你是李白的三峡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1年2期)2021-07-21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乡愁导学案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1期)2020-02-14三峡留下我多少梦青年歌声(2019年4期)2019-04-11“五步”+“三力”,强化小组管理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6年12期)2017-01-13现代散文“五步”快速阅读法东方教育(2016年13期)2017-01-12挪穷窝 斩穷根“五步”搬迁保脱贫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33期)2017-01-03考场议论文“五步”作文法语文天地·高中版(2016年7期)2016-12-27“比例尺(一)”导学案开心素质教育(2016年3期)2016-04-22

推荐访问:教学法 探析 文言文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05/62085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