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药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及应对

【www.zhangdahai.com--领导述职报告】

  【摘要】近年来对中药制剂“鱼腥草”、“刺五加”、“双黄连”等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不鲜,通过这些案例,透视中药制剂的现状和隐患,加强中药制剂研制前后的研究和评价,不断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标准,促进科学合理、安全用药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因素
  
  众所周知,“葛根素”、“鱼腥草”、“刺五加”、“清开灵”、“茵枝黄”【1】、“双黄连”【2】等一批久负盛名的中药制剂接连陷入“安全门”,不少人开始质疑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在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抗生素居首,占48%,中药排在生物药剂之后,位列第三,不良反应率约20%,这其中有60%“祸”起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在我国应用广泛,特别是80%以上的县市医院、基层卫生所都离不开它。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属多发问题一直存在,并困惑着国人。究竟是哪些因素导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频繁发生呢?
  1中药制剂基础研究薄弱
  中国医学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说:基础研究的薄弱是是中药制剂安全性受质疑的基本原因,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研发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当时科研条件局限,基础研究不深入,科技含量低,质量标准低,制备工艺简单,缺乏严格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后评价,新药临床试验有局限性,后续研究资金匮乏、技术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中药注射剂质量不可控,诱发某些药物存在不良反应的隐患。此外,由于中药材大多来源于植物,其质量与产地、气候、生态环境等有直接关系;同时中药成分相当复杂,一味药含有几种、十几种甚至更多成分,而多味中药做出的注射剂其成分就更加复杂了,很难分辨哪个是安全的、有效的,哪个是有毒的、过敏的,其很多成分尚未经过严格的药理、毒理学评价,将其直接注射到静脉,引起不良反应在所难免。【3】
  按相关标准规定: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不得少于90%,剩下的是制药流程中难以控制的杂质,而这不到10%的不明杂质很可能是引起不良反应的真正“祸首”。
  2原辅料市场混乱
  中药注射剂所用的药材大部分来源于植物,少数来源于动物及矿物类。其所含的成分和含量与其生产方式(栽培还是野生)、产地、气候、生态环境、生长年限、采收季节、药用部位、加工、炮制方法等有直接关系,因此药材的来源直接影响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如山银花绿原酸含量一般较金银花高,存在着用山银花代替金银花入药的现象。鱼腥草药用部位有新鲜全草和干燥地上部分,由于新鲜全草不宜长期储存、运输,有些生产企业可能采用干燥地上部分代替鲜草入药。所以,中药注射剂尤其要严格选用地道药材或按GAP规范栽培的药材入药,狠抓药物质量标准关。
  辅料方面,我国目前药用辅料很少。如助溶剂、抗氧化剂、乳化剂等可供选择的种类更少;但很多中药注射剂需要加入辅料才能溶解或保持药剂稳定,如柴胡口服液,必须加入一定量的助溶剂其挥发油才能溶解,目前只能加入吐温80作为助溶剂,而吐温80又有一定的副作用,企业为了保持注射液的稳定性,加入超量的吐温80,这也是临床出现不良反应的潜在因素。
  3工艺滞后跟不上需要
  有人形容“大混场”来批评中药制剂的工艺落后,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药注射剂的生产非常落后,从大锅煎煮到反复醇沉、浓缩、过滤、配液、灌封都是手工操作。
  但是,随着GMP改造的完成,目前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都非常好,从科研投入、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到生产设备的机械化、管道化和程控化,使注射剂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观。但仍有少数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滞后,即使采用较为先进的设备,也难以达到理想水平,其稳定性存在一定的缺陷,出现同一品种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不一样,同一企业生产的不同批次产品质量也不一样。中药注射剂同一品种不同工艺的现象仍较普遍,不同制药厂生产的同一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由于制备工艺不同,产品内在质量也有很大差异。
  4给药途径的改变也是引起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因素
  传统用药多采用口服给药,药物经胃肠吸收过程中,一些致敏物质难以进入血液循环,相对致敏力低,少见过敏反应,而现在有部分患者为了追求治病效率,缩短用药时间,改为静脉给药,药物成分直接注入血液,过敏发生率增大,导致极少数过敏反应的药物发生致敏反应。
  5辩证不准,用药不合理是引起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产品,讲究理法方药,注重辩证论治,但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调查表明,临床80%以上的中药注射剂由不具备中医药专业技术理论和执业资格的医生开具,不精辩证论治,不问轻重缓急,不辨真假虚实,不问温热寒凉,发烧用清开灵针,感染用双黄连针,心血管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此类现象很常见。
  6药物本身有毒性成分存在,个体代谢能力的差异也是中药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
  对于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制剂,均需在医生正确指导下用药,不可盲目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否则造成药物积蓄中毒。
  另外,人与人存在年龄,性别,生理,病理等个体差异,如妇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幼儿和老年人也比成人易于发生不良反应,很可能与药物代谢速度较成人慢,肾脏排泄较差或对药物作用的感受性较高有关。
  总之,探析中药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用药者的警惕,深入开展中药制剂临床研究,提高用药者医药常识,提倡科学合理用药,完善药物不良反应监督机制,减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推进中药制剂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广大公众的生命健康谋福址。
  参考文献
  [1] 张健良 茵枝黄引起乳房增大3例现代应用药学1995.12.(2)
  [2] 姜江 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猩红热药疹3例 中国药学杂志1994.29.
  [3] 李慧颖.论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5.

推荐访问:探析 制剂 不良反应 中药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lingdaoshuzhibaogao/2019/0328/4006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