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基尼斯 [破解“基尼斯”(2)――肠胃竟能“品尝”玻璃]

【www.zhangdahai.com--叙职履职报告】

  林银才先生在上海 “表演”吃玻璃杯时,笔者应大世界基尼斯总部之邀,作现场见证,情形至今历历在目。当时,工作人员递上两只普通玻璃杯,先由笔者鉴定,确认无疑后交给林先生。林先生拿起一只杯子,将杯沿伸进口中,用力一咬,只听见“嘎嘣”一声,杯子被咬碎了。接着,他把碎玻璃送入嘴里,使劲地嚼了起来。主持人把麦克风凑到他嘴边,场内顿时响起一阵阵清脆的嚼玻璃声,让人听了心里发怵。林先生一口一口地咬下玻璃片,不停地咀嚼,还挑出几块指甲大小的玻璃碎片慢慢地吞了下去,同时从他的嘴角、口腔中渗出了不少鲜红的血液。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林先生有滋有味地吃掉了大半个杯子,并将余下的杯底部分装进特制的木盒,送给笔者留作纪念。这已是他啃吃的第755只玻璃杯。
  读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难道这位林先生铁嘴钢牙,竟敢把玻璃杯吃下去?莫非他的胃肠跟常人不同,有一些特别的功能?要回答这些疑问,得从人体消化系统说起。正常情况下,消化系统的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吃进的食物在口腔中先经牙齿咀嚼、磨碎和唾液初步消化,进行第一道加工――粗加工;然后经过咽、食管,进入胃和小肠,接受第二、三道加工。在小肠中,消化后的食物被吸收,不能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则进入大肠,最后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有意或无意吞下的物体,如硬币、果核、铁钉、碎玻璃、钮扣、小玩具,包装好的毒品,以及某种食物、药品等,如果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在消化道内潴留或聚结成团块,成为消化道异物。这种情况并非罕见。美国每年死于上消化道异物者多达1500人。林银才先生啃吃下的玻璃碎片,毫无疑问是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那为什么他能吃下700多只玻璃杯呢?
  原来,进入消化道的异物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主要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形状、大小以及异物滞留的部位和时间。一般地说,进入消化道内的异物80%左右会自行排出,直径小于2厘米的圆形异物,宽度小于2厘米、长度小于5厘米、边缘圆钝的长形异物,多可自行排出体外。小而光滑的异物可不引起任何不适,但较大、锐利的异物则可能引起梗阻,损伤消化道黏膜,甚至造成出血和穿孔。食管内异物在吞服后即可引起局部不适、疼痛,吞咽食物时症状明显,异物感持续存在或有血性唾液、进食梗噎,严重时可引起窒息、死亡。胃内异物可引起上腹部隐痛,较大较长、尖锐锋利的异物,或一次咽下大量异物,常可引起梗阻、溃疡、出血、穿孔等急性并发症。异物刺入胃壁内可导致剧烈疼痛,尤其是在进食后、行走或颠簸时症状加重。异物从胃排到肠道后,有时还可能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等危险情况。
  林先生吃玻璃杯时,先把玻璃嚼得很碎,即使是他吞下的几块稍大的玻璃片,宽度大约为1厘米,相对也容易通过幽门,引起胃肠道梗阻的可能性较小。此外,他已啃吃了700多只杯子,应该说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其胃肠道对碎玻璃的敏感性有所降低、适应性增强,所以现场并未出现明显的不适或异常。当然,吃下去的碎玻璃对人体并无裨益,不会被胃肠道消化吸收,最终还是要随粪便排出体外的。
  从对咀嚼力的研究中可知,咀嚼运动时,咀嚼肌和部分牙齿所发挥的咬合力量为224~683牛(顿),而咀嚼一般食物所需要的力仅为100~230牛(顿),并不需要很大的力气。林先生咬碎玻璃时,所用的力并不一定会超出极限,但对保证碎玻璃通过消化道却有帮助。可以说,牙齿磨碎力大、咀嚼功能强,并不是特异功能。
  最后,笔者提醒大家,吃玻璃有很大的危险性,千万不要效仿或冒险一试。玻璃碎片也不是什么美味佳肴,不值得“拼死”一尝。日常生活中误吞异物时,可进食大量富含纤维素及淀粉的食物,如韭菜、草头、芹菜、马铃薯、山芋、粉丝等,以包裹异物,促进排泄。如果异物不能自行排出,并引起不适,应当及时就诊,进行X线或内镜检查,明确异物所在部位,然后通过内镜或者手术取出异物。

推荐访问:肠胃 竟能 品尝 玻璃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xuzhilvzhibaogao/2019/0425/9545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