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黏膜病变临床诊治分析|胃黏膜病变

【www.zhangdahai.com--个人述职报告】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5例患者均在入院后48 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而确诊;其中48例给予积极内科保守治疗,5例行胃镜下喷酒凝血酶止血并配合药物治疗;经治疗,5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7~14 d。结论 大多数患者可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
  【关键词】 急性胃黏膜病变;临床表现;诊治
  
  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是以胃黏膜发生不同程度糜烂、浅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病变,以急性黏膜糜烂病变为主者称急性糜烂性胃炎;以黏膜出血改变为主可称为急性出血性胃炎,发生于应激状态,以多发性溃疡为主者可称为应激性溃疡。本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约占20%~30%[1]。现回顾分析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本病有致病因素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5例,男39例,女16例,年龄15~84岁。诊断标准:有药物、激素、酒类、手术、烧伤或脑血管意外等应激因素;有上腹部疼痛、饱胀反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反复呕血和(或)黑便等临床表现;胃镜检查见胃黏膜广泛充血、糜烂及坏死或浅溃疡,并可见到渗血或大出血。所有病例均通过行急诊胃镜检查同时行组织活检、B超(肝、胆、胰、脾)等检查确诊;均排除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胆道出血等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1.2 临床表现及病因 55例AGML患者主要表现是上消化出血,其中解黑便32例,呕血及黑便18例,上腹部不适21例,上腹部疼痛25例。轻度贫血15例,中度贫血24例,重度贫血10例;由刺激性食物及药物所致的AGML有27例,包括饮酒、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激素及用于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中草药等;严重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16例,尿毒症2例,脑血管意外6例,颅脑损伤4例;胃黏膜糜烂、充血、水肿39例;多发性浅溃疡17例;病变局限于胃底12例,多为弥漫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卧床休息、停用对胃黏膜损害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输氧;去甲肾上腺素8 mg加入冰生理盐水100 ml中口服或鼻饲;有凝血功能障碍者给予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立芷雪等;制酸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4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2次/d;部分患者给予善宁0.1 mg/次,皮下注射,2~3次/d;5例患者在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止血。�
  2 结果�
  本组55例患者均在入院后48 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而确诊;其中48例给予积极内科保守治疗,5例行胃镜下喷酒凝血酶止血并配合药物治疗;经治疗,5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7~14 d。�
  3 讨论�
  3.1 病因 在上消化道出血中,急性胃黏膜病变仅次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而居第三位,国外统计约占20%~30%,国内有些资料统计约为5%~25%[2]。AGML因其临床表现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胃黏膜病理变化均有出血、糜烂、坏死或溃疡形成,故称为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病因不完全明确,部分病例可找到外源性和内源性致病因素。根据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和全身应激状态引起胃黏膜循环障碍,分为直接损害和全身应激性两型。内外源性疾病因子可削弱胃黏膜屏障,H+反弥散增加,使局部循环障碍,表面黏膜形成出血坏死灶、糜烂、病变范围大者形成急性溃疡。Hp引起AGML的机制可能与慢性胃炎相同:Hp含有大量的尿素酶、可水解食物中的尿素形成氨。作用于H+受体,释放氨-H+离子,使局部pH升高,引起细胞损害和炎症;在尿素酶分解部位,高浓度的氨通过直接影响胃上皮细胞的Na+-k+-ATP酶促进组织损害;尿素在细胞联接外迅速水解导致H+从胃腺体经粘液到胃腔正常通过的胃上皮环境改变,产生逆弥散。Hp可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坏死或溃疡形成。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腹胀、纳差、反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3]。�
  3.2 诊断 确诊急性胃黏膜病变早期方法就是内镜检查,如出血后12~24 h内,胃镜检查阳性率为95%,活性出血率为77.4%, 24~48 h内阳性年率为85%,活动出血为57%,48 h后阳性率及活动出血率更低,因此内镜检查应尽早进行,提高阳性率和活动出血率,否则等黏膜修复,病灶愈合则内镜检查则为阴性。对损伤表浅的急性胃黏膜病变, X线钡餐检查难以发现,所以对糜烂或浅表性溃疡出血检出率较低,而放射性核素检查显像及选择性动脉造影虽可确定出血部位,但又不宜常规检查。因此,内镜是对急性胃黏膜病变检查最安全、可靠、经济实惠的方法,特别对早期该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3.3 治疗 祛除诱因、积极处理原发病、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修复胃黏膜是治疗的基础;胃内酸度升高时,胃黏膜易受损伤,而损伤的胃黏膜更易受到胃蛋白酶的侵蚀,抑酸药能提高胃内pH值,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对AGML患者均应降低胃内酸度,提高胃内pH值,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上皮细胞,抑制壁细胞H+-K+-ATP酶的活性,减少基础胃酸分泌及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具有见效快、作用强而持久的特点,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轻者口服,重者静脉给药。生长抑素类药物可抑制胃素、胃蛋白酶及胃酸分泌,同时可减少内脏血流,促进止血。大多数患者可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
  参 考 文 献�
  [1] 桂金华.急性胃黏膜病变155例临床分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1):79-81.�
  [2] 朱耿民.急性胃黏膜病变62例临床分析.实用临床医学,2010,11(7):32-33.�
  [3] 马丽娟.浅谈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因及防治.中国实用医药,2010,5(7):81-82.

推荐访问:诊治 病变 临床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gerenshuzhibaogao/2019/0414/7501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