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糜烂性胃炎严重吗 糜烂性胃炎37例临床分析报告

【www.zhangdahai.com--其他述职报告】

  作者简介:张红军(1968.7-),男,汉族,尉犁县人,尉犁县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摘要】通过对新疆巴州尉犁县人民医院2008年9月~2010年4月收治的37例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糜烂性胃炎临床症状、胃镜特点与治疗方法。�
  【关键词】糜烂性胃炎;胃镜;治疗糜烂性�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18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55-02
  
  糜烂性胃炎(EG)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出现多个膨大皱襞状、丘疹样或疣状隆起,直径一般为五至十毫米,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多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可分为消失型及持续型。内镜分型为扁平糜烂型胃炎和隆起糜烂型胃炎。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糜烂性胃炎37例,现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9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糜烂性胃炎患者37例,男26例(70.3%),女11例(29.7%),年龄最小19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2±2.1)岁。临床表现主要以无规律性上腹部胀满为主,伴有反酸、暖气、口干、食欲减退等症状。内镜检查采用悉尼胃炎分类法将胃粘膜糜烂分为隆起糜烂与平坦糜烂两种类型。�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按照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确定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确定。以电子胃镜检查所见为准。�
  1.3胃镜检查:病变多为多发或单发的圆形隆起,中央有脐样凹陷糜烂,个别胃黏膜上有极浅的凹陷,上面覆盖黄色和白色的薄苔或糜烂性病变呈点状分布,少数在糜烂基础上可见咖啡色或鲜红色的出血灶,有的病变相互融合呈节段膨大型皱襞。多发者35例,单发者2例,数目最多的为1O余个,主要呈散在分布,也有成串或融合成片。胃体部糜烂1例,胃窦及胃体部糜烂13例,胃窦部23例。中央凹陷,黏膜隆起,形如痘疹共29例;膨大顶端常有糜烂,病变融合成节段膨大形皱襞,但凹陷多不明显共6例;隆起较陡,顶部有凹陷糜烂或凹陷糜烂均不明显共2例。�
  1.4疗效判定标准:无效为临床症状稍有好转或无改善,胃镜检查无明显改变。病理活检仍见糜烂。有效为临床症状减轻或明显减轻,胃黏膜糜烂区明显缩小,减轻240%,病理活检糜烂性炎症变为轻度。显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胃镜检查糜烂消失,病理活检糜烂消失或仅剩轻度炎症。�
  1.5临床治疗:口服洁维乐凝胶20g,阿莫西林片500mg,奥美拉唑10mg。三联药物均为每日2次,总疗程5周。HP阳性者加用抗生素进行根除HP治疗。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症状及体症变化。一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检查HP阴转率及黏膜糜烂变化情况,治疗后行血脂、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析。�
  
  2.结果�
  
  2.1治疗效果:一个月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反酸、疼痛等严重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内镜复查见糜烂性病灶消失或基本消失29例。显效者占78.37%。有效者4例,有效者占(10.8%)。�
  2.2随访结果:18例进行了1到2个月的随访胃镜复查,病变基本无变化的4例,减少者5例,增多者1例,2例痘疹型病变呈丘状黏膜隆起,1例节段膨大皱襞型病变呈不规则黏膜皱襞。其中2例伴轻度非典型增生,4例伴轻度或中度肠化生。1例为胃角溃疡伴糜烂性胃炎,病理诊断为腺癌,行手术治疗。�
  
  3.讨论�
  
  糜烂性胃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可能与下列几种因素密切相关。①与药物有关。如非甾体抗炎药NSAUD,减少前列腺素(PG)的合成,胃黏膜保护机制受到破坏,从而产生溃疡、糜烂、充血。②与胆汁反流有关。胆汁破坏了胃黏膜屏障,使黏膜糜烂、充血。③与HP感染有关,HP产生多种酶及毒素,使胃黏膜坏死、变性,产生炎症。④还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异常、内分泌异常、中毒、黏膜血管的变化、胃酸分泌异常及机械刺激有关,使胃黏膜破坏、受损,使腺体、腺上皮增生,产生黏膜糜烂、隆起。⑤更多的学者认为与免疫有关,可能为I型变态反应。I型变态反应与LgE抗体有密切关系,而EG患者胃黏膜层有LgE的免疫细胞侵润。�
  洁维乐凝胶是一种中性缓冲剂,主要通过在胃酸环境中形成较强的离子缓冲系统实现对胃黏膜的保护。洁维乐凝胶主要成分是磷酸铝,磷酸铝与胃酸混合后即游离成铝离子和磷酸根,后者与氢离子迅速结合使胃内pH升高,并持续在3.5至5.0达数小时,从而抑制胃酸的活性。此外,洁维乐凝胶辅助成分果胶和琼脂的结构与天然黏液相似,在胃中形成类黏液层代替胃黏液,以达到阻止胃黏膜自身消化及被腐蚀的目的。�
  平坦型糜烂性胃炎在本组的37例糜烂性胃炎中占多数,而平坦型糜烂转归都少有研究,该型虽然也包括水杨酸制剂和酒精等有害物质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但确有不少原因不明的患者,平坦型糜烂胃炎在内镜下很难判断产生的时间,也就难以区分其急慢性,更难查找出病因,给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这可能也就是糜烂胃炎长期不愈的原因之一。隆起型糜烂性胃炎可用内镜诊断,特点是隆起糜烂灶散在分布于胃窦黏膜,或在胃体和胃底黏膜皱襞脊串珠状排列,半球样突出于胃黏膜表面,顶部糜烂,一般小于20cm。
  
  参考文献�
  [1]宋怀忠.糜烂性胃炎468例内镜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年,16(5).�
  [2]贾建忠,马佑平,耿继梅,等.隆起型糜烂性胃炎256例临床病理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年8月.�

推荐访问:胃炎 糜烂 分析报告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qitashuzhibaogao/2019/0316/1725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