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的缓冲体系 搞好血液安全体系建设,提升血液管理工作水平

【www.zhangdahai.com--述职述廉报告】

  【摘要】目的:通过搞好血液安全体系的建设,将血液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几年来我们血站依据一法两规的文件精神的要求,致力于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体系",建立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质量记录表单等四级文件,来规范从献招募到血液采集、分离、贮藏运输、发放的全过程,使每个工作环节做到有统一的标准,使每个工作人员有统一的标准执行,采供血的过程有了规范的检查依据。通过几来的规范管理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修正等过程不但的来完善管理体系,真正做到要求每个环节、每个员工都按体系文件所写的去做,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但的发现体系的不足,不但依据法律法规质量标准来修改文件,从而不但的提升血液管理水平。“血事无小事”是血站人的左右名。血液安全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几年来通过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我站采供血工作没有任何医疗事故的发生,较好的完成了上级的各项工作。
  【关键词】血液安全;体系建设;管理
  我们中心血站致力于建立完善“血液安全管理体系”,在实现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按照省厅“一体化”管理精神,把采供血服务、血液安全管理工作一并纳入“三横五纵”的公卫体系建设。依据采供血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我站从2002年开始制定血站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同时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考评细则》和《考核办法》,落实各项制度,经过几年来的建设,我市血液管理工作实现了省厅提出的采供血工作四化建设和工作重点四个转移的目标,形成了在市局监督管理下,以市中心血站为技术依托,以供血输血科为纽带,职责明确,素质过硬,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功能配套,质控有力的独具特色的血液管理模式。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充分认识体系建设的作用和价值
  1、依靠政府支持,强化管理责任
  血液管理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必须全社会动员,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才能提高执行力,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体系建设正是将血液管理的各项管理权、监督权、执法权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加以细化和量化,使各部门能够清楚自己的管理职责、管理范围、管理目标,从而减少环节,主动高效管理,为进一步搞好血液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明确部门目标任务,血液管理齐抓共管
  做好输血安全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需要血站的优质服务和质量保证,需要临床医疗机构的密切配合,需要市区卫生行政、监督等部门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只有把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实现安全输血的全过程管理。
  3、加大管理力度,实现重心下移
  目前,血液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隐患在临床。在实现临床用血100%无偿化,血站的硬件建设基本完成、软件建设日益规范的情况下,血液管理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提高临床用血的科学、规范、有效,如何提高临床输血技术水平,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体系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体系建设明确规定了完成时间、措施和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血液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要实现上级提出的目标、任务,仅靠每年召开一两次会议远远不够。体系建设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把要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明确责任、限定完成时间和量化实现的目标,再配套跟进一些激励措施,极大地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各项任务得到圆满完成。
  二、卓有成效的体系建设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1、体系建设多策并举,强力推进了输血科规范化建设
  实行输血科规范化管理是省卫生厅的重要管理举措,也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需要。在省厅制定的输血科规范化建设标准基础上,我市对临床规范化用血按省卫生厅出台的《医疗机构输血科考评细则》,对各家医院进一步量化责任,强化措施,提出输血科建设与医院管理年活动相结合,对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的医院。血站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定点帮扶;从业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免费业务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2、完善全市的采供血服务网络,极大地改善了献血环境,实现了辖区临床供血全覆盖
  全市共建固定采血点3个,机动采血车1辆。采血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区划明确、设施设备完善、宽敞明亮,使献血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按照属地管理和就近划片的原则,与所有供血医院签订了供血合同,同时与医疗机构的输血科联网,方便临床用血,双方签订了输血安全责任书,既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又快速便捷。
  3、实行血液全程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省卫生厅投资100多万元用于全省采供血联网的网络建设,开发输血科管理软件,实现血库和血站间的信息同步传送,目前已同4家医院输血科和3固定采血屋联网。专用光纤的连接确保信息安全和快捷,全程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实施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信息共享,便于血液追溯、可以适时对血液库存和使用情况监控。
  4、加强血液质量监督管理,把好血液质量安全关
  我们严格实行血液采集前初筛制度,在街头开展血型、血色素、乙肝表面抗原、转氨酶等的初筛,使血液检测不合格比例明显下降,由原来的近7%,下降至1.94%。所有的血液标均由武汉血液中心实验室检测,为保障血液质量筑起了条条防线。中心血站对各个输血科的质量监管责任,有计划地对输血科的储血冰箱温度、业务操作、临床血液使用等情况实施抽查、监控。通过层层质量检查和监督,确保临床使用的血液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5、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献血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挖掘新闻视点,聚焦新闻事件。去年一年,先后在各个媒体进行无偿献血的宣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献血知识,参与无偿献血。同时调动多种宣传手段,在城市制作公交车上的广告,电视广告,血站工作人员到各乡各社区进行讲课,电影下乡放映,大学生周末自愿宣传等多种形式,努力让血液管理政策法规、血液知识、献血常识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6、加强执法监管,保障体系有效运行
  实施动态监管,每年接受各级1-2次综合性检查,评价体系运行状况,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提出存在问题,督促及时改进,达到以检查促建设。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查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对人员资质、执业范围等认真开展检查,确保在辖区内无违法采供血事件发生。
  三、体系建设的意义与体会
  1、强化了血液管理的政府主导职责
  按照省政府提出的“政府领导、属地管理、行业负责、依法办事”的管理原则,体系建设进一步形成了“政府领导,政策指导,业务督导,行政监督”的管理格局。把血液管理同其它卫生事业管理一样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提高了血液管理的层级,加大了管理的力度,不断促进输血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提高了紧急情况下血液供应能力
  鄂州市血液应急预案的制定,确保了在任何情况发生时的血液供血。全市每个区都成立了血液应急领导小组,建立了300到500人的应急血源队伍。血站在城市区、周边单位供签订血液应急共建单位32个,掌握可以随时启动的献血人员1000多人,登记RH稀有血型30多人,在血液偏型、季节性血液紧张等情况出现时,可在24小时内启动。以保证临床的及时用血。
  3、实现了采供血全覆盖,消除了输血安全隐患
  体系建成后,采血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农村献血比例逐年提高,有效缓解了城市献血的压力,也符合人口资源比例状况。供血网点建设完成后,实现了供血全覆盖,为抢救生命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计算机网络建设完成后提高了血液采集的计划性;临床输血业务的开展规范化管理,保证了输血安全。
  4、为输血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体系建设的前瞻性,为实现血液管理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比如对血源的组织动员,从提高献血知识的知晓率着手,为血源的稳步发展提供保证,解决了连年高速递增的血液需求;固定采血屋的建设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献血环境及服务质量提高的要求;实现计算机全过程远程光纤管理,为信息量迅速增加、血液追溯等留下发展余地,这些在制定体系建设时就为血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空间,增加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可预见性。
  5、对“一体化”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现有体制下,要实现采供血管理一体化,面临很多问题,如经费投入渠道问题,人员培训问题、业务指导问题、日常事务协调问题等。卫生行政部门和血站要积极贯彻一体化管理思想,体系建设对此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让所有参与者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完成什么工作、投入多少资金,比较明确地解决了一体化建设的目标、方向。?
  辉煌无尽日,意在重上弦。几年来的体系建设,使我们深深认识到,血液工作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还没有哪一项工作像血液工作这样特殊、这样敏感。我们将以体系建设为契机,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政治责任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血液管理的层级和水平,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血液 搞好 体系建设 管理工作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shuzhishulianbaogao/2019/0417/8130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