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体系研究——以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L,镇为例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杨 丽,余志强,王海明

(宜城市刘猴镇人民政府,湖北 宜城 441400)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便高度承袭古代治理传统和治理智慧,不断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乡风文明建设之路[1]。在国家改革开放40 年带来社会长足变革的影响下,中国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在不断从内容到形式的演变,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更具重大意义,对其建设目标相应地提出了更高要求。

1.1 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乡风文明建设对乡村全面振兴有积极助推作用[2]。一是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增添内生动力,乡风文明建设好,利于提高村民思想素质,培养勤劳努力的品质,砥砺向美好生活奋斗的决心。二是乡风文明的发展能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水平,人居环境建设好,强有力提升村容村貌。三是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村民道德规范、法制意识增强,助力早日建成“善治村”,切实有效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乡风文明建设至少能从村民素质、经济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为全面乡村振兴注入润滑剂、膨化剂。

1.2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目标

乡风文明是农民在道德规范、素质修养、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所呈现出的一种文明、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3]。乡风文明的核心要义或本质就是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内容涉及文化、法制、风俗、社会治安等多个方面。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风文明建设将有更高的要求,是在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过程中具有发展阶段性、兼进性的乡风文明建设,是立足于更高经济水平、更高村级文化硬件设施、更高规格文化阵地建设基础上的高水平乡风文明建设。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L 镇地处宜城市西南边陲,属丘陵地区,自然生态优美,“雾霭绝壁环山丛,灵山秀水托梯云。古洞飞瀑遥相吟,晚钟古刹画中灵”是该地景色的真实写照。该地民风淳朴,优秀传统文化及古迹保存完好。2018 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工作部署,持续特色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2.1 L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自2018 年以来,L 镇党委政府切实将乡风文明建设摆在治理基层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建设过程中,乡风文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提档升级;
制定“活动年事表”,督促各村举办文艺、文化活动成了规定动作;
开展镇级文明乡风系列评比活动,努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2.2 局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显著

L 镇先后在不同批次的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有所侧重、因村致宜地进行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八个一”即“一村一标、一路一名、一村一景、一户一牌”以及文化墙、健身小广场建设等增添乡村文化新气象;
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将H 村腾退后无偿捐赠的农房保护起来,改建为民俗博物馆,供村民及游客参观;
溯源革命历史遗迹,复建红军街、红军井、红军营房等红色建筑,赓续传递红色血脉,复述贺龙将军与段德昌师长会师红色故事。镇域局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明显提升。

2.3 活动载体及制度保障薄弱

近年,L 镇在在乡村文化活动举办、活动载体搭建上下了不少功夫,镇级大型歌舞、文艺乡村文化活动每年平均举办2~3 次,但是村级活动举行频次较低、形式单一,未形成执行有效的文化活动督导办法。村级文化载体如“新时代文明时间站”“红白理事会”的效能较为软弱。村级乡风文明建设板块缺乏行之有效、有力的制度引导,文明乡风属精神文明范畴,是地区历史人文滋养形成的,重在培育和引导,但是基于建设文明乡风的目的导向,相应的制度规范引导极其重要。

2.4 各村发展不均衡、整体建设成果不充分

从L 镇域全局看,全镇呈现乡风文明建设各村发展不平衡、整体建设成果不充分的情况。在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阶段性推进过程中,建设示范村及其环线村庄的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较为显著,文娱设施、文化宣传较其他村庄有显著区别,尤其是部分村庄充分利用小广场等聚集性活动场地开展系列文化民俗活动频次增高,丰富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整体而言,镇域局部乡风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发展有明显进步,但是整体建设成果不充分,呈现一点红、一线红、难以一团红的现状。

3.1 建设主体缺位

要建设农民的美好生活,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将农民组织起来。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自己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与条件[4]。乡村振兴前期工作的实质是国家出钱为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国家资源转移到农村进行建设效益的最重要之处在于要与农民组织能力提升结合起来,即逐渐培育农民群众自我造血能力,在国家资源下乡环境下,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长期以来,围绕乡村进行的各项建设向来是强调以群众为核心,但从组织和引导效果方面看效果不太理想,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红利的深度释放,国家加快建设,农民快速适应非农业的各种岗位的技术要求,如农民工等,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生活交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对于基层组织的依赖性显著降低,导致向心力不足;
二是近年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冲击下,乡村部分农民像是看透了一切,自我道德要求不高,乡风逐渐失序;
三是部分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力,在群众中公信力、组织力、号召力逐渐下降。

3.2 缺少完善的制度保障、执行力弱

2019 年中央农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对文明乡风建设工作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安排,强调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部门协同联动,争取通过3 至5 年的努力,全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在该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广大农村地区如火如荼开始进行乡风文明建设,但目前来看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制度还不够细致、完善。存在执行过程中力度不强,执行效力低下的情况。缺乏执行依据,力度不强是乡村文明建设最大的拦路虎,难以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文明建设就没有意义。

3.3 文化设施、活动阵地、活动内容短板突出

乡村文化建设、百姓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有载体,需要实物载体、形式载体。目前乡村文明建设缺乏高效载体。一是缺乏系列基础文化设施,乡村美环境佳是乡风文明的外在形式,部分乡村环境较差,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尤其是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小广场等设施缺失,削弱了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底蕴。二是活动形式固化、活动阵地较少。从各乡镇文艺节目来看,多为老一套舞蹈、唱歌类,形式单调,缺乏创新性。乡风文明核心要义不在于形式,但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创新性、有效性需要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体现。

3.4 缺乏量化考评监督

考评从来都是推动工作的最有效手段,尤其是文化建设工作,由于标准不同导致难以量化考评,进而影响乡风文明工作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和百姓精神文明、村风村貌建设等,涵盖内容较多,考评较为复杂,故当前少有切实有效的针对该项工作的考评手段或方案,缺少有效监督,乡风文明工作的既定目标、推动程序就显得苍白无力。

4.1 家庭良好家风挖掘与传承

村级乡风文明建设,家庭为最基本单元。人民日报关于最好的家风的表述:大事商量,小事原谅,不争高低,不翻旧账,家,不是战场,不需要摇旗呐喊,论谁胜败;
家,不是棋盘,不需要小心翼翼、处处提防。优良家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民的集体意识,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乡村振兴需要每一个农村群众的共同参与,融洽舒适、怡然自得的乡村社会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客观环境保证[5]。融合良好家风传承建设,发挥良好家风辐射效应,能够有效助推文明乡风形成。

4.1.1 充分挖掘传统优良家风资源,探索优良家风的培育路径 积极响应习总书记“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号召,做实良好家风建设。一是多手段挖掘优良家风资源,从家庭品格、邻里相处、后代教育等方面,以群众反映、入户调查、家庭评比等手段来挖掘优良家风。二是积极探索优良家风培育路径,以马克思主义扬弃观为指导,既要继承传统优良家风的积极内容,又要克服传统家风中的消极因素,努力探索新时代优良家风培育路径。

4.1.2 创新传承家风方式方法,以良好家风辐射效应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一是用现代话语体系阐述传统优良家风的文化精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进行家风价值意义宣扬,让优良家风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创新传统优良家风传播媒介,实现传播形式多样化,革新点对点、点对线的局部家风传播形式,利用现代技术设备,搭配短视频平台,扩大优良家风辐射效应,形成家风影响点对面传播格局。三是充分发挥、利用好优良家风的辐射效应产生的有利氛围,大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4.2 集体乡风文明建设探索

乡村振兴大背景对集体乡风文明建设有很大助推作用,也提出了更高标准。除了延续原有的优秀的文明乡风之外,还要结合新时代、新背景的要求,努力构建可以提高人们法律和道德素养的乡风文明,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充分发挥连接乡村和城市文化的作用[6]。新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对硬件和软件都有了高标准,接下来主要从建设制度引领和执行保障、统筹新建开发和旧居保护、文化阵地建设和活动举行三方面探索集体乡风文明建设主体路径。

4.2.1 规范执行村规民约要求,健全民主决策程序,完善乡风文明制度保障 制定共商、协商制度,健全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程序,完善乡风文明建设制度保障。一是多形式做好民主协商主题宣传活动,烘托民主协商氛围,深入贯彻共商、共治、共享思想;
二是完善协商、共治制度建设,倡导群众广开言路,引导民众积极为集体建言献策,重大事项决策邀请村民代表共同商议,增强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对已成决议之定案,一律上村务公开栏,设立复议时限,为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提供有效监督渠道,健全民主决策程序,完善乡风文明建设制度保障。

与时俱进完善村规民约,完善村规民约执行保障。针对过去部分村规民约同质化较为严重、执行度不高的情况,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更新制定村规民约。一是要结合乡村实际,基于现实情况制定符合时宜、契合实际接地气的村规民约;
二是健全村规民约更新保障。年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广泛听取村民代表对村规民约更新意见;
三是提高执行强制力,强化村规民约执行保障。村规民约的执行要围绕其制定宗旨展开,遵循共同商议、共同决定、共同监督的流程,全民督导执行过程,形成村民督导统一战线,强有力保障村规民约的执行。

4.2.2 保护和开发并重,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历史特色提升村容村貌 注重特色旧居保护,开发系列乡村古迹。一是对现有乡村文化设施进行再宣传、建设,锚定其乡村文化传承载体的功能定位,进行功能升级和转化;
二是建立乡镇传统自然村落保护名录,深度挖掘富有年代感的乡村旧居,纳入保护名录,进行政策性保护、经营性观光。同时,再度收集相关涉农老物件,充实文化博物馆,进行集中展示,留住乡愁记忆。

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新时代村容村貌。一是牢牢把握新时代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要义,以乡村特色文化为主题,统筹镇域内乡村高标准完成“一村一标、一户一牌、一组一景、一路一名”建设。二是牢牢坚持“拆畅通、码整齐、扫干净、保常态”的目标建立常态化保持的镇、村两级监督管理机制,监督管理年度评估结果与镇域拨付乡村相关费用挂钩,有效监督乡村环境治理,提升新时代村容村貌。

4.2.3 推动乡风民俗文化阵地建设,多元化开展乡风文明系列活动,焕发群众精神风貌 聚力推动高质量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生活提供形式多样活动载体。一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做实做细,强调村委牵头组织,群众广泛参与,以人民为中心、乡村文明正能量为主题打造文明实践站,制定活动统分记录制度,做好系列活动台账;
二是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乡村综合性活动载体功效。对照建设标准,进行硬件设备提档升级,为群众活动提供场所。

基于文化主题阵地建设,多形式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一是坚持乡村文明活动导向,加强活动全过程的文化宣传,保障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先进性;
二是改革最美公婆、最美媳妇评选、志愿者在行动等活动形式,充分考虑群众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群众、为了群众来主导举行符合时代特征、契合大众兴趣、充满社会正能量的多样活动;
三是加强活动经费补贴、宣传部署,保障乡村活动提质增效。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力,有效实现活动目的,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氛围。较大型村级文化活动,适当拨付相关设备租赁、人员场地等费用,保障活动高质量进行。

4.2.4 量化考评机制的建立 建立乡风文明建设量化考评体系。以持续提升居民群众文明程度和文明素养为目的、督导考评为主要手段,建立量化考评体系。一是按照制度执行、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举行等板块进行评价指标细化。二是确定各项指标满分标准,各项指标进行百分制打分,给出评定分级等次。三是全镇综合评比,划定整改负责人。考评体系的结果与乡村文化事业经费挂钩,以促进乡风文明事业提质增效。

4.3 乡风文明建设体系研究

基于对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的思考、探索,搭建系统的乡风文明建设体系,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稳固推进。该体系的搭建,核心要义在于把握好家庭单元与集体乡风建设之间促进和反调节的关系,遵循“家庭单元为基,制度引领,硬软件兼进”的布局(图1)。以相关制度保障为引领,以家庭为基础建设单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旧居保护等硬件提升,高质量推进文化阵地和系列活动建设,量化考评机制作最后保障,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

图1 乡风文明建设体系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党中央对乡风文明建设从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4 个方面提出要求[7],充分强调了群众参与下的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须深刻认识到农民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其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8]。乡风文明建设需要融合当地民风民俗,适应经济现状,在一定体系规划中、在坚强制度引领下、在有效考核监督下逐步推进,久久为功。

猜你喜欢村规民约乡风家风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农村.农业.农民(2020年1期)2020-12-30村规民约法制审核需要制度性设计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乡风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0年8期)2020-12-06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0年1期)2020-02-03构建新时代村规民约的长效机制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11期)2020-01-19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红土地(2018年11期)2018-12-19家风伴我成长创新作文(小学版)(2018年16期)2018-11-30文明乡风聚人心人大建设(2018年4期)2018-06-26幽默好家风(二)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16年9期)2016-11-09

推荐访问:宜城市 襄阳 湖北省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21/65762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