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的CT诊断】脑转移瘤CT

【www.zhangdahai.com--叙职履职报告】

  摘 要: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5月~2008年5月经临床诊治和CT检查的脑转移瘤78例。结果:CT显示病灶位于幕上60例,幕下6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肿块结节状41例,36例少数病灶周围水肿较轻,6例平扫呈等离密度肿块影,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肿型19例,19例患者病灶全部为坏死囊变;水肿型有10例。行碘海醇静脉团注增强扫描时,肿块均有强化,其中肿块均匀强化41例,不均匀强化8例,环状及花环样强化11例,10例水肿型增强扫描均显示强化瘤体。结论:脑转移瘤CT诊断的要点为年龄是中老年人,并有身体其它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的患者;病灶大多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CT平扫为类圆形低密度或等密度灶及高密度灶,增强扫描呈均一强化或环状强化,边界清,中心凹凸不平,靠近脑皮质的壁较厚:病灶周围脑水肿及占位征象较明显。
  关键词:脑转移瘤;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056-02
  
  脑转移瘤是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入侵颅内所致,也可经脑脊液种植、转移。本文分析了我院自2004年5月~2008年5月经手术病理或有明确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病史而被CT诊断的脑转移瘤7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其中男47例,女23例,年龄26~78岁,平均53.4岁,以50~70岁最多,52例,占74.3%。70例中有明确病史48例,其中肺癌30例,乳腺癌5例,鼻咽癌5例,食管癌5例,肝癌3例。原发病灶不明22例,但均有典型的CT表现。脑转移瘤主要以头痛为主的37例;恶心呕吐33例。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双螺旋CT(SOMATO spirit),以OM线为基线向颅顶方向做断层连续扫描,按常规共扫描12层,层距、层厚均为10mm,所有病例都做5mm薄层重建,然后静脉注入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增强对比剂碘海醇,浓度300mgI/mL,100mL/次,静脉推注[1]。
  
  2 结果
  
  CT显示病灶位于幕上60例(占85.7%),其中顶区10例,额区4例,额顶区6例,颞顶区2例,颞枕区1例,枕顶区7例,累及2个叶以上30例;幕下6例(占8.6%),小脑半球5例,小脑蚓部1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占5.7%)。肿块结节状41例,表现为团块状或结节样病灶,有时已嵌入脑组织内,肿块周围多伴有明显水肿。36例少数病灶周围水肿较轻,6例平扫呈等离密度肿块影,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肿型19例,其中大脑半球14例,小脑5例。19例患者病灶全部为坏死囊变,呈单囊型8例,其囊壁多欠光滑或较毛糙,囊周无明显水肿或水肿较轻,囊腔内密度欠均匀,CT值约10Hu~21 Hu,有明显占位效应。5例表现为病灶内的小囊变,大小不等,形态多不规则,增强囊壁呈花环状及环状强化;水肿型有10例,病灶位于大脑半球,呈大片状不规则型低密度影,平扫见不到确切的转移病灶。在行增强扫描时,均能显示出强化的瘤体。本组在行碘海醇静脉团注增强扫描时,肿块均有强化,其中肿块均匀强化41例,不均匀强化8例,环状及花环样强化11例,10例水肿型增强扫描均显示强化瘤体。
  
  3 讨论
  
  恶性肿瘤脑内转移远多于脑外。脑内转移的高发部位为皮髓交界区,尤其是由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系由于该处穿通支动脉分支多而纤细,瘤细胞易在该处停留[2]。在原发肿瘤中,肺癌为发病最高的原发型肿瘤。本组原发肺癌30例占62.5%,居首位。颅内多发性占位病变,并有明显的原发病灶者,脑转移瘤则可以肯定;但原发肿瘤不明确者,要排除其它多发性病变可能后亦可肯定为脑转移瘤;颅内单发占位者,无论有无原发肿瘤,转移瘤的诊断是比较困难的,此时短期CT复查对其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单发者体积较大,多发者体积较小,且大小不等,多发生于老年人,以大脑的皮质及皮质下区多见,左侧较右侧多见,好发于顶叶,其次为枕叶、基底节及丘脑区少见;CT平扫常表现为低、稍高或等密度病灶,致使有的病灶不易发现,有的病灶是在低密度水肿的衬托下才隐约显示。需强调的是,脑转移瘤仅有平扫是很不够的,本组70例,平扫只发现55个病灶,增强后发现67个病灶,而且增强扫描是必不可少的。增强扫描肿瘤有强化,轮廓清楚,但由于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血供情况的差异及肿瘤坏死、囊变的不同,肿瘤强化的形态和密度也不一致,有呈结节均匀性强化,有呈不均匀不规则的强化或环状厚薄不均的强化;常有明显的脑水肿,表现为瘤周的低密度影,典型水肿呈指状分布。一般认为脑水肿主要是由于肿瘤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肿瘤本身的侵蚀及其代谢产物的刺激,故被认为与血管的关系密切,而不与肿瘤的大小成正比,常有小结节大水肿的征象,是脑转移较特征的表现;脑转移瘤占位效应的程度与肿瘤大小、部位水肿的程度有关,但小脑的占位效应明显小于大脑,这与肿瘤水肿不明显是一致的。瘤周水肿是脑转移瘤最常见而显著的CT表现之一[3],重度水肿占70.5%,病灶及灶周水肿产生明显的占位效应,使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移位,有学者指出这种表现常不是肿瘤本身,而是灶周水肿所致,从本组CT观察水肿的程度与肿瘤大小数目无关,但与肿瘤的部位有一定的关系,本组2例发生在小脑区的转移瘤无水肿,其它发生在小脑区的水肿亦多较轻微,常规增强扫描十分重要,尤其对中线移位不明显的多发性等密度病灶,本组有10例,在平扫时未见病灶显示,增强后则显示出多个转移瘤的病灶,位于幕下转移瘤多表现为第四脑室的变形移位,本组8例幕下转移瘤有5例出现这种征象。
  无论是多发或单发的转移瘤结合病史诊断不难,在病史不详时需与其它肿瘤行鉴别诊断。但由于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多发者应与脑脓肿、脑囊虫病和脑结核瘤相鉴别。鉴别要点是:临床病史及症状不一样,“小病灶大水肿”的CT表现是脑转移瘤较特征性改变。而单发者与胶质瘤鉴别常有困难,但据我们的经验,胶质瘤一般瘤体病灶较大,CT表现常为“大病灶大水肿”或“小病灶小水肿”,是很少为“小病灶大水肿”。单发的脑内占位,若其位置位于皮髓交界区时,应提高警惕,考虑有转移瘤可能[4]。本组3例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转移瘤的,在术前考虑胶质瘤而未行其它检查
  脑转移瘤CT诊断的要点为年龄是中老年人,并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的患者;病灶大多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CT平扫为类圆形低密度或等密度灶及高密度灶,增强扫描呈均一强化或环状强化,边界清,中心凹凸不平,靠近脑皮质的壁较厚,病灶周围脑水肿及占位征象较明显。
  
  参考文献:
  [1] 沈天真,陈星荣.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I[ 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
  [2] 王志强,马玉国.脑转移瘤CT诊断的回顾性研究[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1(11):55.
  [3] 吴恩惠.头颅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4] 袁书伟,张克随.脑转移瘤CT诊断(附98例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3,1(18):63.
  
  (责任编辑:王尚勇)

推荐访问:诊断 转移 CT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xuzhilvzhibaogao/2019/0317/1998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