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探讨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刘文倩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200)

全面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辅导员的工作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其既是学生的教育者,也是学生的管理者。辅导员在组织开展思政教育时,必须明确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这样才能促进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1]。

首先,辅导员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精神追求,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找准自身方向。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用理论来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达到国家对教育者的期盼[2]。高校辅导员只有做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才可以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在学有所成后自觉参与到社会建设中。

其次,辅导员需要在思政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当代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也呈现多样化态势,这些信息有好有坏,同时还有很多反社会、破坏国家稳定的内容。要想学生从思想上抵御外界的不良诱惑,辅导员就要全面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辅导员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充分热爱自己的祖国,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地传承我国团结统一、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3]。

最后,辅导员需要在思政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近年来,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大学生会由于学业、就业问题产生不良心理,同时,有的大学生还会由于人际关系、恋爱等出现负面心理,甚至还有可能演变成心理疾病[4]。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趋势逐渐上升,所以在实践中高校辅导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在思政教育中,辅导员可以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对于存在负面情绪、轻微心理问题症状的学生,辅导员还要与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辅导员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重点对象。对于特殊群体的学生,辅导员要定期与其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辅导员还应该在平常思政教育中对学生开展抗压训练,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抗压能力,引导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随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和实施,高校对网络建设的重视力度逐步提升,对网络化教育也越来越看重[5]。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便利性,创新思政教育的途径,深化思政教育改革,从而推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

1.“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大众性、开放性影响到传统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传统的思政教育具有极强的可控性,辅导员可以通过讲道理、谈心、感化教育来引导学生,也可以结合教材选择适宜的案例典范对学生进行引导[6]。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信息内容复杂,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都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辅导员的教育作用。

2.“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盲目性、自发性弱化了辅导员思政教育的把关人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的存在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部分,其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会带来持久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起着信息把关的作用,而网络中充斥着很多不良信息,大学生在接触这些信息时并不会通过辅导员,而是自己利用智能手机、电脑来获取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的把关人作用就会进一步弱化[7]。

3.“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复杂性加大了辅导员思政教育的难度。当前微信、微博应用十分便捷,这也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新媒体工具。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浏览的微博、微信信息在100条以上,而信息的大量出现会让大学生对信息的认识、思考呈现感性状态。在网络上,道德的约束不复存在,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随意发表信息、接收信息,如果高校辅导员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则很难充分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这必然会给学生的思政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一)充实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资源

在网络没有发展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落后、被动,只能依靠广播、报纸等媒介获取信息,这也使信息的传递比较有限,时效性不强,导致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难以及时准确地将最新信息传递给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递速度更快,传播效率更高,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并且能掌握最新消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此外,网络信息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多样性,更容易得到学生的接受,网络中的资源都处于高度共享状态,学生和辅导员接触到的信息都一样,辅导员用最新的资源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

(二)改善辅导员的思政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手段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中。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化手段来开展思政教育,这样既能增强思政教育的活力,又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有助于激活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网络教育十分契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专家讲座、思政培养等活动,会带给学生新的体验,学生也更加乐于学习思政知识。高校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为学生提供一些充满正能量、具有正确观念的信息,使学生能在平常浏览微博或微信的过程中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将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创新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方式,有助于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8]。

(三)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效率

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其思想状态也存在一定差异。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高校辅导员很难充分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停留在普通宣传阶段,缺乏个性化引导,这就会对学生的良好成长带来一定影响。在新时期下,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发展,网络更加开放,学生在网络中的活动也更加频繁,很多学生会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这时辅导员就能借助网络工具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引,这既提高了辅导员思政教育的效率,也推动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一)转变辅导员的思想观念

在“互联网+”时代下,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高校辅导员如果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没有紧跟时代步伐,师生之间会存在思想观念的代沟,必然会影响到双方的交流。所以在实践中,高校辅导员必须积极地转变自身思维,要树立“互联网+”观念,关注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网络中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并且在网络中还出现了很多“微语言”,辅导员如果不了解这些“微语言”,很有可能出现不知道学生意见的情况。辅导员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了解“微语言”的含义,从而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应将互联网平台看作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扩大自身在网络平台上的影响力,提高自身的网络话语权,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看一些正能量、对自身成长有利的信息。

(二)强化以移动终端为主体的传媒平台的运用

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使用移动终端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移动终端将会在今后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调查显示,有65%以上的大学生每天会花费3小时在手机上,有超过30%的学生每天会花费5小时在手机上。由此可见,手机已经变成了大学生的生活常态。移动智能终端使用便捷,学生和辅导员也都容易掌握,因此将移动终端变成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是切实可行的。在实践中,高校辅导员可以结合院系的教育特点,成立专门的APP或者是微信公众号,让学生下载APP、关注微信公众号,辅导员可以针对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服务等方面进行信息宣传,可以促使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并借助这些内容来引导学生更好地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观念。此外,高校辅导员还需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督,要规范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借助网络手段来与学生交流互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帮助,促进学生良好成才。

(三)强化“微平台”互动

微博、微信等微平台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互动交流方式,当前不管是在生活、工作上,还是在学习上,人们都习惯于用微平台来发布信息、交流经验。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在微信上阅读,阅读的内容涉及娱乐、生活、时事、学习等各个方面。高校辅导员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要灵活地应用微平台,吸纳微文化理念,构建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模式,从而做到线上线下思政教育的良好对接。微平台的本质是一个特殊的交流平台,用户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有网络,就可以更新微博、发表微信信息,缩小了政治层面上的身份、地位、权力差距,这也使得微平台变成了一个人们展示“真实自我”的平台。大学生在微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大多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情感体验,所以辅导员需要借助微平台与学生搭建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辅导员与学生通过微平台进行交流还能消除面对面交流的尴尬,能降低学生对辅导员的戒备心理。在过去,学生对辅导员大多存在畏惧心理,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委屈,很少愿意向辅导员诉说,他们宁愿在网络上向陌生人倾诉也不愿意与辅导员交流,这必然会给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微平台的合理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辅导员能借助微平台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想法,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对学生开展及时的疏导,这对于学生良好观念的形成十分有利。

(四)通过微视频落实思政教育

微视频是当前极受欢迎的一种视频方式,当前很多大学生都会通过制作、传播微视频来表达自己的声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十分开放,个性追求比较独特,对潮流、时尚、新鲜事物很感兴趣,他们在利用网络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不断接受各种新的信息,网络更是学生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微视频契合了大学生的生活诉求,满足了学生的个性追求,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微视频将思政教育内容通过更加有趣的影像展现到学生面前,这样可以带给学生极强的亲切感,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媒介传播、艺术感染的方式将抽象的思政教育内容呈现出来,使学生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处于正确的轨道。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优化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高校辅导员必须正视“互联网+”带来的思政教育挑战,并灵活地应用多样化手段来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辅导员互联网+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少先队活动(2020年11期)2020-12-28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校外辅导员的一天中国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中国火炬(2009年12期)2009-10-17

推荐访问:互联网 辅导员 教育工作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04/64943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