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D1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研究】多巴胺受体

【www.zhangdahai.com--读后感】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D�1受体(DRD�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对中国汉族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70例正常组(对照组)PCR扩增产物多态性检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①正常组与患者组等位基因频数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17.72,P>0.05);②在138bp等位基因片段中,女性患者相对男性患者及对照组有较高的分布频率。结论DRD�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显著性关联,但性别不同可能影响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
  【关键词】 精神分裂;基因多态性;受体;多巴胺D�1
  
   多巴胺系统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研究中一直受到关注。研究表明,D�1受体mRNA在纹状体,伏隔核和嗅结节分布很丰富,该受体主要位于额叶前皮层,人们发现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幻觉等思维混乱可能有影响。目前人类已成功克隆DRD�1基因,DRD�1基因定位于5q35.1,全长约1.7kb,无内含子[1]。我们采用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组对照研究,来探讨DRD�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①精神分裂症组(简称患者组):共75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4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内分泌疾病、酒/药物滥用或依赖者、严重躯体疾病、近期内接受输血治疗者。75例均为汉族,男32例,女43例;年龄15~65岁,平均(20 ± 30)岁;病程1.5~10年;②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共70名,均来自本医院工作人员,本人无精神疾病、无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代谢、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及酒/药物滥用史。70名均为汉族,男30名,女40名;年龄20~45岁,平均(22 ± 15)岁。
  1.2 研究方法 ①DNA提取: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肝素抗凝,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组DNA;②DRD�1基因片段扩增与多态性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RD�1基因片段。引物序列参照参考文献[2];引物:采用5�-TGA TTG TCA CCT ACA CCA GGA TCT-3�,5�-CTT AAA AGA ACT TTC CGG TTG AGA-3�。PCR反应体系:总体积50 μl,内含模板2.0 μl,引物各1.5 μl,dNTP 5.0 μl,TaqDNA聚合酶0.4 μl(10U/μl),Tris-HCl缓冲液10 mmol/L, KCL 50 mmol/L,Mg��2+� 1.0 mmol/L。PCR反应条件:95°预变性5 min后95°60s,55°80s,72°80s,经30个循环最终72°,延伸7 min。取扩增产物10 μl,2%琼脂糖凝胶电泳,经BIO-RAD Gel Doc 1000凝胶分析仪检测。
  1.3 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科学统计包(SPSS 10.0版本);Hard-Weinberg 检验基因型分布是否平衡[3];χ�2检验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及对照组不同性别间的等位基因分布频数。P0.05
  表2
  
  患者组与对照组不同性别基因多态性频数分布(例)
  
  组别例数DRD�1等位基因片段(bp)
  
  134136138140142144146148150152154156
  
  患者组男3267741291078984
  女438621*11553205737
  对照组男309757896129575
  女401256923105657108
  
  注:表中数据为频数,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较,χ�2 = 28.27,P0.05;*在138bp,女性患者频率分布相对较高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公认的影响人类健康的多基因复杂疾病,遗传因素与常见精神分裂症关系密切,但具体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正常人多巴胺D�1
  
  作者单位:130052长春市心理医院(邓华);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陈钰 崔爱)
  �受体少43%,说明D�1受体减少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形成有关。其中多巴胺假说解释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之一,认为脑内多巴胺量的增加及受体活性的提高是引起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原因。
  多巴胺受体位于额叶前皮层,其功能与结构异常可导致多种精神疾病。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能与中脑边缘与皮质DA系统中D�1受体活动过盛有关。一些研究发现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额叶局部脑血流rCBF明显降低,正电子发射扫描PET发现糖、氧利用低下,甚至有额叶萎缩 [2]。本研究未能出现以上结果。
  本研究显示,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等位基因频数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未发现DRD�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明显关联,但性别不同可能影响疾病易感性,女性138bp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相对男性患者较高。可能种群不同性别不同对疾病影响不同;疾病的多样性或样本量受限都会影响疾病的表达与发生发展,故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 考 文 献
  [1] Sunahara RK, Niznik HB, Weiner DM, et al.Human dopamine D1 receptor encoded by an intronless gene on chromosome 5. Nature,1990,347(6288):80-83.
  [2] Andreasen NC.Brain imaging:Appllcations in psychiatry.Science,1988,239:1381-1388.

推荐访问:多巴胺 多态性 受体 精神分裂症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duhougan/2019/0409/6570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