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乙肝前 先查病毒基因分型等] 干扰素分型

【www.zhangdahai.com--个人述职报告】

  干扰素治疗乙肝前 先查病毒基因分型   刘士敬      使用干扰治疗乙肝,是目前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案。但是,并非每个乙肝患者都适合使用干扰素治疗,应当引起医生和患者的注意。
  一般来说,高度黄疸、晚期肝硬化及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乙肝患者不能使用干扰素。然而,有时一些乙肝患者从一般情况看,非常适用于干扰素治疗,例如转氨酶升高、乙肝病毒大三阳和DNA阳性,肝功能处于良好的代偿阶段,也没有乙肝家族史,可以说是理想的干扰素治疗适应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满怀希望地给乙肝患者使用了干扰素,但1个疗程下来,患者的疗效并不理想,令医生和患者大失所望。为什么会这样?
  最新的研究成果揭开了这个谜底,原来是乙肝病毒基因在作怪。研究发现,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乙肝患者身体内潜藏的乙肝病毒有着不同的基因分型,有些病毒基因型使用干扰素治疗,比较容易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有些病毒基因型则相反,很难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乙肝病毒可以分为8个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H。我国的乙肝患者基因分型主要为A、B、C、D四个型别,其中B和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分别占30%和60%。D型基因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不同的基因分型有着不同的临床意义,一般来说,A型基因预后较好,治疗应答率较高;B型治疗效果和预后要比C型好,C型治疗应答率最低,疗效不好,病情容易重症化,预后不良。
  以普通干扰素a治疗为例,如果是B型基因的乙肝患者,治疗有效应答率为41%(即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转阴);而对于c型基因的乙肝患者,有效应答率只有15%。如果使用最新的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不同基因型的乙肝患者,也有不同的治疗有效应答率。治疗A型基因的乙肝患者,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率为47%,B型基因为44%,c型基因为28%,D型基因仅为25%。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用干扰素治疗乙肝患者前,先对患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分型进行一次检查,就可以预测到远期治疗效果。这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比如说一个乙肝患者经过化验检查,提示为c型基因,如果我们为其使用普通干扰素Q进行治疗,有效应答率只有15%;即便使用最新的长效干扰素治疗,有效应答率也只有28%。像这种情况,最好选择其他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不要硬着头皮蛮干。使用1个疗程(半年)的普通干扰素a,要花费7000余元人民币,使用长效干扰素则需要30000余元。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极有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在决定是否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之前,最好先做一次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检查,作为确定治疗方案的可靠依据。
  “肝炎病毒携带者”并不健康
  伏新顺
  
  按照以往的医学观点,把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和慢性丙肝病毒抗体阳性者称为“健康携带者”。他们的血清抗原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没有肝炎病史和明显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化验正常或基本正常。对这些患者往往采取观察、等待的做法,不主张用药治疗,在临床上,这类人群占相当数量。尽管大部分人可以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而且少数人随着机体免疫力的增强,可以发生乙肝表面抗原自然转阴。但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乙肝、丙肝病毒在肝细胞中可持续存在数年、数十年,甚至终生,并且有病毒复制和传染他人的可能。
  随着医学的发展,通过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发现一部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和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其中丙肝病毒携带者80%以上存在这种病理变化。因此,“健康携带者”这一名词,逐渐被“无症状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或携带者)”所取代。临床上相当一部分肝硬化病人无明显的乙肝或丙肝病史,是由“无症状肝炎病毒携带者”发展而来。他们平时的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也未注意定期复查,若干年后进行体检,或者症状、体征明显时才进行检查,此时已经发展成了肝硬化。由此可见,无论是“健康携带者”,还是“无症状肝炎病毒携带者”,他们都不健康,是介于肝炎现症病人和正常人之间的一种情况。
  如何正确对待“无症状肝炎病毒携带者”呢?唯一的办法是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B超、肝功能、、乙肝七项或丙肝抗体、HBV-DNA或HCV-RNA、肝纤维化指标,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以免发展为终末期肝硬化,甚至肝癌。当然,对“无症状肝炎病毒携带者”有无潜在病变最准确的检测,是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但由于这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往往不被人们所接受。要知道,它对那些肝病患者及“无症状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是其他任何检查无法替代的。只要病理组织学检查有炎症和纤维化,就应该抗炎和抗纤维化治疗,可选用甘利欣、丹参注射液等静脉滴注。一旦病理或血清检查HBV-DNA或HCV-RNA阳性,就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干扰素、拉米呋定、阿德福韦酯等。

推荐访问:干扰素 乙肝 基因 病毒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gerenshuzhibaogao/2019/0425/9432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