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K1、MMP11与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史春桃,程 杰,刘 慧,单永锋,王昊楠△

(1.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无锡 214000;
2.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无锡 214000)

结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高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1]。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挖掘为预测和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带来了可能[2]。SPOCK1是一种首次从人类睾丸中分离出来的蛋白多糖,属于一个新的Ca2+结合蛋白多糖家族,其高表达在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3-4]。有研究发现,SPOCK1能通过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水平在疾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包括促进恶性肿瘤的侵袭与转移[5-6]。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SPOCK1、MMP11与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评估三者单独与联合检测在评估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价值。

1.1 标本来源

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0例患者,年龄(66.17±12.29)岁,男女比例为1∶1.12。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放化疗,术后病理结果经2名以上病理医师确认,并有完整的临床病例资料。

1.2 主要试剂

兔抗人SPOCK1多克隆抗体(ab229935)、兔抗人MMP11多克隆抗体(ab119284)及兔抗人MMP9单克隆抗体(ab76003)购自英国Abcam公司;
SP试剂盒购自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数据库分析

本研究选取TIMER2.0和GEPIA数据库检测SPOCK1与MMP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SPOCK1与MMPs表达在恶性肿瘤中的相关性,挑选出与SPOCK1表达呈正相关的MMPs;
运用GEPIA数据库分析MMPs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SPOCK1与MMPs表达相关性。

1.3.2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OCK1、MMP11及MMP9表达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检测SPOCK1、MMP11及MMP9表达。将切片脱蜡水化、高温高压抗原修复。然后滴加Solution A液室温孵育10 min,PBS充分淋洗,再滴加Solution B液室温孵育10 min后甩干。配制一抗工作液,SPOCK1与MMP11抗体稀释度为1∶100,MMP9抗体稀释度为1∶1 000。滴加适量一抗工作液,孵育切片标本过夜后PBS淋洗。滴加Solution C液室温孵育10 min,再滴加Solution D液室温孵育10 min,PBS 充分淋洗。DAB显色,镜下观察后复染、脱水、封片。

1.3.3结果判定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基于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两项指标。染色强度分级评分:0分,无着色;
1分,弱染色;
2分,中等染色;
3分,强染色。阳性细胞数比例评分:0分,阳性细胞0;
1分,阳性细胞<25%;
2分,阳性细胞25%~<50%;
3分,阳性细胞50%~75%;
4分,阳性细胞>75%。染色评分(immunoreactive score,IRS)=染色强度评分×阳性细胞数比例评分,总分<4分为阴性,≥4分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2.1 临床样本分析SPOC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SPOCK1主要位于细胞质内,并且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t=7.319,P<0.001),见图1。

A:SPOC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B:SPOCK1在结直肠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C:SPOC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

2.2 数据库挖掘结直肠癌组织中与SPOCK1表达相关的MMPs

TIMER 2.0数据库分析发现,包括MMP1、MMP2、MMP9等13种MMPs在结直肠癌中与SPOCK1表达呈正相关,见图2。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仅有5种MMP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包括MMP1、MMP7、MMP9、MMP11和MMP12,且与SPOCK1表达均呈正相关,见图3。结合2个数据库分析,最终确定MMP1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SPOCK1最为密切。

图2 TIMER2.0数据库分析 SPOCK1与MMPs表达相关性

2.3 临床样本分析SPOCK1、MMP11与MMP9表达相关性

MMP11与MMP9均表达在细胞质内(图4A),且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1,图4B)。二者均与SPOCK1表达呈正相关,且二者之间也呈正相关(图4C)。

图3 GEPIA数据库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5种MMPs与SPOCK1表达相关性

2.4 SPOCK1、MMP11、MMP9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

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70例患者进行分组:SPOCK1阳性组54例,阴性组16例;
MMP11阳性组50例,阴性组20例;
MMP9阳性组49例,阴性组21例。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发现,SPOCK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
MMP11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
MMP9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见表1。三者均阳性与结直肠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见表1。

表1 SPOCK1、MMP11与MMP9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A:MMP1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B:MMP1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
C:SPOCK1、MMP11、MMP9相关性分析。

由于结直肠癌具有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其一直以来都在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7]。尽管除了手术,还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能够治疗结直肠癌,但许多患者在初诊时即有转移迹象,属于晚期阶段,5年生存率较低[8]。病理学的发展和生物标志物的挖掘,能够更好地分析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习性和确认病理特征[9]。常见的结肠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99和糖类抗原CA724等[10]。然而,这些标志物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病理诊断和预后评估作用并不明显[11]。因此,挖掘新型生物标志物成为预测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方向。

SPOCK1属于新发现的Ca2+结合蛋白多糖家族成员之一,此家族的共同特点是有相似的N端、C端及含有卵泡素样结构的区域,参与细胞的增殖、黏附及转移等生理与病理过程[4]。研究发现,该家族的多个成员,包括SPARC、SPARCL1等的异常表达通过调节肿瘤增殖、黏附及基质间互作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2-13]。SPOCK1与SPARC在结构上有极高的相似性[14]。近年来文献表明,SPOCK1还广泛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在癌细胞间质重构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促进癌细胞生长、侵袭与转移[15]。研究发现,SPOCK1的功能受其分解的多糖片段影响,这些片段能够特异性地与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基质结构等结合,癌细胞则通过吸收这些片段获得生长优势,进一步增强侵袭作用[16]。本研究发现,SPOC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表明异常高表达的SPOCK1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MMPs则与EMT的发生密切相关[17]。相关研究表明,SPOCK1可通过调控EMT促进肿瘤侵袭与转移,而沉默SPOCK1不仅会使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与EMT的发生明显受抑,还能明显下调MMPs表达[5]。因此,异常高表达的SPOCK1可通过上调MMPs诱导EMT发生,进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本研究首先通过数据库确认与SPOCK1表达呈正相关的MMPs,其中包括MMP11、MMP9在内的13种MMPs,但仅5种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通过数据库分析,最终确定在结直肠癌中MMP11和MMP9是与SPOCK1最为密切的MMP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样发现,三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三者之间呈正相关。不仅如此,三者表达均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相关,但各自存在差异,并且当三者均为阳性时,预示结直肠癌恶性程度更高、分期更晚。故三者联合检测对于临床病理学的诊断具有强化作用。这也为证明SPOCK1通过上调MMPs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提供临床依据。

综上所述,SPOCK1、MMP1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三者间呈正相关;
SPOCK1、MMP11和MMP9联合检测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指导价值,并为寻找结直肠癌潜在的靶点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三者阳性细胞孵育 优化后精液孵育时间对精子DNA完整性、顶体反应率及IUI临床结局的影响江西医药(2020年4期)2020-04-28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野生动物学报(2020年1期)2020-02-21读 书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19年10期)2019-03-24三物黄芩汤组分(群)配伍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中的相互作用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速读·下旬(2017年7期)2017-08-03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2种成分的测定及其代谢中成药(2017年5期)2017-06-13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2017年4期)2017-03-08应用快速孵育法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过程探讨——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为例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年9期)2016-11-21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6年3期)2016-02-27

推荐访问:临床 表达 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808/63697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