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策略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李隽 井晶

(1.陕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46)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1]这为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专门列了“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一章,提出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3]。由此可见,科学精准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至关重要。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4]。利用新媒体平台,用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回应群众关切,对于增强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提升民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1.1有助于增强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大亮点[6]。从疫情初期,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领域的专家、教授早期介入,总结推出的“三药三方”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疾病初次发生向危重转化过程中,中医中药在降低转重率和死亡率、提升治愈率方面彰显了特色优势。中医药不仅在国内赢得了认可,同时也在国际上引发了高度关注[7]。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认为:“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泰国公共卫生部医疗服务厅厅长颂萨表示:“泰国也将考虑在适宜情况下尝试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病患。”

1.2有助于提升民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院校及医疗机构通过线上开设科普专栏、拍摄科普视频、开通直播平台和心理热线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疫情防控基本常识,提高群众联防联控意识,帮助群众掌握个人防控、手卫生和新冠肺炎病毒防治相关知识;
通过线下广播宣传、悬挂横幅标语、张贴海报、发放手册等形式,及时向民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
通过现场活动,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医药咨询及推拿、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经验,引导民众亲身体验针灸、推拿、按摩、保健、拔罐、熏洗、穴位敷贴等中医特色疗法,普遍反响良好。

1.3有助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8]。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药文化中所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阴阳平衡”“调和致中”的健康理念、“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的思维方式、“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职业追求以及“固本培元”“扶正祛邪”的治疗法则等,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覆盖人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9]。中医药科普传播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加强中医药科普传播,普及中医药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疫情的知识,有助于彰显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更好地弘扬传承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公益性很强的工作[10]。近年来,我国加大了中医药科普传播的工作力度,扩大了中医药科普传播的范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1]。然而在科普传播的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的问题和阻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科普传播主体学术化 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是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的主力军。经过调研发现,目前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的主体主要为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医院临床大夫、医学院校师生等,他们偏重于专业性、学术性的科普传播,撰写的科普文章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阅读、理解、消化、吸收起来比较晦涩难懂。同时,部分中医爱好者创作的作品虽然生动活泼,但由于缺乏权威性,不仅不利于正向传播,还有可能影响中医社会形象。

2.2科普传播内容碎片化 当前,中医药科普传播的内容普遍集中在中医养生保健方面,虽有百家争鸣之势,但却未能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宣传[12]。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局面,有的科普内容过于枯燥,有的存在不实言论,有的泛娱乐化。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未能灵活地将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与公众的现实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存在科普和需求“两张皮”的现象。

2.3科普传播方式单一化 目前,中医药文化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相对单一,诸多科普传播方式停留在书籍、展板、报纸、宣传彩页等传统媒介模式上,题材陈旧枯燥、内容呆板晦涩、缺乏创新创意,这就导致传播效果较差,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13]。利用新媒体手段传播中医药科普过程中,部分自媒体为吸引读者眼球,常常习惯于使用一些较为夸张、反常的标题和内容,导致传播内容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让中医起源于“神学”,止步于“科学”。

2.4科普传播受众模糊化 从目前的科普宣传现状看,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在思维方式、表达形式、传播平台等各方面还拘泥于传统做法,未能很好地适应时代条件的变化,尤其是没有精准研究受众的变化、没有有效把握受众的需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注重单向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忽略了与民众的双向互动交流。科普机构和科普专家很少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职业群体开展分类分众化科普宣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普受众对科普作品不感兴趣、不认同[14]。

中医药科普是一项面对全国民众、关系国民健康的活动,必须坚持以下三大原则:科学性、实用性、共赏性[15]。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要借助新媒体,使用直达生活的朴素哲理、普遍认可的名家言行、民众熟知的健康谚语、影响广泛的文学故事、生动活泼的流行歌诀、直观易记的数字、时尚流行的网络语言、发人深省的典型事例等,加大全方位、全过程、全媒体的中医药科普宣传力度。

3.1加速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专业化,做强传播主体 一要组建权威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队伍。培养一批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以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院校学者等专家教授为主导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队伍,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二要提升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科学素养。注重加强对中医药科普巡讲专家的专业培训,要创新学术、媒体、资本等多方参与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模式,注重积累中医药科普实战经验,在科学准确、权威可靠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化繁为简、贴近生活,让大众能理解、能接受,不断提升民众运用中医药常识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的文化素养[16]。三要强化中医文化科普专家媒体素养。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要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即时性、互动性强的传播优势,积极学习前沿新媒体传播理论和技术,创新中医药科普推广方式,努力提高新媒体传播技能应用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服务能力及与受众互动的能力,逐步实现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网络化、常态化。

3.2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内容系统化,做优传播内容 一要推广中医药科普作品,注重实用化。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通过了解民众的现实需求,将中医药文化科普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不断调整科普传播内容和方式,把深奥的专业知识通俗化,把群众的实际需求现实化,把复杂的中医术语浅显化。二要优化中医药科普内容,注重系统化。要在宣传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中医文化基础知识的传播,逐步加深人民群众对中医药重要性的理解,积极传播科学准确、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中医药科普知识,帮助公众更加全面地掌握中医文化知识、提高中医文化素养,为中医药事业创新与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三要创新中医药科普形式,注重科学化。以陕西铜川为例,要充分发挥药王山——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将科普宣传与健康咨询(义诊)、文化展示、知识普及、生态旅游、互动体验、康养结合、药材种植加工等有机融合,集中打造中医药科普、传承、研发、教育、体验示范区[17]。

3.3强化中医药文化科普媒体协同化,拓宽传播方式 一要开创线上中医药文化科普专栏。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各省(市县)中医医院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积极开通“名医名家”“名药名方”“每周一膳”等中医药文化科普专栏,定期推送群众密切关注的养生保健知识,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药知识传播体系。二要拍摄系列中医药文化科普短视频[18]。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5G可视化传播的趋势,依托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制作和发布系列健康科普短视频,开通中医药文化科普直播平台,实现信息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满足受众多种体验需求[19],构建全方位、全媒体、全视角的宣传渠道。三要定期举办线下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依托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等专家优势和技术资源,定期组织“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健康知识大讲堂”等线下活动,探索适合本土、易于推广、科学完善的健康科普常态化传播机制[20]。

3.4创新中医药文化科普受众大众化,扩大传播受众 一要提高传播受众分析能力。真正有效的中医文化传播是建立在公众具有一定中医文化基础知识素养之上的,要从提升公众基本中医文化素养的角度出发,帮助受众形成对中医药理论、思想和方法的正确认识,引导受众学会在信息面前保持科学的态度和独立的思考,做到高效接收、批判解读。二要提升传播受众的道德修养。一方面应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另一方面可以监督网络媒体和其他传播者的行为,如发现虚假信息等不良信息时可以进行举报,提高在网络环境中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三要强化传播受众的互动交流。针对科普受众的年龄特点、文化程度、职业特征等,采取分级分类的传播策略,不但要会讲“现代话”“普通话”,还要会说“网络话”,甚至“外国语”,打通专家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道,实现专家与群众面对面的直接对话,更深层次的满足患者需求。四要深入推进中小学中医药科普教育。近年来,中小学阶段中医药文化教育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部组织编写了小学版《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读本》《小学生学中医药》《初中生学中医药》等系列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中医药文化知识(小学段)(中学段)》《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小学版)(中学版)》《孩子们应该知道的66个中医启蒙小知识》等系列教材,对于提高中小学生文化素养,推动学生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具有重要意义[21]。要持续深入推进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不断加大中医药文化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推广力度。

中医药文化科普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健康中国理念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及医疗机构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以弘扬传承中医药科普知识为主线,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药科普活动为抓手,以提高民众身体素质为落脚点,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式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中医药的创新发展,让中医药的健康理念和科普知识深入人心,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科普中医药受众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3期)2021-07-16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乐府新声(2021年1期)2021-05-21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安徽医学(2020年6期)2020-07-17科普达人养成记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科普漫画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17年12期)2018-01-20从《中医药法》看直销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7期)2017-07-24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科普连连看发明与创新(2016年38期)2016-08-22

推荐访问:中医药 科普 策略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809/63718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