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心脏骤停初期复苏效果比较】 心脏骤停复苏后最易出现

【www.zhangdahai.com--叙职履职报告】

  中图分类号:R541.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64-02�   【摘 要】目的 探讨院前心脏骤停(CA)复苏流程中最佳方法。方法 将60例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分成两组,A组(即标准CPR组n=30)和B组(即胸外心脏按压组n=30)。A组在复苏流程中按照标准CPR方法进行复苏 ;B组在复苏流程中以胸外心脏按压为主进行复苏。观察两组开始复苏的时间,初期复苏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和B组开始复苏的时间无差异性 P>0.05;初期复苏成功率无差异性P�0.05 。结论 标准CPR法与胸外心脏按压在院前初期复苏的效果无差异性,两种方法均可用为院前复苏,但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应首先采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标准CPR法 胸外心脏按压法
  
  心脏骤停(CA)是临床急诊中最紧急的状况,心源性猝死是人类死亡病因的首位,发病的患者60%在院外[1],导致对于这类患者的抢救十分困难。心脏骤停者院前复苏成功率普遍极低,如何提高院前复苏的成功率是我们急诊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关于心脏骤停院内复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报道较多,由于受院前条件的限制,针对心脏骤停的院前复苏只有少许研究,较多的是对院前复苏特点的分析,复苏方法的报道少见,在院前关于不同复苏方法的相关对比研究更为罕见,我们就心脏骤停患者在院前复苏使用不同方法与初期复苏效果进行了一些对比研究,以求探讨心脏骤停院外复苏的最佳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对心脏骤停(CA)者实施院前心肺复苏的患者共1393例, 本研究的60例病例全部按设定的标准选出,男36例,女24例,年龄32~75岁,平均62.8岁,均有器质性心脏病史,其中有心绞痛、心机梗塞史39例,心力衰竭11例,心率失常9例,心包积液1例。选入本研究的病例要符合如下设定标准:①符合心脏骤停的标准: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心电图显示有室颤、电-机分离或直线;②从目击者发现至开始实施复苏术的时间 30min。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即标准CPR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2~74岁,平均61.8岁;B组即胸外心脏按压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3~75岁,平均63.8岁;两组的病例从病史、临床表现、年龄、性别上经统计学处理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
  1.2 抢救方法A组的院前复苏方案按 《2000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中制定的标准心肺复苏术(S-CPR)进行,即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等措施。在标准心肺复苏术(S-CPR)进行高级生命支持(ALS)使用药物复苏时,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或静脉通道,然后将抢救药物如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阿托品 等推注入气道或静脉;B组即胸外心脏按压组,早期以胸外心脏按压为主进行复苏,没有过多的强调首先气道、静脉通道的建立,其余复苏方法按常规进行,有室颤的进行电击除颤。�
  1.3 监测方法与内容 两组均用迈瑞7000型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无创血压、呼吸、心率、氧饱和度监测,并观察记录开始复苏的时间,复苏30min的复苏效果。�
  1.4 院前初期复苏成功的标准及比较项目 初期复苏成功的标准为出现自主循环表现,心电图表现为窦律、交界性及室性自主心律。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从1393例中选出60例,这类心脏骤停患者在接受最早复苏的时间大多超过4min,已经错过最佳的复苏时间,本研究观察比较的项目是对两组开始复苏的时间以及使用不同复苏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使用不同复苏方法与初期复苏成功率的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s表示,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见表1。�
  
  2.2 两组初期复苏成功率比较 A组和B组在初期复苏成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脏骤停(CA)一旦发生,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时间就是生命,但是心脏骤停患者大多发生在院外,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自20世纪60年代现代心肺复苏(CPR)创立并推广以来,已经成功挽救了许多心脏骤停者。国外、国内的资料表明院前复苏成功率差距很大,美国华盛顿市西雅图州现场复苏成功率达60%,欧洲的复苏成功率院前可达20%[1],我国目前整体院前复苏水平低,上海市2003年的资料分析院前复苏成功率3.4%,最后恢复出院率为0.02%[2]。我院地处凉山州是西部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急救体系的建设不完善,整体院前复苏水平更低,院前初期复苏率为1.58%,恢复出院率为0.01%。院前复苏成功率的高低与是否按照现代复苏急救“生命链”提出的“四个早期”的有效实施息息相关。�
  心脏骤停患者在急救生命链中前“三个早期”的支持下,早期生命支持(BLS)尤为重要,这一阶段的方法和机制研究近年来有了很大进展,但同时也还有许多争论,特别是要求早期的实施复苏措施是关键。尽管美国AHA2000年颁布的《2000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提出尽早实施BLS能提高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这一观点也得到循证医学的证实,但是在复苏方法的流程上存在争论,尤其在院前复苏时方法的选择上缺乏相关的循证医学的支持和对比研究。在院前第一目击者和急救人员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院前心肺复苏术(CPR)过程中的早期生命支持(SLS)相当重要,关系到急救最终的复苏效果。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错过最佳复苏时间这导致整体复苏率过低。选择安全、快捷的院前复苏流程也成为提高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的一种策略。由于院前条件、设备和人员的限制,以及急救者有被感染的可能性存在,急救措施中人工气道的建立几乎无法在短期内完成。本研究结果:A组在开始复苏的时间上与B组无差异性。但是在建立人工气道,需要有经验、技术熟练的急救人员才能完成,这一技术的掌握具有相当的难度势必造成复苏的延后,最近美国亚利桑那大学Saver心脏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室颤猪模型进行连续胸部按压实验,并与采用标准CPR方法的结果比较,也表明连续胸部按压所产生的“胸泵”作用能够保证机体不间断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复苏预后。而如果中途因进行人工呼吸停止按压会使已经恢复的循环中断[3]。《200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中也对胸外心脏按压做了变更只做胸外心脏按压的CPR效果与人工呼吸加胸外心脏按压相同,证据为Ⅱa级。在进行标准心肺复苏术(S―CPR)复苏流程中建立人工气道时必须中断胸外心脏按压,中断胸外心脏按压会造成心排血量不足,降低心脏按压的效果,不利于复苏。在院前条件、设备,特别是医务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要保证胸外心脏按压的连续性就不能浪费过多的时间在建立人工气道上,人工气道的建立存在较大弊端,影响复苏效果,本研究中两组在初期复苏效果的比较中标准心肺复苏术(S―CPR)与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没有差异性。因此认为在抢救院前心脏骤停患者时,应在最早的时间内给予,而不应试图因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而延后或中断按压复苏,本研究虽然在实际的效果上没有发现差异性,但从理论上是有可能性,本研究还存在病例数量过少的因素也可能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标准心肺复苏术(S-CPR)流程应该在时间、设备、人员充分的情况下选择,在院前的条件下早期单纯做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复苏是要首先采用的。�
  本研究通过对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外复苏流程方法的选择与初期复苏效果比较证实,单纯以胸外心脏按压为主的复苏方法与标准心肺复苏术都是可行的,单纯以胸外心脏按压为主的复苏方法更利于院前急救中应用,应给予首先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刘中民,张劲松. 心肺脑复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
  [2] 郭荣峰,郭永钦,徐绍春,等.上海市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现状和展望.中华急诊医学杂志[J].2004,13:519.�
  [3] 李学文,薛训杰.危重急症[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4.

推荐访问:复苏 初期 心脏 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xuzhilvzhibaogao/2019/0310/685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