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高频改革圈点 资本市场改革

【www.zhangdahai.com--其他述职报告】

  被股民诟病多时的资本市场,在郭树清主政半年来可谓改革之风频吹,此前被认为不敢触碰或无法深入的问题,不少已摆上决策者议事案头。   “五一”前后,证监会一口气推出四项新政,内容从降低期货交易手续费和A股交易收费标准、新股发行改革指导意见、主板及中小板退市方案征求意见等,再加上前此颁布并于5月1日正式实施的创业板退市制度,股市改革掀起一个小高潮。
  回顾中国股市曾有的几次大的制度变革,其中引起较大关注的是2005年尚福林主持的股权分置改革,该项改革终结了制约中国股市的流通股和法人股分裂的制度历史,造就了2005年至2008年一波长达4年的牛市。
  但总的来看,由于秉持先发展后治理思路,中国股市的制度改革太不彻底,尤其对股市本身的内在缺陷,诸如新股发行价格虚高、公司不分红、内幕交易频繁、爆炒垃圾股等问题基本没有实质性触动,势必导致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不力,从而造成市场各种关系的紊乱和失衡,股市投机盛行。由股市的这种根本制度缺陷而产生的系统风险终于在金融危机后全面爆发出来。
  股市在近4年里的表现可谓“熊冠全球”,几千万投资者被深度套牢,利益受到极大损害。也因此,这几年资本市场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贡献并不明显。
  基于这一背景,早年曾参与改革设计的郭树清上任证监会半年来,证监会先后推出了强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启动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加强保荐业务监管,乃至实行证监会内部大轮换等一系列举措。
  纵观郭树清发起的这场股市改革,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整体性态势。所推出的改革措施大都涉及或指向股市深层次和关键环节。时至今日,股市的问题不是某个领域某个环节的问题,而呈现出全面性和系统性,郭树清没有选择单方面突进,而是一开始就有着眼于全面推进股市的制度改革与建设的态势。
  二是敢于触及既得利益。股市是财富分配的场所,客观上易形成各种既得利益。从实际情况看,由于缺乏强有力监管,在20多年的发展中,不少利益集团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力、资源及信息优势,通过制造制度漏洞,从广大股民身上攫取了太多的利益,使股市呈现出一种负和博弈。股市改革如果不敢触碰这些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所谓保护投资者利益就是一句空话。而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在真正影响股市发展的一系列核心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上立规则,证监会新近出台的各项政策,给了公众这方面的一定信心。
  三是注重改革与发展的统一。改革到了深水区后,需要讲究策略和智慧,“毕其攻于一役”的改革未必能取得最佳效果。具体到股市来说,一方面,毕竟中国股市还年轻,肩负着繁重的发展使命;另一方面,中国股市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国情,现阶段要完全消灭行政权力的主导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改革与发展间,不能偏废,只发展不改革固然不对,只改革不发展也会影响资本市场的功能实现。
  四是既要顶层推动,也要底层动力。改革的推进,一方面与改革主导者的改革意愿和能力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底层的改革动力。这次证监会的改革,在具体推行改革时,注重了广大投资者的参与价值,通过公开征求意见,与相关利益群体座谈等方式,力求吸纳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五是人民利益为重。股市的一切制度建设,都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核心,因此更应以人民利益为重。此次改革,不仅那些关乎股市长远发展的基本制度变革最终会有利于投资者,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在新股发行的询价环节引入中小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配售,降低股票交易费用等,可直接增加股民对新股的定价权,减轻其交易成本,也体现了对投资者利益的尊重。
  现在,中国各个领域的改革均到了一个需要综合协调、整体推进的时期,这一时期,既要发挥改革主导部门的关键,也必须重视社会公众尤其是相关利益群体的参与,只有这样,“啃硬骨头”式的改革才能顺利推进,并最大程度地顺应公众的期待和得到公众的认可。
  (作者为《学习时报》副编审)

推荐访问:圈点 资本市场 改革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qitashuzhibaogao/2019/0320/2446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