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脐疗法临床应用特点分析*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祝红,黄胜楠,苗明三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脐”,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会,又名脐中、气舍、神阙,因介于中、下焦之间的独特解剖位置,故也为经气之汇,五脏六腑之根本[1]。脐疗,即肚脐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在脐部进行药敷或艾灸、拔罐、按摩、针刺等刺激方式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2-3],临床研究证实从脐部给药,有温经散寒,祛寒除湿、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温肾壮阳、回阳救逆及保健强身的作用[4]。目前脐疗法已被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在治疗小儿泄泻[5]、遗尿[6],妇女痛经[7]、不孕[8]以及男性前列腺炎[9]等疾病中均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但可以发现脐疗法在临床应用时存在方法运用不合理、用药主观性太强、赋形剂和剂型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等问题。本文通过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自建库至2021年6月涉及脐疗的临床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章的脐疗类别、联合用药情况、主治疾病种类、临床疗效、调制赋形剂、药物剂型和用药规律等进行分析,以期为脐疗的临床合理运用提供一定的思路,为其临床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从而扩大和增强脐疗法治疗临床疾病的范围和疗效。

1.1 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数据库高级检索页面输入“脐疗”进行主题检索,时间为从建库开始至2021年6月,共检索到1 094篇期刊文献。

1.2 纳入标准期刊上公开发表且可查看全文的脐疗法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病例对照研究等具有临床性质的文献。

1.3 排除标准①内容不全以及无法浏览的文献;
总结性、研究进展等综述类文章,动物、细胞等实验性研究文献;
③临床验案,用药举隅等文章④采用相同脐疗法治疗相同疾病的文献,以及一稿多投的文章只记一篇;
⑤药物作为自身调制赋形剂时不纳入用药分析。

具体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因分析方向的不同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具体说明。

1.4 数据处理依照上述标准,初步筛选出495篇期刊文献。将文献中的基本组方录入,加减方舍去,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0]和《中药学》[11],对录入的中药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如“白胡椒”“胡椒粒”规范为“胡椒”,“炒萝卜籽”统一为“莱菔子”;
中药加工或炮制后的名称和生品均按照原中药名称统计[12],如“炒苍术”统一为“苍术”,“生山楂、焦山楂”统一为“山楂”;
药物产地亦予以去除,如“白茯苓”“云苓”规范为“茯苓”等。

1.5 统计学方法利用Excel 2013软件,对录入数据库中的脐疗类别、联合用药情况、主治疾病种类、临床疗效、调制赋形剂、药物剂型和用药规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2.1 脐疗法临床应用分析

2.1.1 脐疗临床应用类别分析按照上述标准筛选,共纳入495篇临床文献。其中438篇采用单一脐疗法,仅有57篇采用复合脐疗法,将复合脐疗法中出现的不同脐疗法分别统计,脐疗类别总频次达552次,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脐疗类别为药物脐疗法,计487次,占比88.22%。具体脐部疗法类别分析见表1。

表1 脐疗临床应用类别表

2.1.2 脐疗临床联合用药分析脐疗法的用药方式分为单独给药和联合用药,在495篇临床文献中,208篇采用脐疗法治疗或预防疾病,其余287篇联合一种或多种治疗方式进行临床疾病的防治。若一篇文章中联合了多种治疗方式,则对其分别统计。统计结果表明,脐疗联合其他治疗方式防治疾病的频次为331次,其中以联合中医治疗(针刺、艾灸、耳穴、推拿、灌肠、药浴等)105次,占总比31.72%居于首位。具体脐部疗法临床联合用药情况见图1。

图1 脐疗法临床联合用药情况分析

2.1.3 脐疗法治疗临床疾病种类分析一种脐疗方法并不仅针对一种疾病,相同脐疗方法可以治疗不同疾病,若一篇文章涉及多种疾病,则对其全部统计。对纳入标准的495篇文章进行分析,共涉及疾病109种,疾病频次538次,统计结果表明脐疗法主要用于治疗临床泄泻(101次,18.77%)、便秘(46次,8.55%)、痛经(32次,5.95%)等疾病,具体见表2。

表2 脐疗法治疗疾病情况分析

2.1.4 脐疗法临床疗效水平分析为分析脐疗法疗效水平,量化临床试验组(脐疗法)与对照组(其他治疗方法)之间的疗效差,因此排除未标明试验组有效率数值的文章,共纳入459篇研究文献。其中临床疗效观察文献(无对照组)188篇,疾病频次192次,记录总病例数21 013例,总有效数19 651例,有效率93.52%,以治疗儿科疾病效果最突出(有效率93.52%),具体疾病疗效情况见表3。

表3 脐疗法临床疗效(无对照组)分析 例

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含对照组)271篇,试验组17 476例,有效率92.36%,对照组15 834例,有效率73.08%,改善率差值为19.28%,其中治疗男科疾病虽效果一般,但改善率差值最大(27.33%),具体疾病疗效情况见表4。

表4 脐疗法临床疗效(含对照组)分析 例

总体来说,在临床治疗不同疾病的过程中,脐疗相对于其他方式治疗效果突出,虽然脐疗最常用于治疗内科疾病(194次,41.90%),但临床研究显示治疗儿科疾病效果最好(有效率94.48%)。

2.2 药物脐疗法临床应用分析药物脐疗法为脐疗临床应用的最主要方法,统计有487篇,在纳入的文献中占比98.38%,故在此对其药物的赋形剂、剂型以及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种类,药物药性和药味)进行分析。

2.2.1 脐疗药物赋形剂若一篇文章中涉及多种赋形剂,则对其全部统计。在药物脐疗法的487篇文章中,有349篇明确说明所用药物赋形剂,共统计赋形剂14种,赋形剂频次416次。使用频数最高的前6位赋形剂分别为醋(118次,28.37%)、水(59次,14.18%)、酒(49次,11.78%)、姜汁(43次,10.34%)、油(36次,8.65%)、蜂蜜(34次,8.17%)。药物赋形剂详情见表5。

表5 调制赋形剂统计表

其中赋形剂醋包括陈醋、食醋、米醋以及其他未说明醋,以使用未说明醋居多(60次,50.85%);
赋形剂水包括温水、凉水、生理盐水、蒸馏水、未说明水,以使用温水居多(30次,50.85%);
赋形剂酒包括白酒、黄酒、米酒、甜酒以及未说明酒,以使用黄酒居多(25次,51.02%)。

2.2.2 脐疗药物剂型若一篇文章中涉及多种药物剂型,则对其全部统计。在药物脐疗法的487篇文章中,有459篇明确说明所用药物剂型,共统计药物剂型12种,剂型频次484次。使用频数最高的前6位剂型分别是糊剂(212次,43.80%)、药末(67次,13.84%)、膏剂(66次,13.64%)、饼剂(46次,9.50%)、丸剂(25次,5.17%)、散剂(20次,4.13%)。药物剂型详情见表6。

表6 药物脐疗法剂型使用情况分析

2.2.3 脐疗用药情况分析若一篇文章中出现多种证型使用不同组方,则全部统计,排除使用西药以及中西药合用进行敷脐的文献。按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471篇文章,录入药方475首,包含药物267种,药物频次2 851次。其中使用频数较高的前6位药物分别是肉桂(139次,4.88%)、丁香(115次,4.03%)、吴茱萸(106次,3.72%)、白术(83次,2.91%)、冰片(69次,2.42%)和当归(64次,2.24%),具体用药情况见表7。

表7 药物脐疗法用药情况分析

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0],在录入的267种中药中,共统计有寒、热、温、凉、平、大寒、大热、微温、微凉等9种药性,药性频次267次。按出现的频次高低依次排列为:温80次、寒59次、平50次、微凉34次、微温21次、凉11次、热8次、大寒2次、大热2次。温热类药物共出现111次,占41.57%;
寒凉类药物共出现106次,占39.70%;
平性药物共出现50次,占18.73%。药性统计见图2和表8。

图2 脐疗药物药性分类占比图

表8 脐疗药物药性统计分析表

若一味药物具有多种药味,则全部统计。在录入的267种中药中,共统计有辛、甘、苦、酸、咸、淡、涩7种药味,药味频次427次,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3位分别为辛味(125次,29.27%)、苦味(120次,28.10%)、甘味(101次,23.65%)。咸、酸、涩、淡4种药味分别出现29次、21次、21次、10次,4种药味仅占总药物频次的18.98%。药味统计如图3。

图3 脐疗药物药味分类占比图

脐疗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在脐部进行药敷、艾灸、拔罐、按摩或针刺等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13-14]。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药气渗透于经络,发挥药效,不仅通过皮肤吸收药物,同时穴位受到刺激,起到药物内服与针刺的共同作用,从而增强临床疗效[15]。《难经·八难》指出:“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脐下生气之原。”即脐下为元气所聚之处,通过刺激脐部可以激发元气,而元气以三焦为通道,布散全身,能促进和调控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从而可以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16],这为脐疗法治疗疾病提供了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现代解剖学认为,脐部结构独特,具有得天独厚的解剖、生理学优势,脐部表皮角质层最薄,直接相连筋膜、腹膜,具有极高的渗透力,而且腹膜中含有静脉网,药物经脐部吸收后,直接扩散到静脉网进入体循环,所以药物吸收快[17-18],这又进一步为脐疗法治疗疾病提供了西医理论基础。目前脐疗法已被单独或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广泛运用于临床小儿泄泻、妇女痛经、男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的治疗中,大量的临床验案以及病例对照试验均验证了脐疗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优异的临床疗效。

本文通过对临床495篇脐疗相关文献的脐疗类别、联合用药情况、主治疾病种类、临床疗效、调制赋形剂、药物剂型和用药规律等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虽然脐疗法的刺激手段多种多样,但目前临床脐疗却用法单一,大多使用单纯药物敷脐法(占类别总比88.22%),忽略脐灸、脐罐、脐针等刺激方式;
药物敷脐联合中医治疗(针刺、艾灸、耳穴、推拿、灌肠、药浴等)方法在所有联合用药中占比31.72%,为临床最常用的联合用药方式;
脐疗主要用于治疗临床泄泻(101次,18.77%)、便秘(46次,8.55%)、痛经(32次,5.95%)等疾病,同时临床病例有效率显示脐疗相对于其他方式治疗效果突出,尤其治疗儿科疾病疗效最佳(有效率94.48%),治疗男科疾病虽效果一般,但改善率差值最大(27.33%),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醋(118次,28.37%)和糊剂(212次,43.80%)为药物敷脐法中最常使用的赋形剂和剂型,其中赋形剂醋还包括陈醋、食醋、米醋以及未说明醋,以使用未说明醋居多(60次,50.85%);
脐疗药物使用频数较高的前3位药物分别为肉桂(139次,4.88%)、丁香(115次,4.03%)、吴茱萸(106次,3.72%),药物性味主要以温热类药物(111次,41.57%)和辛味(125次,29.27%)、苦味(120次,28.10%)、甘味(101次,23.65%)药物居多。脐疗法最常用于治疗临床泄泻疾病,尤其是小儿腹泻,由于泄泻多为虚寒证,故无论是中药口服还是药物贴脐均常选用具有温中散寒、健脾止泻、温肾助阳作用的温里药[19],如肉桂、丁香、吴茱萸等。药之味辛者,能散,能行;
药之味甘者,能缓,能和,能补,可调和药性,缓急和中,补益虚损;
药之味苦者能燥湿止泄,调理气血[20],故临床脐疗法多用辛甘苦味药物来调和血脉,调畅气机。

虽然目前脐疗法已被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并取得不错的疗效,但通过分析发现其在临床运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临床运用脐疗类别单一,几乎未见脐灸、脐罐、脐针等刺激方式,治疗的范围和疗效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加强;
脐疗药物的赋形剂种类不明确和使用混乱,剂型的划定界限模糊以及临床使用不便,缺乏统一标准和优化方案
脐疗法对于疾病的治疗作用和症状的改善作用之间的区分不够明确等问题。脐部拔罐、艾灸、针刺、按摩等属于脐部疗法中的物理刺激形式,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使用均具有不错的临床疗效,尤其是远期疗效,应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刺激方法的临床研究,扩大其临床治疗范围。研究表明利用西药或中西药结合进行敷脐也是一种值得推广发展的给药方式,如将注入小诺霉素、病毒唑的消毒棉球放置脐中治疗小儿支气管炎[21],结果表明同一种药物用西药敷脐法可达药物口服或静脉滴注的效果,又由于此种给药方式不经肠胃,没有首过效应,不良反应小,方便快捷[22],因此更受患者青睐。针对药物剂型和赋形剂存在的类别不明确和使用不便的问题,应积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优化方案,如散剂、药末等,可以通过其药粉颗粒大小来区分,膏剂和糊剂可通过赋形剂的量来区分,制定区分标准。目前糊剂敷脐的固定方式大多使用纱布或胶布,这种固定方式药物容易溢出和脱落,污染衣物,可以尝试采用巴布剂,此种方法不仅对于皮肤具有较强的黏合力,对皮肤刺激性小,而且还能容纳较多的药物[23]。虽然临床显示脐疗所治疾病种类众多,但脐疗的临床改善或治疗作用是针对某一疾病还是某一症状,大多文献并未做出准确区分与具体说明,部分文献多为运用脐疗法改善疾病中的一两个症状,而非治疗疾病本身,如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内科症状,其可以出现在胃溃疡疾病也可以出现在便秘腹泻疾病中,仅通过证明脐疗法对于恶心呕吐这一症状有效得出对某一疾病具有治疗作用,这明显是混淆概念,建议日后的临床研究文献应明确说明和准确区分脐疗对于某一疾病有治疗作用还是某一症状有改善作用,以期为脐疗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情况提供准确的参考。

猜你喜欢脐疗剂型疗法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基层中医药(2022年2期)2022-07-22针刺“新吾穴”结合脐疗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12期)2021-07-28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4期)2021-06-09邮购信息中医外治杂志(2020年4期)2020-01-10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1期)2017-04-16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故事作文·高年级(2017年2期)2017-03-01脐疗治疗带下病古今用药对比分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年2期)2015-08-20不同剂型药物需要注意用法区别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推荐访问:疗法 临床应用 数据挖掘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22/65784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