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创新探索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王清平

(江西广播电视台 南昌 330000)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融合逐渐成为主流的传播环境[1]。在此背景下,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的传播也产生明显的影响。在传统媒介模式下,电视新闻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电视作为接收端,因此其受局限性较大,同时,新闻发布端也主要是通过电视塔的运作实现的,信息的运转周期较长[2],仅对于部分建立专门新闻组的事件类型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同时,受电视节目的时段限制,其能够播放的新闻内容也是极为有限的,仅部分具有较高代表性的新闻内容能够被报道[3]。而随着媒介融合的逐渐发展,网络在新闻传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网络具有更高的实时性,且信息上传不再受限,因此,每个新闻事件的目击者都可以作为新闻的传播者的身份存在,更多的新闻事件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更多人了解,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实时性和全面性都得到了极大提高[4]。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新闻传播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对其传播方式进行合理的创新是确保其可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5]。

基于此,本文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创新探索研究,在分析了媒介融合的主要特征以及其对电视新闻传播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的主要途径。通过该研究,以期为电视新闻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随着近些年来媒介融合的不断加深,其实现了在传统媒体基础的线性向多维度的跨越,也使得传播方式从模拟转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媒介融合的优势越加明显,现代化特征也更加显著[6]。以此为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媒介融合的主要特征,并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具备更高的即时性

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下,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其信息发出到反馈阶段都需要一个较长的传播周期,在此过程中,对于信息发出者而言,其对于信息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是无法判断的[7]。媒介融合打破了新闻传播中的这一桎梏,使信息的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了更高的即时性特征,各种信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被传播,甚至实现“零时差”的信息传播。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更加迅速,发挥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同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发布者不仅拥有信息的控制权,同时也可以控制双向交流。信息接受者也可以以信息传播者的身份存在。因此,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传播过程具有更高的自由度,信息扩散的维度也更加广泛[8]。

(二)具有更开放的交流空间

与传统媒体相比,媒介融合的交互性更强,并建立起双向的互动方式。这也使信息在发出同时就可以得到反馈,使得信息发布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信息价值做出客观评价。互动性也是媒介融合与传统媒体最明显的区别之一[9]。以此为基础,传播者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将自己身边的图片、音视频等类型的新闻信息进行发布,受传者也可以随时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信息。因此,可以说,媒介融合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的地域和时间限制。传播者和受众可以在不同的空间、以不同载体对不同类型信息进行处理,现有的新闻传播方式如图1所示。

图1:现有新闻传播方式

(三)具备灵活的移动性

媒介融合使得新闻信息的发布端和接收端都具有更高的移动性。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媒介融合使信息的载体不再局限于有线接收设备,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新闻信息的处理方式[10]。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媒体已经成为了媒体中的主流。媒介融合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大众化,解决了传统媒体存在的明显中心化和权威化的问题,使得新闻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影响程度也更加深入,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对于人类信息传播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同时,受媒介融合的一定影响,其在舆论引导与监督方面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使得舆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新闻信息的讨论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更加便捷。

(一)新闻的发布者大众化

在传统电视中,传播的新闻一般是由各个电视台的编辑决定的,观众是以被动接受者的身份存在的,但媒介融合出现后,观众在传播中被动接受的地位发生了巨大改变,其开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备主动权,所有的观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以信息的二次传播者的身份存在,这是传统传播模式中所无法实现的,对于电视新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重播的情况逐渐减少,面对这一问题,在科技不断的进步中,数字化媒体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是吸纳对海量新闻的压缩处理,并通过构建数据库的形式,对信息进行储存,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信息具有更长时间的有效性,观众可以通过个性化检索的方式,对需要的新闻信息进行查找。

(二)新闻互动双向化

在传统电视的时代,电视台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是极为有限的,主要是通过写信、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进行的,互动数量很小,因此,其对于电视新闻制作的调整与优化起到的作用极小,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互动平台,互动的管理也较为松散,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不具有代表性,新闻发布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是极为贫乏的。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双方都具有了更高的能动性,互动也成为了传播中主要特征,反馈环节也变得越来越流畅,使得互动这一重要环节得到了切实保障。观众的反馈不仅能够通过收视数据得以体现,同时,传播者与接收者,以及接收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讨论也为电视新闻制作内容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电视新闻传播模式逐步过渡为以每一个受众都能成为新闻信息的提供者和传播者,双向互动得以发展。

(三)新闻的传播载体互联网化

新闻传播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其时效性,这也是新闻本身最重要的价值之一,他决定着新闻的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吸引受众的关键要素之一,与电视新闻传播成功与否直接相关。媒介融合利用了互联网作为传播载体,使得信息传播在时效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此背景下,新闻传播实现了随拍随传的传播模式,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便捷化。同时,在媒介融合产生之后,电视新闻的制作和发布流程也更加自由化,电视新闻的制作流程也逐渐呈现出明显的互联网化。媒介融合使得新闻在传播载体中能够以更加开放、互联的方式被呈现,新闻信息传播的范围和影响的力度轻松扩大。

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如图2所示。

图2:电视新闻传播方式

(一)构建多元传播主体格局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要实现电视新闻传播的新发展,首先要加强电视新闻传播格局建设,提高新闻传播过程中多方力量之间的调动、协调和整合,与此同时,积极壮大电视新闻传播队伍,逐渐实现以政府组织为主导、多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传播主体格局。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大众参与到电视新闻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来,使得新闻的传播范围更加多元化、传播结构更加多层次化。为此,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要建立专业的互动对话平台。通过平台了解民众对于新闻信息的真实感受,对于电视台而言,可以从中获得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实现对自身的不断优化,对于观众而言,其可以获得对于电视新闻产生更加深刻的参与感,在交流互动的同时,也会引导其对新闻事件蕴含的文化观念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对于人们思想健康有序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要营造更加健康的传播氛围,以此吸引更多公众广泛地参与到新闻的制作中来,使电视新闻形成多元传播主体格局。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造健康开放的电视新闻舆论场,使全社会价值共识在最大限度上得以凝聚,促进电视新闻传播的良性发展。

(二)加强对人文关怀的重视程度

人文关怀是电视新闻的最根本的价值内涵,其也是在信息膨胀时代电视新闻传播能够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电视新闻传播,必须凸显人文关怀,在内容上反馈民众的切实需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切实的问题为主旨,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对于此,首先,坚持以文化人,积极塑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传播环境。将电视新闻传播的开展建立在以人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将实现人的自身价值作为根本目标。为此,要强化电视新闻在信息传播领域的领导权,积极创建电视新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生产以及再生产能力,将电视新闻的传播途径拓展到信息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每个过程之中。同时,要准确了解新闻接收者的行为习惯,结合媒介融合传播的特点,创作与新时代信息传播相适应的电视新闻传播模式。根据网民的个体适应性和个体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播,引导舆论,合理地解答、解决网民的思想困惑。

(三)以“弹性思维”把握新闻传播文本

弹性思维则指能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的具有一定柔性和灵活度的思维方式。顾名思义,弹性是一种空间上的伸缩性和周期上的波动性。对于传播电视新闻这样的事情,应该而且必须用弹性思维来把握,因为电视新闻本身是具有一定弹性的,是处在成长中的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张力的现象。同时,在复杂性的网络传播环境中,文本流态具有多变性、波动性大等特点,各种文本之间的随意链接十分有利于文本意义的整合生成,任何网络聚合信息都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来形成价值共识。

电视新闻是人民群众对国家以及世界信息进行获得的最基本的方式,在现阶段网络新闻鱼龙混杂的背景下,真假新闻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有调查显示,对于不同来源的信息,人们对于电视新闻的信任程度更高,因此,加强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创新,使其在激烈的信息市场中发挥其作用,是保障新闻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提出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创新探索。通过该研究,以期为电视新闻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传播者传播方式电视新闻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带刺的苍耳学苑创造·A版(2019年11期)2019-12-05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人大建设(2019年1期)2019-07-13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看西夏佛经的传播方式西夏研究(2017年3期)2017-08-07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7期)2017-07-24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声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

推荐访问:媒介 融合 探索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26/630957.html

  • 相关内容
  • 07-26 脱贫攻坚题材专题片的故事呈现与主题表达分析

    魏建君(沈阳广播电视台辽宁110000)“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出的

  • 07-26 浅谈交通设施抢通抢修的技法运用

    孙助建(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安徽合肥100089)地震、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及其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

  • 07-26 军训总结发言3篇

    军训总结发言1  各位领导、各位教官、老师们、同学们:  为期7天的军训顺利结束了。刚刚举行的队列汇报表演,是对这次军训活动最好的总结。整齐的队形、矫健的步伐、饱满的精神、坚毅的面庞,展现了同学们高

  • 07-26 军训心得体会日记150字3篇

    军训心得体会日记150字1  一到军校我们就换上了一身迷彩服,感觉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们是第十连,会组成一个方阵进行训练。  今天我们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一节课结束,我们都会坐下来休息一

  • 07-26 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价值利导因子

    陈小华(柳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柳州545616)“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德法”)这门课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