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模型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邹 喆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效果评价作为学校了解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手段,评价指标对教学改革方案调整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如何科学地对待改革效果评价,对推进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影响因素较多,且学生人数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改革效果评价难度。[1]国内关于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模型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当前的评价水平与国外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效果评价问题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评价模型的构建思路,但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教学改革效果评价属于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因此,影响因素较多,且传统模型具有选取指标不全面的问题,出现了评价结果与时间情况的一致性系数较低等问题。此外,传统模型评价流程比较复杂,计算量较大,导致评价耗时较长,且无法达到预期的评价效果,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对此,本研究提出基于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模型。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主要受到课程教学态度、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五个因素影响,因此,本研究将该五个因素作为一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二级指标。二级指标的作用是度量一级指标,本研究邀请行业专家与教研组共同参与确定十个二级指标,建立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根据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对学生与教师进行调查,收集教学改革前后各项指标的相关数据,为后续改革效果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考虑到各项评价指标对教学改革效果影响程度不同,本研究利用AHP对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以此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在改革效果评价结果中的不同影响力。[2]AHP将目标评价分成目标层、准则层及指标层三个层次,以形成一个阶梯层次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本研究将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作为目标,将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定义为目标评价准则,由二级指标构成指标层,将教学改革效果评价这一复杂问题层次化分解,再通过判断统计及综合分析,确定各项指标权重。[3]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利用AHP确定各项指标的比例标度值,比例标度值可以反映出各项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将上文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建立为一级指标集合M和二级指标集合N,从同一个集合中随机选择x1与x2两个指标,将这两个指标进行比较。指标x1与指标x2相比,如果其对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极其不重要,则确定指标x1的比例标度值为1/9;
如果其对教学改革效果评价很不重要,则确定指标x1的比例标度值为1/7;
如果其对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不重要,则确定指标x1的比例标度值为1/5;
如果其对教学改革效果评价略不重要,则确定指标x1的比例标度值为1/3;
如果其对教学改革效果评价的重要程度相同,则确定指标uij的比例标度值为1;
如果其对教学改革效果评价略微重要,则确定指标m的比例标度值为3;
如果其对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比较重要,则确定指标x1的比例标度值为5;
如果其对教学改革效果评价很重要,则确定指标x1的比例标度值为7;
如果其对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极其重要,则确定指标x1的比例标度值为9。[4-5]按照以上规则,本研究确定一级指标集合与二级指标集合中的各项指标比例标度值,依据模型低阶层次结构,将各项指标比例标度值代入权重函数,计算出各项指标权重值。计算公式如下。

(1)

公式中,wi表示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指标权重值;
uij表示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指标矩阵最大特征根;
m表示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指标阶数;
rij表示第i个定性指标对评价等级j的隶属度。

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构建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模型,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模型

如图2所示,本研究根据实际需求,针对教学改革效果评价设计“非常好”“良好”“一般”“较差”“非常差”五个等级,建立如式(2)的评语集。

Y={y1,y2,y3,y4,y5}

(2)

公式中,Y表示教学改革效果评语集;
y1表示改革效果非常好;
y2表示改革效果良好;
y3表示改革效果一般;
y4表示改革效果较差;
y5表示改革效果非常差。[6]根据上文建立的阶梯层次结构,本研究确定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借助该评判矩阵,可以对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其表达式如下。

(3)

公式中,Ui表示模糊关系矩阵。[7]将指标归一化数据带入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矩阵,根据模糊关系矩阵与权向量相乘可以得到教学改革效果系数值,该系数值取值范围在0—1之间。[8]根据该系数值所在区间,确定教学改革效果等级,其评判准则为:如果教学改革系数值在0—0.2之间,则表示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非常差,需要对原有的改革方案进行重新制订。[9]如果教学改革系数值在0.2—0.4之间,则表示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较差,需要原有的改革方案进行全面调整。[10]如果教学改革系数值在0.4—0.6之间,则表示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一般,需要原有的改革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11]如果教学改革系数值在0.6—0.8之间,则表示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比较好,只需要对原有的改革方案进行略微调整与优化。[12]如果教学改革系数值在0.8—1之间,则表示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非常好,无需对改革策略调整,按照原有的改革计划进行即可。按照上述准则输出评价结果,本研究完成了基于AHP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进而实现了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实验准备与过程

为了检验本研究建立的基于AHP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模型的适用性与可行性,本研究以某职业院校为实验环境,该校从2022年春季学期开始对跨文化交际课程实行改革,以该校参与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360人,10个班级。其中,男生40人,女生320人。利用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对该校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评价,并选择两种传统模型作为对比,分别为基于专家评分法与基于层次分析法(以下用传统模型N与传统模型M表示)。按照上述流程对评价指标比例标度值计算,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调查改革前后的学生满意度,对改革前后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改革前后教学质量评价对比结果

本研究将表1数据代入AHP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对教学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评价结果为该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等级为良好,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可以完成该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任务。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以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性系数、评价时间作为三种模型性能评估指标。对模型一致性系数进行检验。一致性系数可以反映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似程度,系数值越大,表示评价结果准确性越高,模型评估精度越高。如果一致性系数低于0.68,表示评估结果不具备参考价值。本研究的教学实验使用电子表格记录10个班级教学改革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性系数,并对三种模型进行精度对比分析,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三种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性系数对比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对该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性系数值较高,最高值达到0.99,最低值为0.95,平均一致性系数为0.97,一致性系数值控制在0.95以上,且一致性系数高于最小限值,说明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评价精度。两种传统模型对该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性系数值相对较低,传统模型N与传统模型M一致性系数最高值分别为0.69和0.78,一致性系数最低值分别为0.55和0.49,平均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58和0.59,远远低于本文构建模型,说明在评价精度方面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存在明显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研究设计模型的适用性,本研究以评价时间作为三种模型效率评价指标,以获取指标数据时间为开始时间,以输出评价结果为结束时间。本研究以学生人数为变量,每次评价增加500人,共评价四次,记录三种模型对该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用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三种模型评价用时对比图。

图3 三种模型评价用时对比图

从图3可以看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评价时间虽然会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但是增长幅度比较小。当学生人数达到2000人时,评价仅用时1.68s,评价时间控制在2s内,说明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评价时间比较短,评价速度较快。两种传统模型评价用时相对较长,评价速度相对较慢,时间会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大幅度增长。当学生人数达到2000人时,传统模型N与传统模型M评价用时分别为4.23s和4.86s,远长于本研究构建的模型。本研究采用了AHP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构建综合评判矩阵,简化了计算流程,从而节省了评价时间,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效率。实验结果证明,无论是在精度方面还是在速度方面,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相较传统模型更适用于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作为一个非线性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传统模型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研究将AHP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技术应用到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改革评价模型构建思路,有效提高了评价精度和评价效率,实现了对传统模型的优化与创新。本研究推动了AHP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在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发展,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质量,为基于AHP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模型构建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现实意义。由于时间有限,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尚未在实际中得到大量应用与实际操作,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本课题组会对该课题展开深层次探究,为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标度评判跨文化基于改进AHP法的绿色建材评价指标权重研究中国建材科技(2020年6期)2020-03-23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疯狂英语·新悦读(2020年1期)2020-02-20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5期)2019-11-11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自动化学报(2019年6期)2019-07-23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加权无标度网络上SIRS 类传播模型研究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6期)2016-04-16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文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基于无标度网络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延迟效应系统工程学报(2015年5期)2015-02-28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江淮论坛(2011年2期)2011-03-20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评判 交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23/65819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