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也是一种财富|磨难也是一种财富

【www.zhangdahai.com--读书笔记】

  有这么一类学生人非常聪明,但学习主动性却差到极点,如果父母不督促他们,他们是不会主动学习的。他们做事总是慢慢腾腾,拖拖拉拉,父母急死了,他们皮死了。我管这种人叫“老爷车人”。肖亦怡就是这种“老爷车人”。
  肖亦怡17岁,按理她应该上初三或高中了,但她现在还在初二磨蹭。她的几门主课都学得很差,主要原因是她太慢了,做一道普通程度的难题至少要两三个小时,且平时学习被动得要死,老师建议她再留一级,她觉得面子过不去,不�意留级。不�意留级,又不好好学习,这可怎么办呢?她父母愁得要死,急得快疯掉了,而她还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父母无奈之下,只好把她带到心理医生面前。
  “落后乌龟”可怕的自我暗示
  肖亦怡长得不错,两个眼睛非常有神,身材高挑,看上去不像是一个有问题的学生。但在父母眼里她几乎是一个无药可医的人。
  “哎呀,这个孩子的慢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她干什么都慢起床慢,刷牙洗脸慢,上厕所慢,吃饭慢,写作业慢。唉,全慢,没有什么事不慢的。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呀,我们简直被她的慢折磨死了!”肖亦怡的爸爸首先开口说话。
  “她每天写作业要写到凌晨一点钟,你以为她是在刻苦学习7不是,她是在那里磨磨蹭蹭呢。她一会动动这,一会摸摸那,要么就是拿着笔在那儿发呆。哎呀,真的能把人气死!”肖亦怡的妈妈接过肖亦怡爸爸的话说。
  “最最让我们头痛的是早上起床,难得不得了,怎么都叫不起来,就跟一个死人一模一样。对我们来说,每天早上叫她起床简直是一件太难太难得事,我和她妈妈都得了恐惧症了,一想到叫她起床就恐惧。”肖亦怡的爸爸继续说。
  “她现在是全班倒数第五,全班45名学生,你说她差到什么地步了。她已经留了两级了,老师又再建议她留级,语文、英语、数学都跟不上。我看她到了八十岁还在初中呢!简直就是废物!”肖亦怡的妈妈又说。
  在肖亦怡爸爸、妈妈你一言我一语向我介绍肖亦怡问题的时候,我一直沉默着,没有插话。我一边在听他们介绍女儿的情况,一边在思考,一边再观察肖亦怡的反应。我发现,在肖亦怡爸爸、妈妈如此评价肖亦怡的时候,肖亦怡好像完全没有反应,她若无其事地在一旁啃她的右手大拇指,啃得好贪婪好专心啊。这一细节对我精准地解释她的“慢病”是非常有用的。
  为了获得更全面的诊断信息,我先让肖亦怡的爸爸、妈妈回避一下,把肖亦怡一个人留在治疗室。
  “肖亦怡,你最喜欢学哪门课?”我开口问肖亦怡,寻找和她交流的话题。
  “都不喜欢。”肖亦怡说了句出乎我意料的话。
  “都不喜欢?真的都不喜欢,还是说气话?”我问。
  “真不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肖亦怡用赌气的口吻说。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喜欢学习的了?”我再问。
  “我一生下来就不喜欢学习,都是他们逼我学习的,我讨厌死学习。”肖亦怡说。
  “你不学习,那你想干什么?”我问。
  “我想学画画,当画家。当画家也能赚钱呀,干嘛非要学习不可?”肖亦怡说。
  “这么说你喜欢画画,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有画画天赋?”我问。
  “是的,我只有绘画的天赋,这也是我唯一的天赋。”肖亦怡说。
  “你爸爸、妈妈说你无论做什么事都慢得不得了,是这样吗?”我问。
  “是这样,我很慢很慢,而且是超级慢,我们班的同学都叫我‘落后乌龟’。”肖亦怡说。
  “你能不能快起来呢?你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落后乌龟’吗?”我问。
  “我快不起来,我天生就慢,上帝故意把我造成一个‘落后乌龟’。”肖亦怡说。
  “我天生就慢,上帝故意把我造成一个‘落后乌龟一’,这就是肖亦怡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我稳定持久的认识,是“自己心中的自己”。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我概念”对个体心理和行为影响不仅是直接的,而且是巨大的;积极的自我概念产生积极的心理和行为,而消极的自我概念则产生消极的心理和行为。譬如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内心里认定自己是个笨蛋(内心认定即自我概念),那么他做任何事都会投射上笨蛋的心理暗示,他慢慢地就成了一个标准的笨蛋。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不一定是自发的,而非常有可能是周围人评价造成的。譬如说,周围人总是说一个人软弱无能,那么这个人对自我的看法就会发生变化,慢慢地也就认为自己是一个软弱的人。周围人对一个个体的基本看法在心理学上叫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具有强烈的染色效果,它可以把坏蛋染色成善人,也可以把善人染色成恶棍。我虽然一开始并不能断定肖亦怡“慢病”发生的全部原因,但通过肖亦怡爸爸、妈妈对肖亦怡的评价和肖亦怡对自己的评价,我能够断定一点:肖亦怡爸爸、妈妈及周围人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的消极的评价对肖亦怡的自我概念形成一定产生了消极影响,强化了她认为自己生来就是一个慢人的自我概念。“你怎么这么慢”“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你这么慢的人”“落后乌龟”诸如此类的教训和评价慢慢进入她的大脑,改变了原有对自我的认识。从这个角度讲,自我概念对人的暗示作用是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当家长和同学将诸如“落后乌龟”的帽子戴在肖亦怡头上后,肖亦怡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落后乌龟”的角色。
  在结束第一次的约谈时,我对肖亦怡说,上帝不会创造笨蛋,也不会创造像乌龟的人,上帝创造的每一个人都是既高级又高贵的。我表达这样的观点,是为下次约谈做准备。
  我二次是单独约见了肖亦怡。为了最直接最真实地观察她的“慢病”,我给她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她抄写一遍屈原的《橘颂》。我看到她坐在桌子旁,眼睛死死盯着文章,手里拿着铅笔在空中转来转去,就是不动笔。我催促她赶快动笔抄写,她才开始抄了起来,但她是抄抄停停,且是停的时间多,抄的时间少。当我后来再催促她的时候,几乎完全没有用了,她对我的话完全是置若罔闻。大约过了七十分钟,她才抄完这篇不足1 50字的古辞。我算了一下,她平均半分钟才抄写一个字,而正常人抄写一个中等难度的汉字所需要的时间仅为2秒钟左右。肖亦怡确实是太慢太慢了!
  接下来,我和肖亦怡进行了次短暂的交谈。我问肖亦怡,她在抄写《橘颂》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肖亦怡说,她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好像什么都在想,又好像什么又都没有去想。我又问肖亦怡,当我催促她快点抄写那《橘颂》时,她的反应是什么,我的催促为什么对她没有什么作用。肖亦怡回答说,我越是催促她,她越是快不起来,因为她一急脑子就乱了,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肖亦怡的这句话对我太重要了,它是我最终能够准确解释她的“慢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与肖亦怡第二次约谈之后,我向她的爸爸妈妈布置了一项任务,让他们将女儿肖亦怡次日的活动按照时间顺序全 部详细记录下来,然后交给我。肖亦怡的爸爸妈妈照着我的吩咐将第二日一天的活动记录了下来。记录如下:
  ――早晨八点钟我们开始叫肖亦怡起床,整整花了四十分钟时间才把她叫起来。
  ――她起床后,花了半个小时刷牙、洗脸,然后花了半个小时上厕所。
  ――她吃早饭时间是九点五十六分,花费的时间一个小时零三分。然后我们让她写作业。她花了三个小时才做了四道数学题。
  ――她吃午饭的时间是下午十四点半,只是吃了一碗馄饨,花费了一个小时。
  ――下午十五点三十五分,她硬要睡觉,说自己困了,随即开始睡觉,到十八点四十分才起床。
  ――起床之后,她在床上呆坐了足足三十分钟,在我们的催促下才开始去做作业。她用了一个半小时写了半篇作文。
  ――晚上二十点三十分,我们带她去吃晚饭,吃了一顿小笼包,她竟花了四十分钟时间。
  ――我们大约在晚上二十二点三十分催她睡觉,她一会磨蹭这,一会磨蹭那,磨蹭了近一个小时才上床睡觉。
  我粗略地算了一下,肖亦怡光吃饭就花了156分钟,而且是非常简单的饭。设想一下,如果让她吃一顿满汉全席,那不得吃个世纪!
  这就是我将要面对的肖亦怡,一个严重的“慢病”患者。“慢病”,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仅仅是一种性格问题,是
  种在人的理解与容忍范畴里的小毛病。但是,我相信,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不会把这种“病”看成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小毛病,而会看成是一种致命的疾病。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但生命的价值却不是由时间组成的,而是由人的创造与牺牲构成的。创造和牺牲始终是决定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核心标准。所谓创造,就是指你在不断积极主动地开发你的潜能的过程中,向世界奉献出有意义的新事物,以增加这个世界的丰富性。而牺牲则是指你�意为他人的幸福舍去自己的幸福,为他人的利益舍去自己的利益。无论是创造还是牺牲,都是一种实际的行动,都是在种叫“做”的过程中实现和成就的。所以,生命的价值也就在于为有价值的事“做”的过程中。然而,慢是一种不做,是一种停顿。当生命处在一种毫无目标的慢的状态时,生命就剩下一具空壳子,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如果我们把一直流逝不复返的时间看作是一具巨大的口袋的话,那么创造和牺牲就是装在这具口袋里的实在之物,而无目的慢则像是给这具口袋装满虚无。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又可以把时间看成是上帝免费赐给我们每个人的唯一的一次机会。这样,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成了对这个机会的态度问题,凡珍惜这个机会的人,就是热爱生命的人,而浪费这个机会的人就是漠视生命的人。虚无的慢正是漠视生命的表现。生命之河,日夜奔泻,永不回头,朝着真理的大海:而虚无的慢则是一条死亡之河,它不是朝着真理的大海,而是停留在发臭的池塘里。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虚无的慢都是一种致命的心理病。
  为什么会慢?
  既然慢是一种致命的心理病,那么为什么有人就偏偏喜欢慢呢?难道他们喜欢疾病不喜欢健康吗?
  这显然是一个不易简单回答的问题。如果有人闷闷不乐,你能问他“你为什么不喜欢开心呢”这样的问题吗,如果你这样问他,那么证明他可能是抑郁症,而你是神经病。所以,我们喜欢用的“喜欢”二字,实际上是透射了我们主观解释成分的不恰当的词语。
  其实,如果一个人痛苦,绝不可能是他喜欢痛苦才去痛苦,而是因为他不能高兴才变得痛苦。痛苦只不过是快乐的缺乏而已。同样,慢的人也不是喜欢慢才慢,而是不能快才慢。
  那么,有人为什么不能快起来呢?不能快起来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先对慢人做一个基本的分类。第一种慢人是有意识慢的人,他们是清楚急躁的坏处才故意慢下来的,他们坚信“事缓则圆”的信条,不�意在速度中迷失自己。这是一种头脑清醒的聪明的慢人,是一种不随波逐流的人,他们稳稳地把持着自己生命的航船,悠悠行进在缓缓的生命之河里。我相信,老子一定是这种类型的慢人。第二种慢人是缺乏动力的慢人,或叫无所事事者。这种人看不到生命的意义,看不到人生前路的灯塔,所以就停留在原地,不�往前走。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这种人,我们做一个比喻吧:我们知道,速度是动力的直接结果,而动力要么在物体的后面推动物体,要么在物体的前方拉动物体。倘若后面没有推动力,前面没有牵引力,物体就停下来了,而倘若后面的推动力大大小于物体本身的重量,或前面的牵引力大大小于物体本身的重量,物体运行就一定遵循慢的原则了。第二种慢人正是这种情况,他们内在里没有强烈的奋进意识,生命的前方又缺乏吸引他们的心灵的灯塔,所以他们就只能慢下来。这种人多少带有忧郁气质,或者干脆就是抑郁症。第三种慢人是非常想快起来而无法快起来的人。这是一种病理性的慢。这种人如果不是焦虑症就一定是注意力缺陷障碍。为什么这么说呢7这不单单是来自我的临床经验,也是来自我所掌握的理论。我在治疗中发现,很多焦虑症患者同时也是非常容易拖延时间的人,他们的拖延似乎是无意识的,非主观性的。
  例如,大家马上要出发了,时间非常紧迫,而焦虑症患者可能在此时却选择呆在厕所。焦虑症患者这种磨蹭是由焦虑症状引起的,或者说它本来就是焦虑症的一部分。焦虑症磨蹭发生的机制是这样的-他们平时就处在一种焦虑和不能放松的状态,而一遇到压力(如他人的催促),他们的焦虑指数就会升高,而一旦焦虑指数升高,他们的大脑就变得混乱起来,就处在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其实,焦虑症患者的磨蹭本质上是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混乱状态,就像陀螺在地面上打转,无法快速前进,只能就地徘徊。而多动症的磨蹭则不同,多动症患者是因为缺乏时间观念才磨蹭呢。多动症患者虽然处在真实的时间里,但他们不能清晰地感受时间,所以他们就只能把时间不当时间了,就只能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多动症患者对时间没有清晰的感受力主要源于他们的前额叶皮质功能低下,因为前额叶是感受时间的脑区。多动症患者喜欢磨蹭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往往缺乏目标性和计划性,由于缺乏目标性和计划性,所以他们的行为就非常的随意,而这种随意从表面看就是磨蹭,就是拖拉。
  那么,肖亦怡的“慢病”属于哪一种呢?我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她是属于病理性的“慢病”,而似乎与焦虑有着更多的联系。肖亦怡不是对我说过吗,她说我越催促她她就越慢。肖亦怡后来还告诉我,说她是一个非常容易担心的人,遇到一点点小事就会担心,而她一担心,脑子里就会混乱不堪,好像无法思维了。这就是十分典型的焦虑症患者的慢。
  慢人也能快起来
  既然焦虑症的慢是焦虑本身造成的,那么治疗慢的核心就应该是缓解焦虑症状了。我的经验证明,SSRIs类抗抑郁剂和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都是有效治疗拖沓病的良药,而在这两类药物 中,盐酸舍曲林片似乎有更为理想的疗效。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到疗效,我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建议肖亦怡每日服用50mg的盐酸舍曲林片,4000mg的肌醇。肌醇不仅对SSRIs类抗抑郁剂有增效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维持中枢内的GABA水平,发挥抗焦虑作用。在美国,利用肌醇替代成瘾性苯二氮卓类抗焦虑剂已成为治疗焦虑的流行方法。
  除了选择药物治疗以外,我还特别突出了对肖亦怡的心理治疗。我首先要求肖亦怡的父母改变对肖亦怡“慢病”的态度,要他们从此之后不要责备肖亦怡的慢,也不要催促她,而是对她保持最大的耐心,并学会肯定和鼓励她。譬如说,当肖亦怡做事拖沓时,他们应该对她说:“孩子,慢点不要紧,你能做到多快就做多快。”这样,肖亦怡就会逐渐从对父母催促她的恐惧中摆脱出来,她的焦虑指数就会降低,而焦虑指数降低,反过来就会使她以轻松的心态应对各种事务。须知,轻松是速度的前提。你能想象一个负荷数十吨的老卡车会高速行驶吗?
  在实施家庭治疗的同时,我专门对肖亦怡进行了提高速度的训练。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在肖亦怡做任何事之前,我都让她先列一个简单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一步一步做。如果有畏难心理,就低头默默祷告,不断暗示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自我暗示是一种改变消极自我概念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坚持不懈地对自我进行积极暗示,自我概念就会变得积极起来,自我潜能也随之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自我暗示最佳的方法就是祈祷。祈祷就本质而言是促使心灵内部实现流动,是自我与自我、自我与无限界的自由沟通。这种沟通具有一种惊人的突破力,常常会产生超凡的心灵力量,战胜自我面对的困境。一位大思想家这样评价祈祷:祈祷可以让无望之事得以成就。可见这种自我暗示和与无限界沟通的方法具有何等奇妙的功效。另外,我提醒肖亦怡在做任何事的过程中,口里默默地反复叮嘱自己正在做什么,接下来还要做什么。这种方法主要是要让当事者处在一种清醒状态,知道自己“现在”在干什么,接下来的“未来”还要干什么,使“现在”和“未来”有一个衔接。譬如,如果肖亦怡正在吃饭时心里默默念叨“我现在在吃早餐,接下来要去上学”,这样,她的意识就形成“吃早餐――上学”的衔接。这种简单的方法对克服拖拉心理为什么有效呢?原因是有拖拉心理人的大脑常常处在停顿状态,或者空白状态,他们对时间失去知觉,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干什么,接下来应该干什么。拖拉的真正原因不在外显的行为本身,而是在于大脑中,因为脑停止,人才停止了。所以,让脑流动起来的目的是促使人活动起来。
  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叠加作用下,肖亦怡做事的效率逐渐提高了,她可以在20分钟左右吃完早餐,一个小时内写完一篇1000字左右的作文。她不再是个“落后乌龟”了,而变成一个有时间观念、讲效率的好学生。
  对肖亦怡的成功治疗也使我再次认识到,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缺乏的是真正认识人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和改变人的有效方法。
  (编辑:唐棣)

推荐访问:速度 财富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dushubiji/2019/0417/8148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