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150例临床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

【www.zhangdahai.com--领导述职报告】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儿童;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5.6;R5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52-0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约10%~3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MP所致,国外有文献报道为9.6%~66.7%。MP肺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且常有肺外合并症,容易误诊。笔者对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问我院明确诊断并治愈出院的150例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0例均为呼吸科住院病例,其中男68例,女82例,男女之比1:1.2。年龄2个月或1岁10例,~3岁27例,~6岁32例,~13岁81例。
  
  1.2方法
  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参照文献。MP-IgM抗体测定采用日本富士生产的Serodia-Myco I试剂盒,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IgM抗体,滴度≤1:40为正常,≥1:160为阳性。150例患儿均送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痰细菌培养、痰支原体培养和直接免疫荧光法7种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I、Ⅱ、Ⅲ型、腺病毒)抗原检测。全部患儿均摄胸片,部分患儿做双份血清MP―IgM抗体检测、血沉、心电图、心肌酶谱、B超、胸部CT等检查
  
  2 结 果
  
  2.1 MP肺炎主要症状、体征、胸片及实验室检查
  患儿大多表现为持续发热伴咳嗽,伴有胸痛5例。发热多为中度发热,12例为弛张高热;咳嗽呈刺激性干咳、痉咳45例,25例咳嗽伴有白色或黄绿色粘痰。X线胸片右侧大片絮状阴影92例,占61.33%,左侧42例,占28.OO%,15例(10%)有胸腔积液。20例痰培养细菌阳性,其中鲍曼杆菌阳性6例,肺炎链球菌4例,肺炎军团菌、肺炎克雷伯菌阳性各3例,阴沟肠杆菌及卡他莫兰汉菌阳性各2例。痰病毒分离有11例,其中合胞病毒5例,副流感病毒6例。72%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正常。
  
  2.2 MP肺炎MP-IgM检测及MP痰培养
  阳性结果见表l,MP-IgM≥1:160有133例(88.67%),MP-IgM≥1:80的17例都做了双份血清标本抗体检测,而且其抗体滴度均上升4倍以上。本组MP-IgM双份血清标本共检测40例,占总病例数26.7%,抗体滴度上升4倍的有37例(92.5%)。痰培养支原体阳性11例(7.3%)。
  
  2.3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合并症
  本组150例支原体肺炎中45例有肺外合并症,占30%,其中渗出性胸膜炎15例,占肺外合并症的33.3%,右侧9例,左侧6例,其中少量积液lO例,中等量积液4例,大量积液1例。血液系统:轻度贫血8例,血小板增多2例,血小板减少1例。消化系统受累7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其中6例有肝功能ALT和(或)AST升高。心血管系统:心肌炎4例,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均有改变,包括窦速2例,室性早搏1例,T波改变1例,治疗痊愈后复查,心电图均正常。皮肤受累4例,3例表现为多形性斑丘疹,1例表现反复荨麻疹。泌尿系统受累3例,l例表现为镜下血尿、蛋白尿、水肿,2例表现为镜下白细胞大于20个/HP,无尿频、尿急、尿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1例,表现为高热惊厥。
  
  2.4治疗与转归
  全部病例在发病初期曾使用过青霉素及头孢霉素等治疗,疗效欠佳。疑似及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在解热、止咳、祛痰、雾化等治疗的同时使用阿奇霉素静滴(10mg・kg-1・d-1)3~5d症状有改善后,改用阿奇霉素口服10mg・kg-1・d-1,服3d停4d为1个疗程,总疗程3~4周。108例(72%)在治疗3~5d后体温下降,咳嗽减轻;23例(15.3%)在治疗7~9d后,体温平稳,咳嗽明显减轻;3例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高热持续2周后体温才正常。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的38例(25.33%)同时给予施迪欣或头孢类治疗,150例均在治疗10~12d后复查胸片,吸收好转后出院门诊随访。平均住院10.86d。
  
  3 讨 论
  
  目前,MP肺炎已成为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占小儿肺炎的10%~20%,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MP肺炎越来越受到重视。发病年龄为学龄儿童多见,本组病例54%为6~13岁,最小为2个月,3岁以下占24.67%。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本组占92.67%,早期查体大部分无明显阳性体征。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本组大部分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占72%),但血沉(85%)及CRP(56%)都升高。支原体肺炎除临床表现外,目前主要根据血清学检查,但常规的冷凝集试验在发病后1~3周后才达高峰,且无特异性,补体结合抗体在发病后10~20d才达高峰。支原体培养阳性是确诊MP肺炎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所需时间长、操作繁琐,阳性率低,本组仅7.3%,这给临床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本组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MP-IgM≥1:160为确诊近期有MP感染,但另有17例第一次血清MP-IgM仅≥1:80,随访时均呈4倍滴度升高,足见双份血清MP-IgM测定的诊断价值。本组所有病例发病后4~6d胸部X线检查结果发现不同程度的肺部炎症改变,x线检查主要为肺泡炎症、间质炎症和混合型病变,大部分表现为大片状阴影但不占据整个大叶。病变以单侧受累多见,主要为右肺,占61.33%,下叶(72.3%)多于中上叶,与文献报道一致。提示对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并对p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无效的年长儿,应早期摄胸片检查及早明确诊断。
  近年来,随着支原体肺炎发生率的上升,其肺外合并症也逐渐增多,且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本组肺外合并症,发生率为30%,其中发生率较高的有渗出性胸膜炎、贫血、肝损害、心肌炎等,以合并有心肌炎和脑炎的病情最为严重。引起肺外脏器损害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支原体为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无细胞壁原生物。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效果欠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抑制支原体蛋白的合成,细胞膜的通透性强,故效果好,为首选药。阿奇霉素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该药具有持续的组织抗药浓度,且在肺组织中浓度高,释放缓慢、半衰期长、代谢不需P450的参与。中度以上肺炎支原体抗感染治疗需要4~6周,单用大环内酯类较难受,很难完成疗程。若用阿奇霉素用3d停4d再用的方法就明显具有优越性。在治疗中,如体温持续不退,要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支原体血症、支原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肺外并发症、耐药等。如有支原体血症,持续高热者,应静滴维持组织高浓度的新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对合并细菌感染的用敏感抗生素联合治疗,对MP血症用血中浓度较高的阿奇霉素静脉点滴,对MP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必要时可短期用激素,对肺外合并症同时采用对症治疗,对重症肺外合并症如脑炎,应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减少后遗症。
  
  [责任编辑 王慧瑾 邓德灵]

推荐访问:支原体 肺炎 小儿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lingdaoshuzhibaogao/2019/0324/3355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