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www.zhangdahai.com--试卷考卷】

  【关键词】 急性病;心肌梗死;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急性心梗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的关键。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对AMI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每个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5~85岁,平均65岁。
  2 观察与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
  2.1.1 严密观察血压 由于心肌大面积梗死,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或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损伤,血管扩张药及合并出血均可发生低血压,因此应1~2 h测量并记录血压、脉搏和呼吸,每4 h测量体温一次。
  2.1.2 持续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因此应定时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保持静脉通路,发现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医生,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2.1.3 吸氧 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给予间断或持续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浓度33%~40%,流量3~5 L/min,吸氧3~7 d可纠正低氧血症,减少心肌应激性,减少心律失常,缩小梗死面积。
  2.1.4 加强监护意识,密切注意溶栓后的副作用 溶栓是以纤溶酶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使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而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是近年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但溶栓后出现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在溶栓过程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 h内发生率最高,因此溶栓后需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应用尿激酶、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等抗凝药物溶栓时,要注意出血倾向,严密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及大小便颜色,可别注意意识、瞳孔有无异常变化,以观察有无颅内出血,一旦发生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2 饮食护理 发病1~2周,应给予高维生素、足量蛋白质的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食物易消化,含必需热量和营养、低钠低脂而少产气为好,鼓励患者多饮食,戒烟戒酒,病情好转2周后可进普食。
  2.3 疼痛护理 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因此护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哌替啶50~100 mg肌肉注射或吗啡5~10 g皮下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疼痛较轻者可给予可待因片口服或硝酸甘油0.3 mg舌下含服,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
  2.4 排便的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协助患者床上排便时,可将床头摇高。如患者有便意,但排便困难,嘱患者勿用力,可给予开塞路或甘油灌肠剂灌肠。
  2.5 适当卧床休息 发病第1周病情极不稳定,易出现并发症,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进行,尽量减少患者的体力活动。第2周可在床上做四肢活动,第3~5周帮助患者逐步离床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
  2.6 心理护理 因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有时在工作中或行走至路上发生,患者无思想准备,加上由于疼痛引起的濒死感,所以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因此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熟练各种操作技术,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并给予患者及家属安慰,消除其紧张心理,使患者有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
  2.7 健康教育 积极防治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如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戒除烟酒,避免情绪激动、劳累等。合理安排饮食,给予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注意劳逸结合,根据心功能情况逐步进行适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 考 文 献
  [1] 卢海涛.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健康教育.护理进修杂志,2000,2:106.
  [2] 吴学勤,郭晓岚.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17.
  [3] 罗云秋,黄桂兰.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护理.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4.

推荐访问:心肌梗死 护理 体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shijuankaojuan/2019/0408/6354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