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对早期肾癌的诊断价值]简述肾癌CT表现

【www.zhangdahai.com--试卷考卷】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早期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诊断治疗的早期肾癌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总结早期肾癌螺旋CT图像特征。结果:所有病变均位于肾实质内,均为单发,其中左肾14例,右肾7例,肾上极9例,肾中极7例,肾下极5例。CT平扫病变呈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边缘规则或不规则,与周围界限明显者15例,不清者6例,直径1.2~2.8 cm,1例患者可见分叶征,3例见病变内钙化影。平扫CT值27~66 Hu,等密度7例,低密度12例,高密度2例。皮质期均匀强化13例,不均匀强化8例,CT值升高约30 Hu。实质期,肿瘤组织密度有所下降,与周围的正常组织边界清晰。肾盂期肿瘤组织密度进一步下降,与周围界限更加清晰,3例患者肿瘤体略突出于肾盂。本组患者均未见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能够提高早期肾癌的影像学诊断率,对早期肾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早期肾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中图分类号] R737;R4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b)-061-02
  
  肾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早期肾癌多指直径小于3 cm的肾癌[1],临床上常无症状或体征,多在体检中发现。对于肾上极或下极小于3 cm的肾癌,临床上可以做保留肾组织的肾部分切除术。因此能够准确诊断早期肾癌,对肾癌患者来说有重要意义。但因为早期肾癌缺乏典型症状,所以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2]。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1例早期肾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总结CT诊断肾癌的影像学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诊断治疗的早期肾癌患者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38~53岁,平均年龄(46.5±14.8)岁。其中11无症状,5例在体检行B超检查时发现,6例查尿常规潜血阳性,8例腰部隐痛或不适者,2例患者以无痛血尿就诊。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
  1.2.1 仪器
  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ensation16螺旋CT机。
  1.2.2 扫描方法
  检查前患者禁食12 h,空腹进行扫描。先自肾上极开始进行平扫,5 mm/层,扫描至肾下极,根据具体情况扩大扫描范围。随后经肘静脉团注碘海醇100 ml(300 mgI/ml),速率2~3 ml/s。造影剂注射后25 s进行皮质期增强扫描,100 s进行实质期增强扫描,3 min后进行肾盂期增强扫描,均为5 mm/层。
  2 结果
  所有病变均位于肾实质内,均为单发,其中,位于左肾14例,右肾7例,位于肾上极9例,肾中极7例,肾下极5例。CT平扫示病变呈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边缘规则或不规则,其中与周围界限明显者15例,与周围界限不清者6例,均未见肾盂受压征,直径1.2~2.8 cm,1例患者可见分叶征,3例患者见病变内钙化影,本组患者未见毛刺影。平扫CT值27~66 Hu,大多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其中,等密度7例,低密度12例,高密度2例。
  增强扫描:皮质期均匀强化者13例,不均匀强化者8例,与周围强化的肾皮质分界清除,CT值升高约30 Hu。实质期,肾皮质和髓质明显强化,而肿瘤组织因为无肾小管系统,所以密度下降,表现为与周围的正常组织边界更加清晰。肾盂期,肿瘤组织密度进一步下降,与周围界限更加清晰,且肾盂期可以了解肿瘤组织与肾盂的关系,本组患者均为发现肾盂明显受压情况,3例患者肿瘤体略突出于肾盂。本组患者均未见周围淋巴结肿大。
  3 讨论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肾腺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占原发性肾脏恶性肿瘤的85%左右。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极多见,少数侵及全肾,两侧发病的概率均等,两侧同时发病的概率为1%~2%[3-4]。肾癌的临床表现多为间歇无痛肉眼血尿,多表明病变已侵入肾盏、肾盂,腰部钝痛或隐痛、多为牵拉肾脏包膜引起,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发热、血沉加快等全身症状[5-6]。肾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肾上级和下极的小肾癌可以考虑保留肾组织的肾部分切除术,所以如果能早期诊断肾癌,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早期肾癌往往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患者多在体检时发现异常影像或体征而就诊[7]。本组患者有11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异常或尿常规检查出现隐血阳性而就诊。对于早期肾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可用于早期肾癌影像学检查的有B超、X线、CT、MRI等。B超具有简便无创的特点,对肾癌敏感性较高,表现为不均质的低回声实性肿块,因其缺乏特异性影像,多用于体检或初检,作为参考[8]。X线在诊断较大的肿瘤是具有优势,对于早期肿瘤需要做肾动脉造影检查。MRI在诊断肾癌时其准确率于CT相仿,但起价格昂贵,部分患者难以负担。CT是目前诊断肾癌最可靠的影像学方法,能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与邻近器官的情况等,具有准确率高的优点[9-10]。CT平扫时肿瘤的CT值多与正常肾组织相似或略低,在本组患者中等密度的患者7例,低密度的患者12例,有2例患者密度略高于正常肾组织。
  由于肾组织皮质、髓质血流量大,且各部位的血流速度不尽相同,在增强扫描中,显影剂随着血液的流向,大约在注射后30 s,先是皮质增强显影,即皮质期,随后皮质密度下降,而髓质增强显影,即实质期,大约在注射后100 s左右,随后髓质密度也下将,显影剂排入肾盂,即肾盂期[11-12]。CT检查增强扫描后肿瘤组织不如正常肾组织强化明显,在本组患者中,皮质期均匀强化13例,不均匀强化8例,强化值约30 Hu。在实质其肿瘤的密度明显低于周围肾组织,在肾盂期密度进一步下降。这可能是因为,肾实质期肾皮质和髓质的集合小管充盈,是肾实质均匀强化明显,而肿瘤组织缺乏肾小管,所以强化不明显[13-14]。CT还能清晰看到癌肿内病例变化,如钙化灶,本组患者有3例出现有不规则形状或月牙形状的钙化影,还可以看到癌肿中间的出血及囊样改变,多为低密度影,本组患者未有此类改变。
  对于略突出肾盂的癌变,注意要与肾盂癌相鉴别。CT检查肾盂癌表现为肾盂肾盏内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因其血供不如肾癌丰富,故强化扫描时,肾盂癌不明显,而在肾盂区,相对于明显强化的肾盂,表现为充盈缺损样改变,可滋鉴别。对于肾脏转移瘤的鉴别,主要结合原发病灶,CT影像多表现为肾实质内的低密度影,强化不明显,边界多清晰。与肾囊肿的鉴别主要是囊肿多形态规则,且多不强化。
  综上所述,CT在诊断早期肾癌中具有准确率高、具有特异性影像学特征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建华.小肾癌的螺旋CT诊断[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6,26(1):82-83.
  [2]韦嘉瑚.肾癌影像学诊断的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00,15(1):4-7.
  [3]汪江涛,张蕾,郑少强,等.螺旋CT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2006,15(4):283-285.
  [4]郭燕,黄兆民,刘明娟,等.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杂志,2001,35(8):627-629.
  [5]王金红,洪润寰,刘文亚.动态CT诊断肾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J].临医学院学报,2001,20(6):440-443.
  [6]杨建秀,于卫中,安春宇.小肾癌的超声和CT诊断[J].医学伦理与实践,2006,19(6):200.
  [7]冉虹,刘伟锋.肾癌的B超及螺旋CT诊断(附18例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6):528-529.
  [8]刘振翠,陈宏伟,龚彦东,等.16层螺旋CT与B超对肾癌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3):233-234.
  [9]曾培尧.螺旋CT平扫及多期扫描诊断小肾癌24例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9):1447-1448.
  [10]丁庄国,陈振湖,胡春洪,等.小肾癌的螺旋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6):421-424.
  [11]丁晓艳,冯令志,边杰,等.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技术对肾癌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6,21(1):52-56.
  [12]吕文涛,王芝文.无症状小肾癌的CT诊断(附12例报告)[J].医学放射学杂志,2006,(3):72-74.
  [13]南喜文,乔英,李健丁.肾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技术,2006,22(5):758-760.
  [14]张伟年,周俊林,何宁,等.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癌亚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7):523-526.
  (收稿日期:2011-03-18)

推荐访问:肾癌 螺旋 诊断 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shijuankaojuan/2019/0418/8322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