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开展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路径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文/李永贺

中外合作办学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资源的供给,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采用中外合作的教学评估体系和课程设置,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尤其随着自媒体等去中心化的多元文化浪潮的涌现,呈现出学习途径多元化、学习内容立体化和学习时间碎片化等特点,如果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或在爱国主义热情和文化沉淀的底蕴酝酿不足时,他们很容易在这样的国际化、多元化中迷失方向。因此,加强这部分大学生爱国主义网络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的重要任务。

本文以纺织服装学院中法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状况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查、个体和团体访谈、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网络爱国主义的娱乐化和非理性行为表达,探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路径。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中法合作专业学生爱国思想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被调查对象中超过98%的学生普遍认可生长于中国无比自豪的说法;
在“关注网络中与国家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国内外重要新闻”问题上,83.2%的人群会关注相关的新闻报道,“非常关注并主动搜索”的学生占比达到22%,说明该类学生群体已经把关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发展内化为自己的重要责任;
通过访谈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期望国家繁荣稳定,尤其是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使他们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层次的感触。这其中,就有他们的身影,充分彰显出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奉献,这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体现,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体现在:

1.国家认同感强烈,但对爱国主义理解不足

爱国主义包括两个主要层面:一个涉及爱国主义认识,一个涉及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2]。对于爱国主义认识方面,在关于“对社会主义认可程度高低”“是否认同爱国应当包括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大部分学生群体选择“非常认同”或“比较认同”。这说明新时代青年受住了一系列考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更理性的价值判断,爱国主义根基愈加牢固。但是在被调查对象中存在10%左右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太认同”或“不认同”。这说明,在少数学生的认识中,爱国主义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在中外差别化、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下,更容易使学生陷入文化冲突,更容易放大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考虑到该群体学生的特殊性,对此类学生群体的爱国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

2.信息多元混杂,但理性与非理性并存

通过调查得知中法合作办学学生在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上总体趋于理性化。比如他们对“在国外深造期间出现如H&M等外企网络散播侮辱、诽谤中国不实言论事件,是否会主动维护国家形象”、“特别喜欢的明星在网络平台公开发出不当言论,是否会继续尊崇他为偶像”等问题的态度上,有超过88%的学生选择“不会”,但有12%左右的学生选择“会”或“不确定”。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对维护国家利益以及立场方面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但爱国是感性的,网络上一旦出现网络热点事件也可能引发普遍的网络爱国主义情绪甚至是现实行动等非理性行为。因此我们看到了大学生网络上发表的极端的言论,甚至引发抵制外货等群体性事件。

从问卷数据及访谈分析知,随着网络自媒体的涌现使得多元文化思潮交融并存等现实问题更加凸显。在网络中具有匿名性、传播性等特点,主流与非主流思想的碰撞更加显著,而且年轻人展现出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容易在群体的兴奋中忘记理性,因此面对国内外的重大新闻报道,他们喜欢用娱乐化的方式,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批判现实,很容易对敏感性的新闻事件作出极端反应。而且网络中杂音不断[3],加之部分娱乐化流行语的滥用或曲解,也会引起非理性情绪、贬义化表达等消极影响,这些现象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潜在安全隐患。

3.对爱国教育充满期待,但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

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传统的以“灌输”思想为主的教育模式,他们更加喜欢自主的学习方式和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因此在“目前网络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哪些不足”的问卷调查中,有66%的学生选择“缺乏吸引力”,而对于“结合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爱国教育”问题中,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的占比高达86.4%;
说明该类学生群体是对爱国主题教育是充满期待的,但是爱国主题教育在方法上继承太多,创新太少,时代感不足。此外,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模式的特点,该类学生群体不仅需要强化语言素质和口语能力,而且需在国内学习阶段完成中方和外方两方面的培养方案和学分要求,这就导致该群体学生的学习任务远远多于普通学生[4],过大的学习压力使得该类学生群体网上冲浪时更加向娱乐化倾斜,进而导致爱国主题相关教育被边缘化,削弱了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1.创新教育方式,探索混合教育模式

利用网络的优势,以图片或动画等青年乐于接受的方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开设网络思政课程,增强学生的可选择性,让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软件进行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其次,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开拓“互联网+”教学资源,线上学习线下巩固,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情景,让爱国主义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实现全方位覆盖。如结合纺织服装设计类专业特点,以军服形制的变迁为切入点,通过视频资料等数字化的手段把中国军人坚定信念、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融入专业课堂,根植学生家国情怀,让爱国成为有源之水;
在《采风实习》等实践课程中,线下结合传统非遗、民族民俗、红色文化等内容,线上使学生从主题调研、要素提取到设计思路中探索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让学生们在自我表达中加深爱国主义情感。

2.增强传播效果,拓展爱国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在校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因此利用好第二课堂可有效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一是要坚持内容导向,借助B站、微博、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吸收青年学生的网络话语中的有益因子,结合网络热词,表达深刻的道理,并通过字、图、音以及视频等表达手段,提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表现力。二是立足学生文化修养需要,将当下新媒体特性及学生需求和学习生活习惯结合起来,依托网络平台强化榜样的力量,如学校要引导学生理性表达爱国行为,并充分利用网络碎片化特点,以漫画、短视频、电影等方式打造形式多样、内容精炼的网络精品。三是强化隐性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视频、电影等艺术感染性强的作品,可以在校园内开展网络爱国主义电影网络传播,如《战狼2》、《流浪地球》等,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同时注重网络上的话语引领,大力宣传爱国主义人物的光荣事迹,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留学回国报效祖国的事迹,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3.重视阵地建设,构建专业特色的爱国教育资源库

以网络为载体,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特点和学校背景,融合传统爱国教育传统与网络媒体技术,借助校园网、公众号、抖音、B 站等网络平台,构建专业特色的爱国教育资源库,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以此增强学生对爱国教育的可感知性。同时,以互联网思维推动“支部建到课堂”上。即对应支部的党建特色活动通过学习通等互联网平台,建立红色教育资源库,开展“以点带面”的“三会一课”活动,同时方便教师进行课堂翻转,随时随地地打开学习。此外,网络爱国主义资源库也需建立新型的互动关系,高校可通过AR、VR 等设备选取具有专业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进行加工制作,搭建线上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场域,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由感性-知性-理性的转变。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任重而道远,从总体上来看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新时代青年的特性决定了其学生网络爱国主题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面对新时期赋予的新使命,高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积极探索在自媒体等去中心化的作用下,如何“再中心化”,在网络泛娱乐化的场域下,如何“再理性化”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推动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新时代爱国主义在青年大学生心中不断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办学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10期)2021-12-26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感爱国事,承爱国志中原商报·科教研究(2021年5期)2021-03-23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0期)2019-09-10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推荐访问:爱国主义 教育工作 办学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03/64887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