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为政 [名师培养:各自为政与重评轻用]

【www.zhangdahai.com--自查自纠报告】

  一、各自为政与重评轻用――名师培养中的两大问题   目前,名师培养已经成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们都在想方设法打造、培养自己的名师队伍,期望以名师来引领教育的发展。这正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
  但是,在目前的名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里主要关注两个问题:
  一是各自为政。
  在字面上,各自为政指各自在职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当前的名师培养与使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具体说来就是:省、市、县(区)、校都在培养自己的名师,而且各自都只管自己的“培养”工作。各吹各的号,各拉各的调。
  具体表现为:
  只评自己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甚至政府,都在评定自己的名师。这本来也是应该的。问题在于它们的各自为政。以省级为例,本来可以把下一级别的名师资格作为省级名师评审的一项条件,这就从根本上尊重、认可了下一级别的名师资格。但现实却不完全是这么一回事。有的地方,省级不认可市级的,市级不认可县(区)级的,县(区)级不认可校级的。
  只管自己的。在日常管理上,也基本上是各行其是,只考核、管理自己评定的名师。一些地方,对于上一级或上上级所评定的名师,基本上不闻不问。例如对于省级学科带头人,市级不管,县级不管,学校一般更不管,在有的地方甚至基本上处于无日常管理的状态。
  只用自己的。本来,评的目的在于用,在用中发挥名师的作用。但现实告诉我们:级别越高的名师,越是被少用或不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般都只用自己评出的名师。这首先是因为自己评定的,自己认可的,用起来更顺当。比如学校自己评定的名师,学校使用起来就好像更加顺理成章。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所有教师,都属于具体的学校或其他的单位,不存在不属于任何一个单位的教师,哪怕是私立学校的教师也不例外。这就造成了县(区)及以上级别的名师无人管的局面。
  只优待自己的。一些地方,为自己评定的名师发放津贴,但也仅仅局限于自己评定的名师,“肥水难流外人田”,其他级别的名师,哪怕就在自己所属区域内,也基本上无缘享受。一些县(区)在每年的教师节期间,都要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例如某县召开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但他们只表彰自己所评的名师,就连当年被评为省特级教师的名师也不在表彰之列,让名师们心寒。
  各自为政,造成了名师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如果不是有一份证书,恐怕谁也不会承认他们的名师资格。有的县级学科带头人,10多年过去了,竟然没有开展过一次活动,没有进行过任何考核。
  二是重评轻用。
  对名师的评选,说实在话,很多地方都是高度重视的。有的地方还有专门的制度,规定每隔几年评选一次。而且,评审的程序也比较透明。
  下面是某省关于学科带头人评选的有关规定:
  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总名额全省分别控制在中小学教师总数的0.5%和1.25%以内,每三年开展一次。选拔名额按中小学教师比例分配到各设区市,由设区市教育局等额推荐。选拔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开、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按照选拔条件和规定程序,通过层层选拔产生。
  ――对评选工作不可谓不重视。
  还是这个省,对学科带头人的参评条件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在“评选条件”中,有“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在“具体条件”中,又分“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在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绩突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8年以上,具有中学高级(或小学高级、中师高级讲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特别优秀的,条件可适当放宽”等。这些都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更为重要的是,评审的过程也公正公开,而且比较透明,让人心服口服。但是,评了之后呢?基本上是不闻不问。
  我们知道,对人才的最好的重视就是使用,将其放在真正需要他们的岗位上加以重用。好鞍必须配好马,好马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如果长期置之不用,既不为他们提供平台,又不为他们提供支持,更不给他们压担子,就很可能造成名师不“名”的严重后果。
  “用”才是重视,“重用”才是真正的重视。
  真正的重用就是放在教学的一线,教学研究的一线。
  二、原因与后果
  名师培养中的各自为政和重评轻用,其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
  一是关系没有理顺。这里有两个含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造成自扫门前雪的情况;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内部各部门的关系没有理顺,造成了各部门之间工作上的扯皮。应该就名师管理工作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日常管理,或者具体落实到现有的某一科室主抓。
  二是经济不发达地区难以落实相应的待遇。一些地方虽然经济不发达,但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必须打造名师,否则,不仅影响教育的发展,还会留下不重视教育的恶名,更可能导致教师人才外流。但是评出了名师之后,待遇难以落实,在财力紧张的条件下,有的地方就只好先自己后别人。在仅仅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下,只给自己评选的名师相应的待遇,而难以顾及上级乃至更高级别所评选的名师。个别地方,甚至自己评选出来的名师,待遇都难以落实。10多年前,某市评选学科带头人,文件明确规定发放一定数量的资料费,但在评出之后,却一毛不拔,一分钱待遇都没有,让一些老师失望。
  三是将名师评选仅仅当成任务来完成。一些地方,在评出了名师之后,认为任务已经完成,就忽视了后续工作。
  名师培养的各自为政与重评轻用造成的后果,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人才外流。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名师,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人才,是最为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通常说优质教育资源,但在所有的资源当中,人才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缺乏优质的人才,纵有再好的硬件资源也没用。可是,我们的一些地方,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学校硬件建设,却对已经拥有的教师人才熟视无睹,让他们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因此,“孔雀高处飞”,另择新枝就是必然的结果了。某省在2011年评出一批特级教师之后,不到半年时间,就外流了近10名。有人戏称:某地成了为发达地区培养名师的基地。
  人才浪费。这也是必然后果。我们都说人才难得,人才稀缺,于是,想方设法高薪引进人才。但是,在有的地方,身边的人才却闲置着,宝贵的资源就这样给浪费了。另一方面,本来可以让那些名师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再培养名师,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名师培养途径。原湖北荆州市语文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不但自己是真正的特级教师,真正的名师,还利用自己教研员的身份,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2001年,湖北省特级教师评选中,就有5位入选者是他亲手培养起来的,而且大多数是农村教师。他的一位弟子这样说:“要证明年龄与磁性成正比,不需要找到别的证据,说出余映潮的名字就够了。不是父亲,但关心和微笑起来,亲切和慈爱已能够做我的父亲了。”名师在评了之后不被重视,那是真正的浪费。
  名师怠惰。这同样是活生生的现实。名师也好,普通教师也好,其实,所有人身上都存在着惰性。不给任务,不压担子,就容易怠惰。一些名师,在事业成功之后,就产生了“船已靠岸”的感觉,于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以为“革命成功”了,容易放松自己,放纵自己。一些即便原先“头悬梁锥刺股”的老师,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于是,慢慢地,就难以为“名”了。这让人感到遗憾。
  三、名师是否是公共资源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从名师的身份而言,他们一般都隶属于某一具体的学校或其他单位,为学校或单位所有。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不是公共资源,仅仅是学校或单位资源。若从知识产权上说,凡属名师创造的经验、理论等,除非是职务作品,所有权一般属于教师本人,也不是公共资源。但从名师所承担的义务而言,他们又有一部分属于公共资源。对于那些受法律保护的,教师本人拥有知识产权的东西,应该是付费使用的。
  但名师们也必须明白一个道理: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与提高的。机会和实践,就是锻炼,就是提升。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丰县市山中学,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学)

推荐访问:各自为政 名师 培养 重评轻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zichazijiubaogao/2019/0315/1591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