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艾滋病相关性牙龈炎

【www.zhangdahai.com--述职述廉报告】

  关键词:艾滋病;腹泻;中医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5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5―0049―02
  
  在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病程中常累及胃肠道,约有30~80%的艾滋病患者有腹泻表现,大多为慢性腹泻,并逐渐出现体重减轻、营养不良和恶异质,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艾滋病的防治同时,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艾滋病相关性腹泻其发病机理不明,可能与免疫受损时外来抗原的刺激,产生血管活性肠肽、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它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释放过量有关。此外,艾滋病时因感染、饥饿等使胃酸过低,肠内细菌过量生长也是引起腹泻的重要因素。
  
  1、病因病机
  
  由于艾滋病是上世纪后期才被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中医历代文献未曾有与其直接相关的记载,但根据其传播方式、流行情况、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预后转归等方面来看,目前多认为艾滋病属于中医学“疫疠”、“伏气温病”、“虚劳”等范畴,其发病机理,正如《黄帝内经》所云:“邪之所奏,其气必虚。”机体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因,病毒入侵是发病的外因。艾滋病相关性腹泻属中医“泄泻”的范畴。
  引起泄泻的病因、病机及病证的转归中医文献都有记载,如五脏泄泻、九泄之分。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虚湿胜,正如《景岳全书・泄泻》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虚失运,可造成湿盛,而湿盛又可影响脾的运化,故脾虚与湿盛互相影响。
  艾滋病病人,由于正气严重损害,免疫功能逐渐崩溃,肺脾肾诸脏皆虚嘲。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医的肾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而中医的肺和肺气与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有关,起着机体的屏障作用。肺脾两脏五行分属金与土,肺病日久,“上病及中”,影响到脾,可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或使脾气虚,从而出现便溏之病理表现;且肺为华盖,下与大肠相表里,肠腑运化传导与肺之宣肃功能关系密切,若气虚不能固摄,清浊混杂而下,亦可见大便溏泄。
  《景岳全书・泄泻》谓:“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艾滋病高危人群多为同性恋者、多个性伙伴的异性恋者、妓女及静注吸毒成瘾者。这些人或因性欲妄动、房事过度乃至不正常的性接触耗伤肾精,或因吸毒成瘾而耗伤肾精。肾精亏虚,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脾失温煦,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而泄泻。且艾滋病腹泻病程长,多呈慢性迁延,正如《医方集解》所谓:“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临床多从肺脾肾三脏辨治。治疗可采用中药及针灸。
  
  2、辨证分型
  
  蔡氏根据其临床表现,主张将其分为3型:(1)脾肺气虚型:症见肠鸣腹泻伴水样便、或大便中夹有粘液,纳呆,神疲乏力,消瘦、自汗、胸闷咳嗽,咳白粘痰或拔白稀痰,气短或喘促,舌体胖大,苔薄白,脉细无力。治宜补益肺气,健脾和胃。方用生脉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2)脾胃虚弱型:症见腹泻,可呈稀水状,少数夹有脓血或粘液,里急后重不明显,常伴腹痛,并见发热,消瘦,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腹胀肠鸣,口腔溃疡或鹅口疮,苔黄腻或白腻,舌质淡,花剥,脉濡细。治宜健脾益气,和胃止泻。方用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及温胆汤加减;(3)脾肾阳虚型:多见于晚期患者,预后极差。症见顽固性腹泻,或五更泄泻,发热或低热缠绵,形体极度消瘦,神情倦怠,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食欲不振,恶心,呃逆频作,肢冷盗汗,口干,毛发枯槁脱落,爪甲苍白,皮肤瘙痒,或鹅口疮,舌红无苔,或薄白舌淡,脉沉细无力或细数。治宜益气健脾,温肾止泻。方以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
  由于艾滋病病情复杂多变,临证需视具体情况,或温补固涩,或苦寒渗泄,或分消清利,不能拘泥一法、一方、一药,应灵活变通,随证施治。如赵晓梅等[8]对脾胃两虚而湿热内阻的艾滋病腹泻,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10例,观察表明本方在止泻、恢复免疫力等方面疗效显著。李国勤、吕维柏、Mpenba.Naom以之治疗艾滋病慢性腹泻41例获得满意疗效,或同时服用金匮肾气丸或十全大补丸等。刘国、黄尧洲等在坦桑尼亚运用自拟方剂治疗HIV感染的急慢性腹泻53例,以酸收固涩、健脾燥湿为法,选乌梅或诃子、石榴皮、茯苓、黄柏组方,有效率达64%。
  此外尚可采用艾灸疗法,郭燕等以神阙、天枢、足三里、关元为主穴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脾肺气虚型配肺俞、大肠俞;脾胃虚弱型配脾俞、胃俞、中脘;脾肾阳虚型配肾俞、命门,总有效率为89%。李敏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艾滋病腹泻症状120例,上午灸天枢、阴陵泉,下午灸足三里、关元,同时每个患者均口服盐酸黄连素片,总有效率92.5%。
  总之,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免疫应答反应对病原体几乎不发生作用,且其病程长、复发率高,有时是多病原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相关性 腹泻 中医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shuzhishulianbaogao/2019/0423/9125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