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切开治疗渗出性中耳炎60例临床分析 鼓膜切开术需要住院么

【www.zhangdahai.com--个人述职报告】

  【摘要】 目的 探讨渗出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0例渗出性中耳炎患者在局麻下行鼓膜切开排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痊愈39例,显效18例,好转3例。有效率95%。结论鼓膜切开术是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鼓膜切开术;渗出性中耳炎;鼓室积液
  
  渗出性中耳炎是临床上的一常见疾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鼻及鼻窦疾患、鼻咽炎、鼻咽部肿瘤等引起的咽鼓管炎症或堵塞。临床上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等。治疗除病因治疗外,主要是排除中耳腔的积液。我们对60例
  被诊断为渗出性中耳炎的患者采用鼓膜切开术排出中耳腔的积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为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耳鼻喉科患者均符合渗出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70岁,单侧26例,双侧34例。病程1月~3年。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67岁。病程1月~3年。相关病因:有急.慢性鼻窦炎者33例,有下鼻甲肥大者7例,有慢性扁桃体炎者11例,有腺样体肥大者15例,有鼻咽炎者36例,发现鼻咽部肿瘤者3例。病史半月至两年不等。
  1.2 临床表现 自觉症状以耳闷,听力下降为主。小儿患者常因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而被家长发现听力不好而就诊。耳部检查可见鼓膜呈淡黄色或琥珀色、标志不清,或见液平面等鼓室积液征。电测听检查以中度传导性耳聋为主,部分患者伴有高频下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声阻抗检查呈平旦型曲线。可查到相关病灶:鼻内窥镜检查可有鼻道脓性分泌物或鼻咽部黏膜充血或腺样体肥大,和(或)咽部检查可见肥大的扁桃体。
  1.3 手术方法 治疗组:45例在局麻下行单纯鼓膜切开术:外耳道清洁消毒后,用鼓膜表面麻醉剂麻醉鼓膜后用鼓膜切开刀于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切开鼓膜2~3 mm,用吸引管吸出鼓室内积液,保持外耳道干燥,积液较多者24 h后再次吸引一次,以排除积液。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口服应用5 d。病因治疗包括: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鼻窦内窥镜手术。 15例在全麻下行腺样体摘除术和鼓膜切开术。其他药物治疗如抗过敏、抗生素、激素治疗、咽鼓管吹张等。
  对照组50例;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鼓膜穿刺抽液,其余病因治疗和药物治疗同前。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积液排出,听力提高20分贝以上,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耳闷耳鸣减轻,一月内无复发。显效:积液排出,听力提高10分贝以上,仍有耳闷感,一月内有复发,需再次排液。好转:听力提高10分贝以内,自觉仍有耳闷,一月内有反复发作。痊愈率加显效率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治疗组60例患者中痊愈39例;显效18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50例患者中痊愈15例,显效24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7.095;P2=13.368;P[2]。各种不同发病因素之间可相互作用,最终破坏了中耳稳态使腔内形成负压,鼓室内出现渗出液。
  中耳腔气体不仅可通过咽鼓管与外界气体交换,还可以通过中耳黏膜以扩散作用与微血管气体交换。Hamada等[3]研究发现,黏膜严重程度与中耳压力的改变密切相关。本组患者部分SOM患者引起骨导听力下降,主要表现为2 KHz、4 KHz骨导听阈提高。SOM骨导听阈提高的原因可能为;细菌、病毒、酶等有害因子穿透圆窗膜对内耳产生毒性;中耳积液减少圆窗膜对内耳的氧供应,从而干扰内耳功能;圆窗膜受到破坏和中耳积液中的各种因子影响内耳免疫机制等[4]。
  由于本病治愈率为95%,有学者主张应首先采取保守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和全身药物治疗。本组患者是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再行外科治疗。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中耳积液,治疗和清理鼻咽部病变,恢复咽鼓管通气引流功能,保持中耳的正压状态。鼓膜切开术在鼓膜下方切开一小口,用顿头针管配合吸引器吸尽鼓室内的液体,积液粘稠的可用药液注入鼓室,如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等,以稀化溶解粘稠的积液,防止鼓室粘连。鼓膜切开的切口1周内即自然愈合,反复复发的渗出性中耳炎可在鼓膜切开后置管,有利于中耳腔气压的恢复和黏膜肿胀消退,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后遗征的发生。
  通过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笔者认为鼓膜切开法较鼓膜穿刺抽液法更有优势:切开法更容易操作,加之术后配合咽鼓管吹张有利于鼓窦腔和乳突腔的积液排出,也有利于中耳腔的气压恢复正常,切口呈线性更容易愈合。而穿刺抽液法较切开法比较;需要固定针管和回抽针管时不易操作,针头需在液平面内才能抽出积液,不易抽净。因而临床治疗效果也不如切开法。因此我们认为鼓膜切开法是治疗渗出性中耳炎中耳腔积液的较好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贝政平,舒怀,周梁.眼、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标准.科学出版社,2007:258.
  2 陈亮,黄以乐.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概述.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25(3):135.138.
  3 Hamady Y,Utahashi H,Aoki K.Physiologicalgas exchange in the middle ear cavity.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02,64:41.49.
  4 于亚峰,谢庆林.分泌性中耳炎与感音神经性聋的关系探讨.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3(1):118.119.

推荐访问:鼓膜 中耳炎 切开 渗出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gerenshuzhibaogao/2019/0406/5817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