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血浆PT\APTT\Fg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疏通脑血管的药有哪些

【www.zhangdahai.com--素材及写作指导】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含量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血管病患者124例,对照组88例,采用凝固法、Clauss法分别检测血浆PT、APTT、Fg,分析其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F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含量对早期诊断脑血管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PT、APTT不能作为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关键词】 脑血管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
  The change of PT,APTT and F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WU Yu-rong,LI Chao-jin,ZHANG Li,et al.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19 smelting Hospital of Panzhihua City,Panzhihua 61702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PT and APTT and Fg in patients with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Selected 124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s CVD group and 88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 and detected their plasma PT,and APTT by clot methods and Fg by clauss methods.Results The Fg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in CVD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Fgis of great clinical importance in earlydiagnosing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hile PT, APTT cannot be used as early diagnostic indicators.
  【Key word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T; APTT; Fibrinogen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 CVD)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种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因此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目前研究[2,3]认为血浆纤维蛋白原(Fg)、PT、APTT水平的变化是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为此,我们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月5月期间我院住院的124例脑血管病患者,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含量,分析其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血管病组为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期间我院脑血管病患者124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拟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0例,女44例,年龄(68±12)岁,伴有高血压者8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48例,冠心病者20例。对照组为我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88例,其中男60例,女28例,年龄(64±11)岁,伴有高血压者5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32例,冠心病者12例。所有入选病例均除外具有心脏辨膜、肿瘤等明显栓子来源的脑栓塞性疾病,既往无脑梗死病史、且除外甲状腺病史、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病史患者以及1个月内无各种炎症病史者,而且病前未用过影响纤溶和凝血的药物如阿斯匹林(ASP)、肝素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饮酒、文化程度、饮食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脑血管病组入院48 h内,晨起空腹采肘静脉血1.8 ml加3.2%枸橼酸钠抗凝液0.2 ml。采血后3000r/min离心10 min,收集血浆。对照组亦晨起空腹采肘静脉血,标本处理同前。实验方法:APTT、PT均采用凝固法,Fg采用Clauss法进行测定。仪器和试剂采用CA-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Sysmex公司)及配套试剂(Dade Behring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体见表1。
  表1 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的APTT、PT、Fg凝血指标比较
  
  注:*>/sup>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对脑血管病凝血功能进行研究,对指导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治疗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多伴有血液凝固异常改变,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着凝血和纤溶的异常变化。Tohgi等[2]研究发现脑血管病患者部分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异常在急性期明显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在亚急性期与恢复期恢复到正常水平,目前认为脑血管病初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3]。近来有动物实验证实补充凝血因子可有效减少脑梗死区的范围及改善预后[4],但凝血因子应用于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还需要进一步做临床病例研究。
  脑血管病患者血液凝固异常改变具体生理病理过程复杂,一般认为与创伤、炎症、应激反应等有关, 脑血管病患者初期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启动细胞因子的瀑布效应,激活人体特异免疫应答系统,造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炎症反应还可以抑制纤溶系统,导致纤溶失衡,继而极易造成血栓形成;因此,如何早期发现血液高凝状态及纤溶异常,从而早期干预、治疗,对减少或减轻脑血管病病变发生至关重要。血液高凝状态是客观的病理过程,其程度常与血管炎病变的严重性和活动性相平行[3]。血液凝固过程一般可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其中包括凝血的共同途径)。PT 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的指标,而APTT 则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的指标[2]。
  本次实验表明,脑血管病发病初期血浆PT、APTT含量并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不能作为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研究发现[2~4]血浆Fg升高,其代谢产物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并增殖,导致血管壁增厚、硬化和管腔变窄;血浆Fg及其代谢产物沉积于血管壁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血管腔更狭窄;血浆高Fg水平使斑块帽变薄,动脉斑块发生溃疡,从而启动了血栓形成的过程;血浆Fg水平增高,亦可以改变血液粘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而与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栓形成等多种效应有关,血浆Fg水平增高亦可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强,促进血栓形成。有学者提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Fg水平高,血液粘滞度大,认为Fg水平较高是促使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3,5]。本次研究也发现Fg水平增高,与其报道一致。有学者认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6],在本实验观察的124例患者中伴有高血压者88例,高血压和糖尿病者48例,冠心病者20例,与文献相符。提示我们对于有此类有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可定期监测Fg水平,及早发现血液高凝状态并及时给予抗凝治疗,以避免或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总之,PT、APTT、Fg是机体凝血、抗凝过程中具有相互联系的指标,脑血管病发生时由于凝血活性增强, Fg含量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Fg水平升高,比PT、APTT凝血指标更早发生明显变化,动态观察血浆Fg含量变化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132.
  [2] Tohgi H, Kawashima M, Tamura K, et al. Coagulation-fibrinolysis abnormalities in acute and chronicphases of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embolism. Storke,1990,21(12):1663-1667.
  [3] 马付坚,黄承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状态评价.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4):525-527.
  [4] Cuomo O, Pignataro G, Gala R, et al. Antithrombinreduces ischemic volume, ameliorates neurologic deficits, and prolongs animalsurvival in bothtransient and permanent focal ischemia. Stroke,2007,38(12):3272-3279.
  [5] 张学勤,左大鹏,王秋萍,等.急性脑卒中血浆纤溶状态的动态观察.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14(1):16-17.
  [6] Greenberg DA. Clinical Neurology.5th ed.New york:McGraw Hill, 2002:283-315.

推荐访问:血浆 脑血管 病患者 变化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sucaijixiezuozhidao/2019/0413/7309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