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牛肉制作的干煸牛肉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性分析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陈丽兰,吴华昌,胡琦锋,易宇文,杨芳,张佳敏,袁灿*

(1.四川旅游学院,成都 610100;
2.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100)

牛肉含有优质高蛋白,其含量一般在20%以上,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深受大众喜爱[1-2]。干煸牛肉是一道以牛肉为主料的经典川菜菜肴,是牛肉辅以多种调味料,经干煸烹饪制成,深受消费者青睐。当前干煸牛肉多采用传统的烹饪方式制得,在各类厨房中少量分批烹饪,因此其消费和食用方式及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受到了限制[3-4]。钟世荣等[5]报道了一种干煸牛肉复合调味料,其根据干煸牛肉的风味特点,通过调整调味料配比,烹制出不同风味类型的干煸牛肉,该研究有利于干煸牛肉的规模化生产。对干煸牛肉品质的研究是推进干煸牛肉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基础,而原料的组成(原料肉、辅料)是影响干煸牛肉品质的重要因素。焦阳阳等[6]报道了不同部位牛肉对牛肉片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辣椒条牛肉制品的保水性好,而牛腱制品的感官评分最低。赵改名等[7]比较了云岭牛霖肉、臀肉、肩肉、牛腱、黄瓜条和牛腩6个部位肉的品质特性,发现肩肉块状产品、霖肉可用于开发烤制产品,臀肉可用于开发肠类产品。由此可见,牛肉作为干煸牛肉重要的组成原料,其加工过程对干煸牛肉的品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干煸牛肉的原料多选用牛里脊或者牛后腿肉。据调查,家庭和商业做法也常选用牛臀肉作为原材料,主要是因为牛臀肉纹理细致,肉质近似牛里脊,且牛臀位置接近牛后腿,牛臂肉和牛后腿肉的质地也有相近之处。食材选用是决定菜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确定适宜的加工原料是菜品工业化生产的重要步骤[8-9]。因此,研究不同原料对干煸牛肉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选择牛里脊、牛后腿肉和牛臀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营养特性分析、质构分析、色泽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和感官评价,比较分析牛里脊、牛后腿肉和牛臀肉的品质特性,进而为干煸牛肉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1 材料与试剂

牛肉(雄性西门塔尔牛,20月龄,宰后72 h,不同部位牛肉大小均为2 kg的块状,于0~4 ℃冷藏):购自成都市郫都区伊塞牛肉批发零售中心;
红油豆瓣酱: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
芹菜、蒜苗、姜、食盐、千禾烹饪料酒、花椒粉、爱蜀味辣椒红油、李锦记芝麻香油、福临门纯香菜籽油、味精:均购自本地超市。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MX-50L可倾式燃气炒锅 诸城市茂新机械有限公司;
75 μm CAR/PDMS萃取头 美国Supelco公司;
GC-MS-QP2010 Plus气相色谱-质谱仪 日本SHIMADZU公司;
NH300高品质电脑色差仪 深圳三恩时科技有限公司;
Calory Answer CA-HM食品热量成分检测仪 日本JWP公司;
TMS-Pro食品物性分析仪 美国FTC公司;
A200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实验室常用烹饪设备。

1.3 干煸牛肉加工工艺

原料肉→分割→清洗→整理切丝→煸炒→成品。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1728-2014《中国川菜经典菜肴制作工艺规范》的操作要点如下:原料预处理:牛肉横切成粗丝,姜切成长约2 cm的细丝,芹菜、蒜苗切成长约4 cm的段;
烹制:锅中放油烧至180 ℃,放入牛肉丝(300 g)煸炒至吐油,加入郫县豆瓣酱(30 g)炒香,加入姜丝(5 g)、料酒(15 g)炒匀,炒出香味,放入蒜苗(20 g)、芹菜(35 g)、食盐(1 g)、芝麻油(3 g)、辣椒油(10 g)、花椒粉(1 g)炒至断生,装盘。不同部位牛肉样品分别标号:牛后腿肉样品为HT,牛里脊肉样品为LT,牛臀肉样品为TT。

1.4 试验条件

1.4.1 GC-MS条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不同部位牛肉制得的干煸牛肉的香气成分,相关条件如下[10]:

萃取条件:取炒制后的干煸牛肉丝5.0 g置于密封空瓶中,60 ℃下恒温水浴30 min,将老化(250 ℃,10 min)过的固相萃取针插入样品瓶中,吸附30 min,然后在250 ℃气相色谱进样口解吸5 min。

GC条件:色谱柱:Rtx-5MS(30 m×0.25 mm,0.25 μm),柱箱初始温度40 ℃,进样口温度270 ℃,在压力49.5 kPa下进样,柱流量1.00 mL/min,分流比3∶0;
柱温箱升温程序:40 ℃,保持5 min,以5 ℃/min的速度升温至150 ℃,保持2 min,再以10 ℃/min的速度升温至280 ℃,保持3 min。

MS条件:电子电离源,离子源温度200 ℃,接口温度220 ℃;
溶剂延迟时间0.1 min;
MS开始时间0.2 min,结束时间45 min,间隔0.5 s;
质量扫描范围30~500 m/z。

定量分析条件:将GC-MS测定的各组分结果与NIST 08质谱库进行检索对照,取正向和反向在800以上的挥发性成分。以浓度为1 000 ng/mL的邻二氯苯(溶解相为甲醇)为内标物,按照下式对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

式中:Cx为未知化合物的含量,ng/g;
Co为内标物的质量浓度,ng/mL;
Vo为内标物的进样体积,mL;
Sx为未知化合物的峰面积,AU·min;
So为添加的内标物的峰面积,AU·min;
m为试样的质量,g。

1.4.2 色差分析

利用三恩时NH300高品质电脑色差仪,采用LE照明方式:d/8(漫射照明,8°方向接收),视觉角度10°对样品的L*、a*和b*值进行分析,用标准白板作标准。

1.4.3 食品热量营养成分分析

采用日本JWP公司生产的Calory Answer CA-HM食品热量成分检测仪,用厨房纸去除牛肉样品表面调料,并用粉碎机粉碎,在常温状态下将粉碎的样品放入反射测试盒中,盖上石英玻璃盖并确保石英没有倾斜,根据牛肉样品在Measurement Mode中选择“reflection”反射模式,选择对应的测试曲线,打开测试室门,放入反射标准测试盒(反色空白版),进行反射标准光测试。

1.4.4 感官评价

将制备得到的成品无顺序编号后,交由具有感官评鉴理论背景的感官评定小组进行感官评价。评价小组由参照GB/T 16291.1—2012和GB/T 16291.2—2010培训的食品专业本科生组成,共10人,男女各半,分别对样品进行评价。评定总分为100分,感官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感官评价表Table 1 Sensory evaluation table

1.4.5 质构分析

参考代媛媛等[11]的方法,将干煸牛肉成品使用质构仪进行全质构分析(TPA)试验,采用P/5柱形探头,测试速度为60 mm/min,因变量为60%。采用燕尾剪切探头对干煸牛肉样品进行剪切试验,测试速度为60 mm/min,回程距离为25 mm。对每一组样品进行6次重复测定。

1.5 统计与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样品的数据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并通过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使用Origin 2019作图。

2.1 不同部位牛肉营养特性

表2 不同部位牛肉的营养特性Table 2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arts of beef g/100 g

续 表 g/100 g

由表2可知牛后腿肉、牛里脊和牛臀肉炒制前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水分含量的变化。

水分是牛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牛肉的组织状态和品质与其有关。炒制前牛臀肉的水分含量高于牛里脊和牛后腿肉,且差异性明显(P<0.05),而炒制后牛肉的水分含量明显降低,且牛里脊含水量高于牛后腿肉和牛臀肉,三者差异性明显(P<0.05),水分含量对成品的口感也有直接影响。炒制前牛里脊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牛后腿肉和牛臀肉,且差异性明显(P<0.05),炒制后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炒制后牛肉的水分损失较多,并且加工后牛肉的粗蛋白明显增加。炒制后牛后腿肉和牛臀肉的蛋白质高于牛里脊,差异明显(P<0.05)。炒制前样品的脂肪含量较低,且牛后腿肉和牛里脊的脂肪含量高于牛臀肉,且差异性显著,但是,炒制后样品的脂肪含量明显增加,归因于牛肉在180 ℃炒制过程中单粗脂肪酸含量会明显增加,也有可能与使用的食用油有关。样品碳水化合物含量在炒制前后变化不明显。

2.2 不同部位牛肉质构分析

表3 不同部位牛肉的质构指标Table 3 Texture indexes of different parts of beef

牛肉的质构可以通过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等指标进行评价,硬度通常是指样品经历首次压缩时的压力峰值,弹性通常用来描述样品经首次压缩后再次恢复的程度,而咀嚼性可呈现出样品对施加压力的持续抵抗力[12-13]。由表3可知,3种样品在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指标上差异性显著(P<0.05),牛后腿肉的3个指标均高于牛里脊和牛臀肉,归因于与牛里脊和牛臀肉相比,牛后腿肉是牛运动较多、负荷较大的部位,其结缔组织覆盖率高,表现出较大的硬度和咀嚼性,并且牛后腿肉胶原蛋白含量较高,表现出高弹性。处理时间相同,不同原料制得的干煸牛肉在质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2.3 不同部位牛肉色泽分析

对不同部位牛肉制得的样品进行色泽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不同部位牛肉色差分析Fig.1 Color difference analysis of different parts of beef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

L*值表示样品的光泽和亮度[14],由图1可知,样品的L*值差异性明显(P<0.05),且牛里脊的L*值高于牛后腿肉和牛臀肉,表明里脊肉制备的干煸牛肉亮度较好。a*值表示样品的红度[15],但是,样品间的a*值差异性不明显,牛里脊的a*值略大于其他样品,说明牛里脊肉制得的干煸牛肉红度略好。b*值表示样品的黄度,样品间的b*值差异性明显(P<0.05),其中牛臀肉的b*值最大,表明牛臀肉制得的样品黄度较高。

2.4 不同部位牛肉的GC-MS分析

续 表

续 表

由表4可知,通过气质联用共检测到8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醇类13种、酯类11种、醛类10种、酮类6种、烷烃类12种、烯烃类20种和其他8种,其中牛后腿肉、牛里脊和牛臀肉样品中分别检测到挥发性风味成分54,49,38种,其中17种化合物为3种不同样品所共有,牛后腿肉、牛里脊和牛臀肉所特有的风味物质分别为10,14,12种。干煸牛肉主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芳樟醇、2-乙氧基-2-羟基乙酸乙酯、正十五烷、(+)-柠檬烯、月桂烯等。不同处理组间的各类型挥发性物质含量分析和种类数比较见图2和图3。

图2 干煸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Fig.2 Content of 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 in dry-fried beef

图3 干煸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数量Fig.3 Types and quantity of 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 in dry-fried beef

3种样品中共检测到13种醇类挥发性物质,其主要产生于脂肪氧化过程,饱和醇对整体风味贡献较小,非饱和醇对风味的贡献较大。由表4可知,正戊醇具有面包香味,芳樟醇是两种样品所具有的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其具有茉莉花香[16]。反式-2-辛烯-1-醇呈现蘑菇香,桉叶油醇呈现草药味,4-萜烯醇具有胡椒味,α-松油醇具有丁香香气[17]。除此之外,3种样品中含有非饱和醇,如反式-4-(异丙基)-1-甲基环己-2-烯-1-醇和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

共检测到酯类化合物11种,在所有挥发性化合物中,酯类物质呈现出水果香气,主要来源于短链脂肪酸水解,是干煸牛肉重要的香气物质。由表4可知,乙酸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丁酯均具有果香味,均可赋予样品香气。样品LT、HT中含有大量的2-乙氧基-2-羟基乙酸乙酯,且样品LT的含量明显高于HT。同时,样品TT中含有大量呈现薰衣草香味的乙酸芳樟酯。样品中酯类相对含量的顺序为LT>HT>TT,表明里脊肉制得的干煸牛肉所释放的酯类挥发性物质更多。

醛类被认为是肉类的重要香气成分,一般来源于非饱和脂肪酸氧化过程,或者糖类的降解过程。由表4可知,共检测到醛类化合物10种,其中正己醛、苯甲醛和壬醛是样品所共有的化合物,分别具有木香、蔬菜香、芳香香气和坚果香。另外,壬醛是典型的脂肪氧化产物[18-19],具有甜瓜香,牛肉的加入使样品总体油脂含量增加,所产生的壬醛也更多。一般情况下,醛类物质的阈值较小,对于肉类的风味贡献较大[20],因此,与酯类和醇类物质相比,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小,但其对干煸牛肉的风味贡献显著。

烷烃和烯烃两种烃类物质在干煸牛肉样品中检测出的种类较多,其中烷烃类具有12种,烯烃类具有20种。烷烃类挥发性物质主要来源于脂肪酸烷氧自由基的断裂,烷烃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可能是由牛肉原料脂肪酸的差异造成的[21]。正十五烷、十一烷、2,2-二甲基癸烷是含量较为丰富的烷烃类物质,其中正十五烷有蜡味。虽然烷烃类的相对含量较大,但是其对干煸牛肉的风味贡献较小。烯烃类是检测到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一类物质,其中10种以上为萜类化合物,比如β-蒎烯、莰烯、3-蒈烯、月桂烯、异松油烯、(+)-柠檬烯、罗勒烯、γ-松油烯、α-姜黄烯等。萜类化合物多来源于郫县豆瓣和香辛料,可赋予肉类松香、柑橘香和薄荷香。例如,(+)-柠檬烯具有柑橘香气味,主要可能由干煸牛肉调料产生,月桂烯和水芹烯具有薄荷香。通常,萜类化合物气味呈味阈值较小,气味表现较为强烈,对肉类风味具有重要贡献[22]。由图2可知,与其他化合物相比,烯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大,且样品LT中含量最大,对干煸牛肉的风味也有一定的影响。

3个样品中共检测到酮类6种,其他化合物8种,酮类和其他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小。酮类的来源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有些是形成杂环类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23]。牛里脊样品中酮类含量最低,仅为7.04 ng/g,而牛臀肉的含量为87.54 ng/g。牛后腿肉和牛臀肉含有过氧化乙酰丙酮,其可能为食品添加剂,可以提供酯香味。在其他类化合物中,主要是各自样品所单独具有的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也较低。其中,2,5-二甲基吡嗪和2,3-二甲基-5-乙基吡嗪为含氮类化合物,具有坚果香气,被认为是美拉德反应产物[24-25]。

2.5 不同部位牛肉感官评价

感官评价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部位牛肉感官评分表Table 5 Sensory scores of different parts of beef

由表5可知,里脊肉合计总分最高,为81.45,3个部位牛肉之间香气、口感和组织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色泽无明显差异,说明色泽对干煸牛肉的感官品质影响不明显。里脊肉呈现出浓郁香气,具有较好的香辛料香气,在色泽方面,色泽棕红,光泽度好;
在口感方面,麻辣咸鲜,酥香化渣,并且质地较为均匀。牛里脊在各项指标上评分都略高于牛后腿肉和牛臀肉,尤其是在组织结构方面,归因于相比于其他部位牛肉,里脊肉具有更细的肌纤维。

2.6 相关性分析

不同部位牛肉制得的干煸牛肉品质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见图4,鉴于碳水化合物和色泽差异不明显,将这两个指标舍弃。

图4 干煸牛肉品质指标Pearson相关性图Fig.4 Pearson corrrelation diagram of quality indexes of dry-fried beef注:每个方格表示Pearson的相关数值(R),其中“*”表示相关性显著(P<0.05)。

由图4可知,在牛肉的感官评价中,香气与色泽、L*、a*、b*、醇类、酯类和烯烃类相关性显著(P<0.05),色泽与L*和a*相关性显著(P<0.05),组织结构和总分分别与碳水化合物和水相关性显著(P<0.05)。在营养特性中,蛋白质和脂肪相关性显著(P<0.05),碳水化合物与烯烃类相关性显著(P<0.05)。同时,关于色差分析,L*和醇类相关性显著(P<0.05),a*与酯类相关性显著(P<0.05),b*与酮类和其他化合物相关性显著(P<0.05)。酮类与其他化合物相关性显著(P<0.05)。

通过对牛后腿、里脊和臀部3个部位的牛肉制得的干煸牛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炒制后的牛里脊样品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少,水分含量较多。在质构方面,3个部位牛肉在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指标上差异性明显(P<0.05),其中牛后腿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最高;
通过色泽分析表明,与牛后腿肉和牛臀肉相比,里脊肉样品的色泽、亮度和红度较高,牛臀肉样品的黄度较高;
通过GC-MS共检测到8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醇类13种、酯类11种、醛类10种、酮类6种、烷烃类12种、烯烃类20种和其他8种,其中牛后腿肉、牛里脊和牛臀肉样品中分别检测到挥发性风味物质54,49,38种。牛里脊样品的醇类、酯类和烯烃类含量较高,牛臀肉样品的醛类含量较高,牛后腿肉样品的烷烃类含量较高。结合感官评价可知,里脊肉样品总分最高,为81.45,3个部位牛肉制得的干煸牛肉在香气、口感和组织结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色泽无明显差异。由Pearson相关性可知,香气与醇类、酯类和烯烃类相关性显著(P<0.05),色泽与L*值和a*值相关性显著(P<0.05),碳水化合物与烯烃相关性显著(P<0.05)。牛里脊香气浓郁,色泽棕红,光泽度好,麻辣咸鲜,酥香化渣,质地较为均匀。

猜你喜欢 里脊后腿挥发性 铈基催化剂在挥发性有机物催化燃烧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分子催化(2022年1期)2022-11-02抓炒里脊餐饮世界(2021年1期)2021-04-21泡罩包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分析环境影响评价(2020年5期)2020-12-02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环保治理新思路的探讨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年14期)2020-03-17找腿课外生活(小学1-3年级)(2017年4期)2017-05-22姜烧肉食品与健康(2016年12期)2016-12-17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里脊套餐餐饮世界(2015年6期)2015-08-07Water is Found in Moon Rocks中学科技(2015年3期)2015-04-29五大问题拖改革后腿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推荐访问:牛肉 挥发性 差异性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808/63681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